<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當創業已經成為了國內的一種時尚風潮時,我們有必要將眼界放得更寬,看看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創業環境什么樣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一、創業的背景:(1)面對如今經濟不景氣,年輕人必須作出選擇。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企業家正呈現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的商學院和工學院畢業生離開學校就勇敢地埋頭創業,實際他們并沒有工作經驗。唯有創業者朝氣蓬勃,方能走出經濟不景氣這一霧霾。

    (2)各國政府在研發及教育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期望盡快轉型為創新型經濟,但將科研成果與專利商業化,則需要一大批創新者、創業者與顛覆者。

    (3)年輕人的父母一代人往往選擇進入一家大型集團企業,以求謀得一份常規、穩定的工作。但是新一代年輕人已經沒有這種穩妥的保障了。自主創業如今成為了一種自由獨立的工作形式,這是大型集團企業所無法提供的。

    (4)自主創業是職業向往和個人憧憬的完美結合。根據調查,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選擇自主創業這種挑戰的動力是對自由和獨立的渴望,也是為了自身的充分發展。賺錢的欲望反而僅居第三位。最能激勵未來企業家的三項個人價值為:人們的尊重,勇氣,以及享受工作和奮斗帶來的樂趣。


    二、世界各國創業面面觀:總體來說,國家越富裕發達,做生意的限制一般就越少。現今世界各國政府及各個機構組織提供的便利條件、優惠政策,都是向學生、創業團隊敞開大門的。

    (1)美國:今天的美國,一半以上的公民要么自己創業,要么在創業型的中小企業工作。以前大型企業擁有最新的高科技,大家節省時間的工作方式是在一個大工作室里交流。但是現在每個人都有手機、電腦,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家或小型工作室交流?,F今,美國無論是創業硬件環境,還是創業資本環境,亦是創業精神與創業內在機制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2)以色列:過去20年中,全球眼球基本都在投資那些用創新去改變世界的企業家們。當我們談及偉大的企業家的特質時,就會用“堅韌和樂觀”這兩個詞去看待以色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根據中為咨詢資料顯示,78.8%的以色列人對未來很樂觀,89%的以色列人認為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會有人挺身而出。

    以色列歷經的一系列戰爭與威脅讓變得更加堅韌,而且一點也沒有減少他們的樂觀。這種堅韌、樂觀和幸福是孕育企業家的沃土。他們的創造性可以應對更大的挑戰,也會培育出這個創業的國度里的創新性經濟體。作為一個小國,以色列的創業故事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創業精神的或許并不全面,但也足以管中窺豹,并給人以借鑒和啟迪。

    (3)英國:英國創業的優勢總體來說,門檻更低、政策更靈活、市場更透明。全球創業成本最低的國家中,英國排名世界第三。運營企業的便利性排名,英國位居世界第八。目前英國政府推出創業支持政策,學生在英國只要拿出富有創意的研究或工作成果,以此得到權威金融機構認可的風險投資公司,或政府相關部門(包括學校)的認可,并取得他們的5萬英鎊及資金擔保信,幫助學生投資創業。

    (4)法國:根據調查37%的法國人希望創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更有10%已經著手進行實踐。對自由的渴望和奮斗的樂趣是促使他們創業的主要動力。據了解,吸引和留住歐洲創業企業的戰爭日漸白熱化。法國各地公共和私人實業都擺出誠意姿態,向創業者提供廉價的工作環境、特殊簽證,甚至是國家補助。在法國,政府都希望能通過新的商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

    (5)德國:德國人創業情緒普遍不高,只有不到50%的德國人在接受GEM調查時表示創業對他們具有吸引力,而反觀他們的鄰國,約有65%的法國人,68%的波蘭人和79%的荷蘭人都對創業表示出了不小的興趣。根據調查顯示,德國自主創業意愿逐年降低的原因一是德國人面對風險非常謹慎;二是對失敗不夠寬容,經營企業失敗的人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首先是由于缺乏資金。小公司需要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來生存發展。不過這些資源在德國非常有限。德國的風險投資者非常謹慎,并不期望公司呈現爆炸性的增長。德國人墨守成規,比較安靜,嚴謹和沉穩。但創業需要的是速度。約有42%的德國人遠離創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遠遠高于美國的32%,許多美國人自豪于他們曾有過失敗的創業經歷。但這些情況或將會發生改變。如今的大學畢業生或將把創業列入就業范圍內,而德國政府也將對此提供適當的幫助。

