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連續多年、多次裁員,主業滑坡、管理層動蕩,惠普這是“不行了”?

    惠普又又又……裁員了。

    10月4日,惠普宣布計劃未來三年以直接解雇和提前退休兩種形式在全球范圍內裁員7000至9000人,這是該公司4年來首次在更換最高領導層期間,進行大規模重組的一部分以削減成本和提振銷售增長。

    以目前在全球擁有5.5萬名員工計算,惠普這次裁員比例為16%,預計在2022年計劃執行完畢前將幫助公司每年節省10億美元,但公司將從第四季度開始承擔約10億美元的重組費用。另外,公司董事會在9月30日還批準了另外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惠普的高管表示,裁員將使他們有更多資金重新用于增長和股東回報。預計在2020年公司將產生至少3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并通過增加10%的季度股息和股票回購,至少給股東帶來75%的回報。

    然而,華爾街卻對惠普這項重組計劃持謹慎態度,花旗預計惠普股價將出現“動蕩”。富國銀行則認為其中一些變化“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Loop Capital Markets對該計劃的廣泛程度感到意外,并下調了其持有該股的預期。

    果然,宣布裁員計劃當日,惠普盤中一度暴跌逾10.54%,最終收跌9.57%,市值一天蒸發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股價不僅創下兩年半以來新低,還從2018年10月的高點累計下跌超過36%。

    作為創建了車庫文化的硅谷第一IT巨人,惠普最近幾年一直在裁員和進行業務調整。很多媒體一看到裁員就大呼“惠普怎么了?靠裁員保生存還能維持多久?”

    惠普,真的不行了嗎?

    1

    主業滑坡惹裁員

    最近幾個季度,惠普一直面臨著打印耗材業務下滑的壓力,而這塊業務曾是惠普最大的收入來源。在CEO迪翁·韋斯勒(Dion Weisler)的帶領下,惠普公司本來為未來發展制訂了新計劃,并將3D打印納入業務發展版圖,不過韋斯勒在今年8月因家庭原因宣布辭職。

    就在其辭職當天,惠普披露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凈營收僅同比增長0.1%,包含打印機、打印耗材和其他相關產品的打印集團營收同比下降5%。

    有分析稱,惠普的打印耗材業務一直受到兩大因素的限制,首先是使用打印機的用戶打印數量越來越少,這使得市場對墨盒的需求也越來越少;其次是集中在歐洲、中東和亞洲地區的一些公司也在不斷制造能在惠普打印機上使用的墨盒。

    用戶習慣的改變和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對惠普的業務造成了損害,對此,惠普計劃了提供新的產品銷售方式。目前惠普打印機賣得非常便宜,而且該部門的營業利潤率由墨水產品來填補。未來惠普將調整打印業務部門的運營戰略,提供一些價格較低的打印機,但會采用新技術以確保它們只能與惠普墨水兼容。

    而打印機部門將被調整為專注于提供更多的服務,公司將提高可使用非惠普產墨盒的打印機的價格,以提高硬件的利潤,而且會向醫療保健和化妝品等行業出售其噴墨打印技術,即所謂的微流體技術。

    目前,打印業務占惠普營收的三分之一左右。作為一家年營收585億美元的巨頭企業,惠普突然改變商業模式戰略、調高價格,對惠普的市場占有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伯恩斯坦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將惠普的股票評級從“跑贏大盤”下調至“與大盤持平”,并稱“由于預計2019年和2020年的供應都將是負增長,而且自2011年以來供應的復合年增長率已經下滑了4%,我們擔心惠普的打印機業務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結構性風險——用戶向數字化轉變”。

    與此同時,惠普的個人電腦業務雖然同比增長3%,但因為windows 10換機周期即將結束,加上宏觀經濟問題,外界對惠普接下來的處境并不樂觀。11月1日,洛雷斯將接替迪翁·韋斯勒正式執掌惠普。

    這位新的CEO能夠改變惠普的現狀,重振企業雄風嗎?

