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鐮刀們的朋友圈

    大連理工畢業生周勝軍,在學校里修的是化工,平時卻喜歡搗鼓編程,畢業后他開了家小公司,做起了電腦經銷生意。2002年,他發現網上視頻格式種類繁多,但缺乏好用的播放器,于是便給兩個跟他學編程的女孩布置了個作業:寫一個播放軟件,能夠兼容所有流行視頻格式。

    兩個姑娘聰明伶俐,搜羅來了各種播放器的代碼,東抄西抄,最后居然真整出了一個軟件,什么格式的視頻都能播。軟件被周勝軍上傳到論壇上,供網友們免費下載使用,正好那會兒他在看一部叫《完美風暴》的美國電影,于是就順手給播放器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暴風影音。

    出乎周勝軍意料的是,免費、小巧、兼容等優點讓暴風在一眾垃圾軟件中脫穎而出,很快風靡了整個網絡。到2006年,暴風影音的下載量已經超過3000萬,周勝軍也關掉公司,全職開發暴風。但在那個年代,搞免費軟件基本賺不到什么錢,周勝軍萌發了把暴風賣掉的念頭。

    2006年7月,一個叫蔡文勝的福建人,拎著一蛇皮袋子現金來到東北,敲開了周勝軍的門[1]。

    福建姓蔡的猛人特別多,比如搞出“天梯”和“大腳印”的蔡國強,收藏百輛豪車的“國內玩車第一人” 蔡端宏,以及互聯網圈大名鼎鼎的蔡文勝。早年靠倒賣域名起家的蔡文勝,對如何做生意有一種天然的嗅覺,而此次拎著錢來收購暴風,其實是受朋友所托,朋友名字叫馮鑫。

    馮鑫早年在三株混過,是頂級銷售。1999年他去金山上班,雷軍在臺上講今年業績目標2700萬比較難,馮鑫在臺下想這算個屁,我大學剛畢業一個省就能做一千萬。后來他果然證明了自己,所管轄的西南區業績力壓華東華南,被王峰調回北京,不久就升任金山毒霸市場總監。

    2004年,馮鑫離開金山,去了周鴻祎還在的雅虎中國,一年之后出來創業,遇到的第一個投資人就是蔡文勝。馮鑫盡管是銷售天才,但不擅長做生意,蔡文勝則正好相反,15歲就輟學擺攤,服裝、建材、房地產都干過,掙了點小錢,直到2002年的域名倒賣讓他徹底發家。

    自然,他拎著錢去幫馮鑫收購暴風,里面也透著生意上的精明。

    馮鑫創業做了一個“酷熱影音”的播放器,不溫不火,于是就盯上了當時的市場占有率第一分得暴風,琢磨著收購。而蔡文勝先是投了馮鑫300萬人民幣,占股18%,又把IDG介紹過來,投了300萬美金(估值1000萬美金出頭),他那300萬的天使投資2個月就漲了3倍多。

    更有意思的是,蔡文勝說服周勝軍出售暴風影音后,先用自己旗下的公司Longlink Capital買下來,然后再轉手賣給馮鑫。擅長倒賣域名的蔡文勝,對這類操作駕輕就熟,雖然價格沒披露,但非常有可能的是:馮鑫的業務還沒怎么開張,蔡文勝的投資已經賺了好幾倍都不止了。

    在暴風這條魚上,蔡老板實現了“雙吃”,如果事情順利,未來還能“三吃”、“四吃”甚至“N吃”。馮鑫業務能力強,暴風用戶基礎好,影音延伸空間大,不愁掙不到錢。但無論是馮鑫還是蔡文勝,可能那會兒都忘了一件事兒:去看看那部賦予暴風影音名字的電影——《完美風暴》。

    在電影中,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飾演的捕魚船長為了賺錢而冒險航行至令人生畏的危險海域。在遭遇超級風暴之后,為了自己內心的倔強和身邊弟兄的收入,帶著5名船員試圖穿越風暴抄近路回家,最后他們全部葬身海底,無一幸免。“暴風”這個名字的兆頭,可真不怎么樣。

    你蔡文勝一個搞域名起家的,怎么就沒想著給暴風換個名字呢?