    (6)新加坡創業:新加坡這個500多萬人口的城市國家,以富裕、整潔、高效而聞名于世。這里的人們彬彬有禮,墻上找不到涂鴉;年輕人受到良好教育,循規蹈矩,畢業后可以到政府當公務員、到金融機構當高級白領、在國有企業或跨國公司里體面地存在著,而且新加坡的市場太小,水至清則無魚,導致新加坡創業率與積極性一直不高。

    新加坡雖小,但是五臟俱全,現在政府對在新加坡的創業和投資非常的支持,對于在新加坡入駐的企業,政府一般會做天使和A輪的投資,天使投資的規模是50萬美金,A輪政府一般會拿出1000萬新幣。政府鼓勵機構一起來投資A輪,除了承諾給參與A輪投資的機構做LP之外,還會一起共擔風險。因此往往大家會把新加坡當作一個中轉點,在新加坡創業設立公司。

    (7)韓國:根據調查,韓國的全部創業中,為了維持最低生計的“生計型創業”比例逼近40%。韓國未滿42個月的初期創業中,“生計型創業”比例為36.5%。為了提高收入水平的“機會追求型創業”占51.1%。與前一年相比,“生計型創業”與“機會追求型創業”各增加了1.5%與5.1%。雖然從表面上看,高附加值性創業的增幅較大,但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韓國的“生計型創業”比例過高。一直以來,以家族化經營為特點的財閥經濟占據韓國經濟半壁江山。2012年,僅韓國三星、現代、LG、SK四家總銷售額7145億美元,約占當年韓國GDP(1.17萬億美元)的61%。然而,眾財閥提供的就業崗位僅占全國的10%左右。

    韓國政府最新公布的就業統計結果顯示,15~29歲青年就業人數多年呈現縮減趨勢,青年層失業率高至7%-8%。頭壟斷嚴重、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讓韓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經濟轉型。為扶持中小企業,韓國政府喊出了“創造經濟”的口號。韓國國內的創業支援主要通過跟韓國的大學合作,在大學內設立創業支援中心,讓大學先導事業。支援中心實行“嚴進寬出”政策。對大學生要求進入創業中心的申請,韓國政府和學校要進行嚴格篩選。尋求創業的大學生需要提供詳細的創業計劃書,然后根據創業的方向,由大學教授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組成的評價團來評價決定。如果順利進入創業支援中心,大學生可以得到“一條龍”的服務,創業所急需的人才、營業場地和資金,在這里都很容易找到。為了進一步減輕韓國青年的創業風險,韓國政府支援創業的另一項特色是建立龐大的專業人才導師庫,從而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的創業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根據創業企業面臨的具體困難,由不同導師提供差異化的幫助。

    (8)日本:在經歷了20年的經濟停滯后,日本年輕人“正變得非常、非常保守”。日本文化對失敗者欠缺寬容,被認為是創業者們面臨的最大障礙。這是日美在創業環境上的最大不同。日本大公司的終身雇傭制度與“年功序列”工資體系對年輕人來說依然具有吸引力,“經濟乏力之時,年輕人傾向于穩定。”最新調查也顯示,許多日本年輕人并不愿選擇創業“披荊斬棘”的生活。在這項以世界13個國家年輕人為對象的工作意識調查中,回答“對創業不感興趣”的日本人高達58%,在受調查國中最高。打造一個獎勵冒險精神的社會,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課題。日本要成為“創業大國”,必須為創業者打造可持續嘗試的環境。

    (9)香港地區:香港是由一批胸懷大志、意志堅定的移民建立起來的,他們孜孜不倦地工作,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因此,以往企業一向受人欽羨,也得以蓬勃發展。香港總體創業活動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本上局限在消費者服務行業。但這種“起步”精神正在迅速衰落。企業聯盟盛行、租金成本過高和資金池縮小,增加了創業的障礙,令小本企業創業困難。

    但過去三年全球經濟環境穩定,有利營商。而近年信息科技發展迅速,造就商機之余,亦大大減低創業及營商成本。另外,受到成功創業例子、政策配合和社會人士大力推動等因素影響,香港社會逐漸形成鼓勵青年創業的風氣。譬如香港青年協會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創業啟動金,成功申請者將可獲得最高港幣10萬元免息貸款,作為開展業務的本金。香港青年協會還提供創業指導及專業咨詢,安排工貿團體及商業服務機構,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專業顧問服務,并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或協助聯系業務運作時所需的硬件、資源及支援,以及為青年創業者建立商業網絡。