    2

    名數教坊第一流

    當我們提到IT產業發源地時就不得不提到硅谷。在舊金山經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條狹長地帶是全世界最為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云集了像惠普、谷歌、Facebook、英特爾、蘋果、思科、英偉達、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一票耳熟能詳、叱詫風云的IT巨頭。

    惠普名列第一是有原因的。1939年1月,一對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好友戴維·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靠從導師特曼手里“忽悠”來的538美元,在一個車庫里創建了以他們名字命名的惠普公司。他們生產的第一個產品是休利特的碩士論文《可變頻率振蕩器的研究》中提到的阻容式聲頻振蕩器,而他們的第一個客戶則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用他們的產品來實現幻想曲中蜜蜂的環繞聲音效果。

    二戰爆發后,休利特應征入伍,擔任美軍通訊官,帕卡德則留在大本營轉型開發各種軍用儀器。等休利特復原回來以后,惠普已經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而曾經借錢給他們的導師特曼已經成為斯坦福大學的校長。因為看到了惠普的成功,他做了一個改變IT歷史的決定,宣布從斯坦福大學持有的土地中,劃撥579英畝建立“斯坦福研究區”,這就是日后的硅谷。

    惠普可謂硅谷第一個IT巨人,因為在惠普之前,沒有人會把公司建在車庫里,而在其之后,因為其榜樣的作用,車庫文化成為一種潮流。許多年輕人白手起家,在車庫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公司,這其中就包括蘋果和谷歌。惠普當年創業的車庫,也被美國政府定為硅谷的誕生地。

    作為硅谷第一個明星企業,1942年惠普就建立起了第一座自己的大樓。接下來幾年惠普則開啟了瘋狂發展之路,除了收購大量的公司鞏固電子醫療儀器和分析儀器以及打印業務外,1968年,惠普還發布了世界第一臺臺式科學計算器HP 9100A。1972年,惠普發布HP3000微電腦,正式進軍計算機領域,并快速成為計算機領域的巨頭。

    除了儀器和電子產品外,惠普在網絡領域也有很深的造詣。1982年,英國惠普公司開發出的電子郵件系統是基于微電腦的第一套商用廣域網。不過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對惠普最深的了解還是它的電腦產品,就好比20年前曾讓業內驚嘆的產品:HP OminBook 300“超便攜式”個人電腦,成為首個可以橫跨美國飛行旅行中有足夠電力保證連續運行的筆記本電腦。

    1985年,惠普進入中國,成為第一家中美合資的高科技企業。不斷追求創新的惠普上世界90年代進入個人電腦市場,此后數年發展至巔峰,成為世界上僅次于IBM的第二大計算機和儀器制造商。

    快速發展中惠普的產品線也延展至電腦、智能手機、掃描儀、打印機與耗材、投影機等,收入主要來自于筆記本電腦,打印耗材和臺式電腦三大支柱業務。12歲時曾在惠普實習的喬布斯曾說過:我過去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樣同時具有創造力并基業長青的公司。

    之后隨著IT公司的不斷崛起,惠普卻遇到了來自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的挑戰。以個人電腦為例,競爭激烈的拉鋸戰不斷上演,2007-2012年惠普出貨量稱霸全球,但隨后4年被聯想取代,2017年惠普又奪回了第一的寶座,次年再度被聯想反超。不過即便是后來被聯想超越,惠普在出貨量上仍穩居全球前三。

    2018財年惠普營收為58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2.3%;營業利潤為40.64億美元,同比增長15.5%,高于營收的同比增長率;凈利潤為53.27億美元,同比增長110.9%。在起起伏伏中,惠普雖然還維持著看似不錯的營收和利潤,但早已與其“硅谷第一”的名頭不甚相符。

    3

    中年蹉跎為哪般

    惠普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科技公司之一,有數據統計,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惠普的產品。但就是這么強大的企業,自2012年以來已經連續幾年大規模裁員,這標志著惠普的管理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危機。

    惠普衰落始于一個女人的掌權,這個說法看似有點歧視女性哈,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此。1999年女CEO卡莉·菲奧莉娜開始執掌惠普。她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哲學專業,后來在馬里蘭大學讀了MBA,之后進入AT&T工作,從最底層的“管理培訓生”做起。

    用10年時間卡莉做到了AT&T的高級副總裁,也是該公司第一位女性高級副總裁。此時惠普董事會已經決定要分拆惠普,因為看重卡莉在1995年參與拆分了AT&T這一點,聘請她擔任CEO,她又成了惠普史上第一位女CEO。