    01

    完美風暴來臨之前,海面是平靜的。成功收購暴風后,馮鑫的公司開始駛入快車道。

    通過“免費軟件+貼片廣告”的模式,暴風的收入在2014年做到3.86億,利潤4000萬。但快速的增長掩蓋了公司的隱憂,馮鑫身上朋友多、交情廣、手頭松的特征淋漓盡致體現在了暴風的股權結構上:暴風上市時發起人有27個,投資人眾多,上市后馮鑫持股比例只有25%。

    在眾多投資人中,除了蔡文勝之外,還有江南春(用父親江偉強的名義入股)。馮鑫對兩人都很推崇,他羨慕蔡文勝的高情商,覺得跟他在一起如沐春風,而且 “搞不懂為什么那么多人聽他的”,他評價江南春則是“中國廣告界的珠穆朗瑪”,聲稱“我一輩子都超越不了他”[2]。

    但馮鑫是蔡和江這種“24K純商人”,完全不一樣。程苓峰在《朋友馮鑫》中評價他是“太講義氣,太相信人”,像是個活在90年代語境中的搖滾青年,這種人能做好朋友好哥們,但沒辦法做一個好的CEO。尤其是在2015年初公司上市后,巨大的利益讓他的周圍開始變得復雜。

    上市36個驚天動地的漲停板之后,暴風最高市值摸到了400億,馮鑫在朋友圈里得意地說:“今天開始,我們只負責破自己的紀錄玩了。”但炒作歸炒作,市場對暴風沒多少信心,大多數人都知道,本地播放軟件已是昨日黃花,暴風根本打不過BAT支持的在線視頻巨頭們。

    在這種共識下,投資者開始利用暴風的高估值悄悄撤退,在限售股解禁的2016年一季度,一半的投資機構清倉撤離,兩個明星投資人蔡文勝和江南春也迅速拋售套現,到了2016年三季度,兩人均消失在了十大股東名單上,根據當時的股價計算,兩人套現都在5個億以上。

    投資人撤離尚屬于可理解,與之相比,公司高管的集體套現,就是一件令馮鑫感慨的事情了。

    馮鑫給股權給的非常慷慨,不但搭建了員工持股平臺,很多高管如更是直接持有公司股票,但上市后高管紛紛離職,董秘甚至還沒等連續漲停結束,就辭職跳槽到金融機構了。等到股票解禁后,眾多高管更是爭先恐后拋售,到了2018年,上市前的14人高管團隊就只剩3個人了。

    馮鑫的性格此時體現出來了:他不但沒怎么減持,還不斷質押股權給公司的項目做擔保,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朋友們,向他揮了揮手,轉頭離去。

    盡管馮鑫還是那個“太講義氣”的山西漢子,但資本市場的光怪陸離也深深影響了他。在接受采訪時他曾說:“對我們來說,這(A股上市)等于重新掌握了一樣核武器。”他開始琢磨利用“核武器”來轉型。馮鑫可能是個好人,但面對A股滿院子的韭菜,他不能免俗地心動了。

    2016年3月,暴風集團發布公告,以10.8億元并購稻草熊影業60%股權,核心資產就是演技平庸的吳奇隆和劉詩詩兩口子。當時正巧趕上他們大婚,一時媒體上到處都是“吳奇隆的10億聘禮”的大標題,這場明擺著侮辱投資者智商的鬧劇,被證監會干凈利落地送回了老家。

    這筆交易有多壞,從后面稻草熊的估值變動便可見一斑:在被證監會否決之后,稻草熊影業在2017年2月得到了阿里影業的投資,估值僅為1173萬,而在1年9個月之后,阿里影業也退出了稻草熊。假如當時馮鑫如愿以償成功并購,現在買單的就是恐怕就是普通的股民了。