    (10)中國:根據行業研究報告調查,近9成中國人對創業持積極態度,62%的受訪者想開創自己的事業,均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對于中國受訪者來說,“更好地兼顧家庭與事業,享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完成個人目標”和“獲得額外收入”是最吸引人們創業的前三大原因。同時,“不再受雇于人,做自己的老板”和可能“擺脫失業,重新工作”也是促使人們創業的原因。同時以世界13個國家的年輕人為對象進行了一項工作意識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中回答“對創業不感興趣”中國僅為6%左右。此外回答“考慮將來創業”中國,中國考慮將來創業的年輕人達40%。

    更重要的是,中國也在逐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通過企業登記制度改革,2013年新登記注冊的公司呈現井噴式增長,新增企業數量較2012年增長60%以上。

    三、創業的成功定義:對于年輕創業者們來說,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定義,什么叫創業成功。如今很多年輕創業者可能忙活一番,最后公司倒閉也沒賺到錢,可難道這就叫失敗嗎?如果這位創業者能在他所在領域學到東西,積累了很好的經驗,那么這一番創業就不一定是失敗的。

    四、創業的認知:創業就是一個職業。

    五、創業的關鍵:關鍵是你如何做個“有心人”,并且是否真的心懷孤注一擲、勇敢向前的“創業夢想”。

    六、創業的內核:創業只是“勇敢者的游戲”。

    七、創業的素質:創業者的一些基本特質—冒險精神,對創造和發明的激情,把想法變成產品的執行力,有很好的學習敏銳度,能夠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有號召力、煽動性,能召喚一批人一起干事,時刻想著如何把事情做成等等。在這場創業冒險之中,對于市場的敏銳定位、豐富的職業經驗和有發展前景的想法也是戰勝挑戰的必備武器。著重的還是經營能力。你做什么事兒真的不重要,對于我們這種連續創業者來說,看的全是你對人的把控,核心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人脈、別人對你的認可程度,以及你那個產品本身的可能性和爆發力。

    八、創業的理念:不是以理論指導為主,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九、創業經驗之談:如果想選擇創業,他認為不能做“門外漢”,要真正熟悉這個領域后,再真正進入。畢業后不要著急創業,可以選擇你喜歡的領域,找一家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通過在一家運作成熟大公司的學習和經歷,年前創業者們會了解公司如何運作的,創業要面對哪些問題,在積累到一定經驗之后,再去創業的話,成功的幾率會更高些。

    十、創業的致勝之道:在美國,有2300萬家小企業,每個月還會新增54.3萬家小企業。所以,如果你的公司想要脫穎而出,并取得成功,不僅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價值主張,還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流,以及充足、強大的創造能力。

    十一、創業的影子:如美國現在市值前五位的大公司中,蘋果、微軟和谷歌都是當年在初創階段得到過VC的投資和扶持。很多高市值的成功上市公司,比如亞馬遜、雅虎和星巴克,背后都有VC的身影。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風投產生巨大沖擊,但是風投復蘇的速度也是驚人的。基于市場分析報告的數據,在2014年前9個月中,全球風投基金已經對5272個項目投資了59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速達45%。至于回報率,復蘇勢頭也很迅猛。2013年的十年回報率是7.8%,而這個數字在2010年是-4.15%。

    十二、創業資金流向:2014年美國前三季度創業投資基金投資總額達330億美元,超過2013年全年的300億美元。從行業來看,2014年第三季度,軟件行業交易37億美元,為最熱門行業;傳媒和娛樂業交易18億美元,為第二大熱門行業;生物科技行業交易11億美元,排名第三。分階段來看,第三季度種子期投資1.97億美元,初創期投資30億美元,擴張期投資34億美元,成熟期投資33億美元。

    十三、創業的商業境界:成為硅谷研發的后院,風投主要來自硅谷,而退出主要是華爾街。

    十四、當今創業的特點:年輕創業者當下把興趣變為一盤生意,立足于用戶去考慮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推出的產品和服務亦應順應新的環境而產生,并且善用互聯網推廣產品和服務。

    本文為投稿。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當創業已經成為了國內的一種時尚風潮時,我們有必要將眼界放得更寬,看看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創業環境什么樣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