    一上任卡莉就把儀器部門從惠普分拆出來,成立安捷倫公司并單獨上市。這件事雖然是惠普董事會的決定,但看上去卻是卡莉賣掉了惠普賴以起家的儀器部門,因而被廣為詬病,好比孫悟空賣掉了花果山、如來佛賣掉了雷音寺、宋江賣掉了梁山泊,她成了“忘本”之人。

    盡管卡莉對于管理和經營有深刻的認知,但她缺乏技術背景。此前惠普的任何一位CEO都是內部工程師做起,精于技術邏輯。在卡莉掌舵下,惠普的業績并不好看:工作站領域,遇到了如日中天的SUN公司,惠普敵不過,直接退出市場;個人電腦領域,戴爾的領先優勢越來越大;打印機領域,佳能和愛普生逐漸逼近……

    2001年,為了搶占個人電腦市場,卡莉決定收購與之業務基本相似的大型PC制造商康柏,砝碼押在了利潤更大,且康柏更具優勢的服務器市場,一旦收購成功,惠普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C公司,市場份額上就能壓倒戴爾。但是卡莉的并購方案遭到了很多股東的反對,包括惠普兩大創始人家族的二代們。

    他們覺得康柏常年虧損,惠普也不是很富裕,怕買回來個累贅反倒把自己拖垮。但卡莉執意要買,她召開全體股東大會,做了很多中小股東的思想工作,以51%的同意票通過了收購康柏的決定。2001年9月4日,惠普以25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康柏,收購完成當天惠普股價下跌20%。

    結果一個星期后“9·11事件”發生,美國經濟急轉直下,惠普的業績也順流直下。賠錢的投資者們把卡莉告上了法庭。2003年,美國經濟逐漸復蘇,但是惠普依舊不見好轉。2005年,手握惠普主權的董事會股東們開出2000萬美元的退休金,要求卡莉主動辭職。她辭職當天惠普股價上漲了12%。

    但惠普董事會并沒有吸取空降型CEO的教訓,又讓專注于某一行業“小公司”出身的NCR原CEO馬克·赫德成為了繼任CEO。他將注意力放在高成長業務——企業服務、移動和打印成像業務上,將非一流的IT服務業務統統砍掉,以此來給惠普“瘦身”。

    2010年8月,赫德因“性丑聞”被惠普董事會開除。赫德的下臺直接引發了惠普股價短時間內大跌近10%,市值縮水高達100億美元。2011年,惠普董事會通過向SAP前高管李艾科支付了460萬美元“安家費”,將其請上了惠普CEO的位置。

    他上任后對惠普PC業務進行評估后采取全部或部分分拆,以加大惠普向軟件和服務轉型的力度,重點發展軟件和云計算服務。但最終個人PC業務部門不僅無法為公司帶來任何的額外收益,還讓公司每年多花10億美元。

    至此,市場對惠普的信心難以提振,業績預期持續下調、股價又遭遇腰斬這一系列后果,讓李艾科在短短11個月任職后便被解雇,成為了惠普歷史上任期最短的CEO,他在職期間惠普的市值蒸發300億美元。2011年9月,梅格·惠特曼正式取代李艾科成為惠普公司CEO。

    惠特曼行事風格大刀闊斧,以“無情裁員”著稱,主導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從2012年開始,在連番折騰下惠普頹勢盡顯。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設備的日益普及,減緩了個人電腦的銷售,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惠普二季度凈利潤大幅下滑31%,公司開始大裁員。

    在相關的重組計劃里,改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削減開支,人員的“瘦身”顯然是最直接的方式。一開始,裁員人數最高2.7萬人,后來又提高到了2.9萬人。2013年底,惠普再次修改裁員計劃,把原定人數增加到3.4萬人。

    在惠特曼看來,通過裁減員工的方式,惠普能“更容易地”開展運營工作,同時還能削減成本。此前預計,裁員3.4萬人將可節省30億美元到40億美元的成本支出。裁員的步伐卻仍然沒有停止。“惠普必須大力關注成本結構的持續改善”,惠特曼聲稱。