    而后便是將馮鑫徹底打入地獄的MPS收購案:一筆52億的交易,居然沒有跟對方高管簽競業協議,最后人家拿到錢之后,在外面另起爐灶,買豪宅買游艇買球隊,爽的風生水起。犯了“太相信人”這個錯誤的馮鑫,醒悟過來為時已晚,被昔日某金融機構報案,最終身陷囹圄[3]。

    這也是一個“欲割別人,反倒被割”的故事。在馮鑫的計劃中,MPS被收購后是要賣給上市公司的。按照行業“通行”的做法,自己先用52個億買下來來,再高價賣給上市公司,還能拉升股價,絕對的“一魚多吃”,接盤的自然是股民。這種套路,被A股傳媒上市公司玩過很多遍。

    只不過不湊巧,鐮刀一出門,遇到的就是鍘刀,后面沒能玩下去。

    馮鑫出事后,蔡文勝發了個朋友圈說:“看到馮鑫出事心里非常難受。暴風影音免費服務過無數用戶,馮鑫也成就過很多人,讓很多機構和股東都賺錢過……其實一家公司能上市,最苦的一定是創始人……投資人都可以先套現,創始人必須堅持到最后,而且結果還不一定好。”

    蔡文勝的確應該好好感激馮鑫:要不是有收購MPS的利好,他當年怎么能在暴風150億市值(現在市值的10倍)時套現離場呢?馮鑫也應該好好復盤和反思:自己左手三大戰略,右手五大并購,折騰來折騰去,除了拉高股價方便朋友們出貨外,還有其他任何的意義嗎?

    這是個典型的時代狂歡下的個人悲劇:一個混進鐮刀圈子的素人,以為自己能修煉成鐮刀,但最后發現自己才是被割的那個。

    02

    對馮鑫影響最大的,其實不是曾經工作過的金山和老領導雷軍創辦的小米,而是樂視。

    2015年上市之前,馮鑫對創業家記者雷曉宇說:“有天晚上,我把樂視從頭到尾閱讀了一遍。我以前從來不看的。我用手機查了三個多小時,看到股價的變化,越查越敏感,所有的事一再推理,意識到越來越多的東西。那個時候,輪廓基本上全出來了,我也知道發生了什么” [3]。

    暴風上市那會兒,樂視正是如日中天的黃金時刻:700億市值,260倍PE。在之前的2014年12月1號,賈躍亭在北京一所醫院的病房里“接見”了五名公募基金經理,打消了市場對他“出事”的疑慮,此后,盤桓了一年的股價便一路瘋漲,最高時市值超過了1500億人民幣。

    馮鑫“從頭到尾”讀出來的,是市場的狂熱,他或許也曾質疑不合理,但又很快被財富沖昏頭腦,深陷其中。

    而在賈躍亭這把老牌“鐮刀”旁邊,也有兩個“朋友圈”:一個是他的投資人圈子,剛開始是來自老家山西的煤老板,然后是那幫通過太太甘薇認識的娛樂明星,后面又把王健林、孫宏斌和許家印等頂級地產大佬給囊括了進來。而另一個圈子,則是幫他“做局”的圈子:各路金融機構。

    在賈躍亭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投行家、分析師、媒體、項目中介和各類掮客等等,他們每個人都用合法的方式,為樂視這個大局增磚添瓦,并在此過程中賺得盆滿缽滿。賈躍亭在利用他們,他們也在利用賈躍亭,雙方心照不宣,賈躍亭身價暴增,他們至少也能蹭點湯來喝。

    有的分析師一個人就寫了48份樂視的報告,越漲越堅定推薦;有的分析師言辭諂媚,處處尊稱“賈總”,名字一改可以直接拿去稱頌偉大領袖;而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當屬華泰的一名女分析師,發明各種概念來推薦樂視,甚至稱樂視“每天兩個漲停板,都不用到央視打廣告。”

