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前景很好,但“錢”景不好。
遠了不說,就說最近謀求上市的曠視以及融資機器商湯科技,甚至包括最近被晚輩不斷超越的百度。
商湯、曠視、依圖、云從被坊間并稱為“CV四小龍”,但特別活躍在媒體和投資者視線里的是商湯和曠視,2018年初,兩家創業公司一度在融資上展開了“軍備競賽”。
先看曠視,天使輪融資數百萬元,A輪融資數百萬美元,B輪融資4700萬美元,B+輪融資1億人民幣,C輪融資4.6億美元,D輪融資7.5億美元。
曠視之前宣布融資的時候,估值不祥,在2019年5月9日D輪融資7.5億美元后,其估值據路透社報道為40億美元。而過去幾輪,曠視融資規模不低于13億美元。
曠視融資和估值之間的比值是1:3。
據彭博社8月23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曠視科技計劃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融資規模可能高達10億美元。8月26日,曠視在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其最新尋求的估值尚不得而知。
再來看商湯。天使輪融資數千萬美元,A輪千萬美元,B輪1.2億美元,B+輪2.9億美元,2017年11月5日戰略融資數千萬美元,2017年11月28日戰略融資15億人民幣,2017年12月26日戰略投資未披露,2018年4月9日C輪融資6億美元、估值超40億美元,2018年5月31日C+輪融資6.2億美元、估值45億美元,2018年9月10日D輪融資10億美元,估值約60億美元。
2018年5月31日,在商湯完成C+輪融資的時候,虎嗅在《商湯終于成了融資機器》一文中給商湯算過一筆賬,截止C+輪,商湯的融資總額可能已超過17億美元。加上D輪融到的10億美元,則商湯自成立以來一共融到了超過27億美元,估值約60億美元,融資與估值之比近似1:2。
尤其吊詭的是,從C輪到C+,融資多了6.2億美元,而估值只提高了5億美元;D輪融了10億美元,估值只提高了15億美元。
盡管曠視相對矜持,但投資者給的估值估計差不多,因為二者有不少共同股東,比如阿里巴巴。
反觀TMD(字節跳動、美團點評和滴滴),每一次融資后,估值都水漲船高得嚇人。以未上市的字節跳動為例,C輪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D輪融資10億美元,估值110億美元,E輪融資20億美元,估值222.22億美元;2018年10月20日Pre-IPO輪融資40億美元,估值750億美元,最后一輪,融資估值比為1:19。
老巨頭百度,自從睡醒后,百度全面轉向人工智能,自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2018年5月的時候,其市值一度達到了985億美元,百度都把破千億美元市值的新聞通稿都準備好了,結果百度的市值離千億美元市值越來越遠,目前其市值只有388億美元。而過去倆月,它的市值更是不停地被京東、美團、拼多多超越。
從百度最新的業績報告來看,人工智能公司百度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投入巨大,但距離商業化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其自動駕駛目前也就是路測一下、去一些會展展示一下、在一些無人駕駛園區跑跑,但投資人只看財務報表。
不可思議的是,百度目前最成功的人工智能產品居然是百度智能音箱。
回到商湯、曠視這些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同樣面臨商業落地難的困境,這兩個企業的商業化落地基本上都是在金融、安防監控、手機移動互聯網三個領域以及細分領域。
根據曠視的招股書,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但虧損為3.43億元、7.58億元和33.52億元。2019上半年,其虧損高達52億元。盡管曠視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調整后,2016年、2017年、2018年凈虧損分別為9200萬元、1.42億元、1.37億,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3270萬元。
目前,人工智能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就是:研發投入巨大,落地場景有限,入不敷出。苦哈哈干了幾年,發現自己不值錢,估值跟送外賣的、組裝手機的企業沒法比,跟靠市盈率、市夢率估值的企業一比,發現自己太苦逼了。
說句難聽的,人工智能公司現在可能還不如豬值錢。【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虎嗅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