    她說,不斷擴大裁員規模的原因并非對惠普實現營收增長的能力缺乏信心,只是因為她發現公司需要在更多的領域中進行精簡。所以,2014年5月,惠普又宣布了新一輪裁員計劃,公司將繼續裁減1.1萬到1.6萬名員工。

    毫無疑問,裁員作為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盡早實現公司目標的手段,能夠快速收到成效。但曾經的IT時代巨頭惠普,一直在尋找新的突破,希望通過瘦身來鞏固自己“軟實力”并打開當時已經熱度頗高的云計算市場的做法,也徹底暴露了PC行業的無奈。

    2015年,惠普醞釀進行業務分拆,當年9月,為縮減投資組合的規模,公司宣布將在新組建的惠普公司(HP Inc)內進行裁員,三年內計劃裁減最多3.3萬名員工。當年11月公司正式一分為二:

    一個是專注生產打印機和PC個人電腦的惠普公司(HP Inc),另一個是著力發展服務器、存儲、軟件服務和云計算解決方案的惠普企業(HPE),分別由惠特曼和戴恩·韋斯勒擔任CEO,拆分后兩家公司將獨立上市。

    惠特曼于2018年2月辭去惠普公司(HP Inc)CEO,由阿根廷裔美國人安東尼奧·內里接任。但是,分拆之后惠普的云計算發展并不順利。2016年1月,惠普企業(HPE)關閉Helion公有云服務,宣布與微軟合作,面向客戶提供微軟Azure公有云服務。

    當年5月,惠普企業(HPE)還以近23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網絡設備公司華三通信(H3C)51%的股份出售給清華紫光集團,并與后者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將IT服務業務分拆給系統集成商CSC。9月其又以25億美元的價格將軟件業務轉移到英國軟件公司Mucro Focus手中,12月將其OpenStack和Cloud Foundry資產出售給Micro Focus所有的SUSE公司。

    雖然惠普很早就開始發力云計算,但無奈因為硬件、軟件和服務集團方面上的協同性不足而無法很好地發揮出價值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難以與客戶建立聯系。最終的情況是,不論如何扭轉,云計算業務都成了徒勞。惠普曾公開表態,他們沒有能力在云計算基礎設施市場上與其他云計算大型企業競爭。

    大規模售出業務后,2016財年惠普公司(HP Inc)凈營收為48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公司凈利潤為24.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惠普企業( HPE ) 2016財年凈營收為501億美元,比2015財年下滑4%,2016財年凈利潤為3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8%。其凈利潤的增長主要來自出售旗下網絡設備公司華三通信(H3C)的股份。

    分拆的本意是為了更快發展,結果卻事與愿違。惠普拆分一年后,拆分的舉措并沒有將其從不斷下滑的態勢中拉回來,無論是云計算等數據業務還是傳統PC等硬件業務,似乎都沒有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有評論分析指出,惠普企業(HPE)的一系列叫停舉措一步步斷送了自身長期發展的未來,核心業務只剩下基礎設施服務的惠普,發展窗口有限,最終等待惠普企業(HPE)的可能是關停的命運。

    而更糟的是,與此同時惠普的打印業務也每況愈下。于是,惠普再次祭起裁員的大旗,2018年6月,作為正在進行的重組計劃的一部分,惠普稱在2019財年結束前將裁掉4500名至5000名員工,預期裁員相關的重組稅前費用約為7億美元,高于稍早預估的約5億美元。

    多年的裁員、重組之后,擺在惠普面前的依然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如今,韋斯勒將于今年11月1日卸任,新任CEO恩里克洛雷斯則同天正式上任。然而,在這位CEO正式上任前公司就又開始了一輪大規模的裁員,接下來他如何做才能給惠普的發展帶來轉機?

    4

    坐以待斃or換道前行?