    2015年5月那會兒,我去參加華泰的策略會,現場黑壓壓一篇,大廳里擠了一千多個人。華泰當時的總裁(后來成為董事長)發表開場白,指著那位仍在強烈推薦樂視的分析師說道:“我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她是有可能成為中國的Mary Meeker(互聯網女皇)的人。”

    誰說我們中國金融市場沒跟國際接軌?我們遍地都是東昌路索羅斯、天通苑巴菲特、望京達里奧以及在保利廣場E座18樓辦公的Mary Meeker。

    當然,劉董事長應該不會不知道,Mary Meeker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收到了一大堆指控,但神奇地是,在被SEC敲門之前,摩根斯坦利“偶然失誤”把她絕大部分郵件給刪掉了,才讓她沒有鋃鐺入獄。所以,在樂視出現崩潰苗頭之時,華泰版的女皇也趕緊撤退,轉行去做VC了。

    跟暴風一樣,極少有人因為主動參與樂視這場局而身陷囹圄。即使讓基民蒙受巨大損失的樂視三大公募粉絲:銀華封樹標、嘉實邵健和中郵任澤松,也要么調換崗位,要么投身私募,雖然名聲有損,但基本都能全身而退。只有幾個發審委委員,因為當年IPO的造假而被查。

    于是,一番奇景出現了,這個讓數十萬股民和各路投資人損失幾百個億的超級騙局,最后只能找出一個罪人:賈躍亭。

    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的,是騰訊的聯合創始人曾李青。他發了一個朋友圈,這樣說道:“對這么明顯的龐氏騙局都不能看出來的,不配在投資圈混,也不適合創業……所有買過樂視股票的基金經理、參與樂視其他項目投資的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你們在這個行業的生涯估計也險了。”

    他最后一句話很點題:“……你不是智商有問題,就是職業操守有問題。”

    朋友圈下面,馬化騰、徐小平等人點贊,而曾李青提到的那些人,沒有一個出來回應,沒有一個出來道歉,一切就像沒發生過那樣。

    03

    2006年,德隆唐萬新被判刑8年,一個曾經的德隆舊部這樣評價:

    “德隆能搞這么大,還不是靠著一堆金融機構的幫忙?它們給德隆放款,幫德隆操縱股價,還經常跟德隆一起坐莊,那些當年一塊參與的人,哪個不是特馬的西裝領帶道貌岸然,賺了,拿提成拿獎金,虧了,屁股拍拍就走人,他們最后有什么事兒嗎?他們什么事兒都沒有!”

    跟唐萬新一起入獄的是7個人,跟馮鑫一起入獄的則少一些。案發后,除了馮鑫外只有兩個相關人員因為收了巨額回扣而被捕,而整個MPS并購鏈條上的其他人,要么離職套現去搞自己的投資公司,要么拿了豐厚的中介費用安然無事,要么跳槽到頭條,成為頭條副總裁。

    至于樂視的這場大局,被追究責任的人更少。除了一個不敢回國的賈躍亭,曾經參與這個游戲的各路資本,大都在沉默中等待翻篇,很多人希望賈躍亭永遠都不要回來才好。而最近那些令人震驚的暴雷事件,如康美,康得新,諾亞等,相信過程和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回顧以前發生過的這些金融爛賬,折騰來折騰去就是一句話:幾萬人被收割,幾百人蹭湯喝,幾十人掙了大錢,最后幾個人進去扛鍋。【責任編輯/古飛燕】

    參考資料:

    [1]. 我知道的暴風馮鑫,林軍,左林右貍,2015年

    [2]. 馮鑫:我被暴風綁架了,雷曉宇,創業家,2011年

    [3]. 馮鑫:江湖中迷走 渾然身自由,雷曉宇,創業家,2015年

    [4]. 誰把馮鑫送進了鐵窗,中國企業家,2019年

    來源:飯統戴老板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鐮刀們的朋友圈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