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下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向華為出售零件的美國公司應被允許繼續。
特朗普的表述,讓外界對美國轉變政策之快感到瞠目結舌,同時也為華為所受壓力得到緩解而興奮。
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將華為及旗下70余家公司列入“實體名單”,不僅禁止所有美國企業采購華為產品,還禁止美國企業對華為銷售任何產品,這其中最受影響的包括高通、博通、Google、英特爾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公司。
然而,這些巨頭經歷了最初的迷茫、彷徨后,似乎穩住了陣腳,并找到了向華為出售產品和技術的方法。
《紐約時報》在6月25日的報道中稱,高通和英特爾等公司一邊集體向美政府喊話,一邊積極尋找并合法利用禁令漏洞恢復生意,很顯然,為了恢復與中國企業的生意往來,為了保住華為這個大客戶,這些天美國企業真是“拼了”……《紐約時報》在文章中感嘆,“這些交易充分說明,打擊華為是多么困難。改變將世界電子行業和全球商業連結在一起的貿易關系網絡,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而事實上,包括美光、英特爾在內的美國芯片業領導者都已經恢復向華為供貨。
美光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存儲芯片提供商,這家公司的CEO梅赫羅特拉就表示,在評估美國對華為的禁售令后,美光在過去兩周已恢復部分芯片出貨。“我們認為能合法地恢復一些現有產品的出貨,因為它們不在出口管理規范的范圍,也不在實體清單的限制內。”梅赫羅特拉說。
美光公司13%的收入來自華為,美國的禁售令曾導致美光2019財年第三季度銷售額流失了多達2億美元,導致股價大跌。而梅赫羅特拉的表述傳到華爾街,投資人對美光公司的信心大增,該公司股價當天上漲10%。
此外,有報道稱Google、ARM等公司也在尋求繞開美國政府禁令,考慮重新與華為的合作辦法。
《紐約時報》的報道得到各方確認。彭博社在6月26日稱,美國商務部和白宮官員對美國公司恢復向華為出貨“感到沮喪”。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丁·喬真帕說,“如果對他們的供應鏈造成影響,美國公司可以將技術研發轉移出美國,因為中國是一個巨大市場”。
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極限施壓正在崩盤。
不過,分析認為,特朗普總統具有性格多變的特征,經常在短時間內推翻前言,甚至連嚴肅的國際協議,也可能在紙墨未干的時候就不予承認。所以,對于美國政府對華為公司的態度,除了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今天晚些時候,外交部G20特使、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在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王小龍表示,特朗普在發布會上稱,美方有可能會解除對華為公司的一些限制。如果美方說到做到的話,“我們肯定是歡迎的”。
王小龍表示,“華為是一家私營企業,而且它的信息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位置。這么一個公司無論到哪投資,或者參與當地通信產業的開發、建設、運營,都會對當地的通信產業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IT商業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