    幾乎被外界判定等待關停的惠普其實在2017年和以往有些不一樣,從“賣賣賣”轉向了“買買買”。

    2017年1月,惠普企業(HPE)以6.5億美元收購了超融合技術公司SimpliVity,以擴展其現有的基礎設施,提升自動處理和云服務水平;2月又收購了行為安全分析公司Niara,將繼續在智能邊緣上開發軟件定義解決方案,以更好地保護客戶業務和物聯網數據。

    接連兩次收購背后的戰略轉向雖然隱晦,但卻透露了一些苗頭。對SimpliVity收購有可能是惠普在超融合技術領域看到了一個開放的市場,并希望通過這一收購強化其自身在該技術領域的地位,借此來擴大其在混合云市場的占比份額;而對Niara的收購,則可能是意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用以加強惠普針對物聯網網絡安全產品的組合。

    自2012年以來連續多年的裁員和調整讓人們把目光只關注在了惠普的“不行”上。但是,如果你再仔細看一下埋藏在財務報表深處的一些被分拆出售掩蓋了的數字,或許你還能得出另一個相反的結論。

    2017年,在忍受了聯想胯下之辱四五年之后,第一季度惠普終于艱難將聯想重新掀翻在地,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產銷商。而且其后,這種優勢不斷擴大。

    2018年第一季度,惠普出貨量同比增長4.3%,達到56.8萬臺,營收達到140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擴大至22.6%,對聯想領先幅度達到2.2個百分點;凈營收同比增長12%,凈利潤同比增長89%,形勢一片大好。這已是惠普連續第五個季度碾壓聯想,連續第三個季度將領先幅度持續擴大。

    通常這種情況下,企業都會“宜將剩勇追窮寇”,繼續招兵買馬、乘勝追擊。但惠普卻在這個節骨眼上,踩了急剎車,進行裁員計劃,是不是有點不合常理?

    對于一批日本企業如索尼、東芝等多年前在轉型調整過程中經歷的震蕩,我們也是這么匆忙地給出了“失去20年”的結論,然而現在回頭再看,索尼已經逐漸從一家硬件公司向面向消費者(DTC)提供服務和內容IP的公司轉型;東芝則在家電產業遭受移動互聯網重創之前完全退出了白色家電領域,轉而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領域。

    當年退出手機市場的諾基亞在沉寂多年之后,2017年以電信公司的面貌出現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巨頭企業的業務轉型是一場持久戰,跨度甚至以十年、二十年為計,我們不能以這中間的某一場戰役去判定企業的成功還是失敗。

    所以,對于惠普,或許我們不應該輕率地去喊“不行了”,而是仔細觀察其戰略發展脈絡,才能獲得有益的學習和借鑒。在鴻運當頭、凱歌高奏的時候進行裁員,惠普的這種做法有點兒“不因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影響了長期戰略”的意思。沿著這種思路回溯2015年惠普的分拆,你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業務分拆后惠普變得更聚焦、更靈活,效率更高,因而也更具有了攻擊性。一年后惠普對聯想的反超正是這種效果的呈現。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繼續裁員,說明惠普并沒把聯想的追趕放在眼里,而是專注于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

    進一步說就是,與聯想的拉鋸戰只是惠普的一部分,而惠普如今已經不再單純地追求市場規模,而是在保持份額領先的前提下,不斷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不再單純地追求產品銷量,而是更注重品牌價值,把提高利潤率作為更重要的任務。

    如果真是這樣,惠普這種做法顯然難度更大、水平更高,是把競爭提高到了一個新境界,讓對手跟不上步伐。這兩年隨著消費升級轉型加快,行業發展出現了新氣象,惠普因勢利導推出的時尚設計超輕薄筆記本和高能游戲筆記本,針對更年期的用戶群體,獲得了市場份額和利潤的雙重勝果。

    隨著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市場需求容量在不斷萎縮,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增加新功能來刺激消費者神經;另一方面小米、華為等個人電腦新勢力不斷沖擊傳統格局,行業集中度在升級加劇,惠普卻在個人電腦需求疲軟的環境下,通過推出更有吸引力、更高端的電腦實現著逆勢上行。

    如此苦練內功、夯實根基的惠普,難道不應該是最可怕的嗎?【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惠普再度拒絕施樂收購要約 籌到240億美元也沒用
    連續多年、多次裁員,主業滑坡、管理層動蕩,惠普這是“不行了”?
    惠普公司突然大裁員:9000人失業
    可怕!惠普打印機被發現偷偷回傳數據:隱藏極深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