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三星“中華酷聯”迎來機海戰術大退潮:市場環境轉變;國內運營商渠道消退;多產品線易造成用戶品牌識別困難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幾年前,你進入手機賣場,頓時會被各種品牌玲瑯滿目的機型看花了眼,經過銷售員一陣巧舌如簧的推薦后,買回來的手機你甚至都很難說出它的型號,如今,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少。隨著市場環境的轉變,國內運營商渠道的消退,曾經以機海戰術著稱的三星,也要改變市場策略了,在這個追求品質,講究精品的時代,手機廠商已經意識到新的策略,紛紛從機海戰術轉向精品旗艦機的比拼了。


    “三星要一改過去全價位段機海戰術,準備精簡產品線尋求單點突破了!”近來,一則與之相關的外電在國內消費電子界不脛而走,背后是在三星電子上一季度的財務報告中,凈利潤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按照外電描述,最先思變的會是三星的移動終端事業部。記者就此向三星中國求證,未獲得準確答復。不過從今年四季度三星在國內推出的新品看,確實有機型減少的跡象。其實不只是三星,國內份額排名靠前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都有不同程度的產品線縮減。大環境的改變,國內運營商渠道的消退,都是誘因。

    三星調整策略啟動反擊

    由于同時掌握著手機產業鏈上游,包括可自己生產的液晶屏、核心處理器、電池、存儲等幾乎所有主要設備,三星手機一向以“機海戰術”著稱。它可以快速調配自己的供應鏈,讓新產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場。這也是為什么三星的產品線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變得很豐富。

    GalaxyNote系列、S系列、Mega系列、Core系列、Grand系列、A ce系列……每年三星都會推出種類繁多的新機。在過去兩年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等國產品牌也紛紛效仿三星,推行機海戰術。事實上這也是行之有效的———在今年小米沖上國內智能手機份額首名之前,三星和“中華酷聯”一直是國內手機行業的前5名。

    這看上去有點像“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大量型號沖向市場,即便單款銷量不及蘋果或小米,但集合起來的量相當可怕。只不過,機海戰術正遇到市場環境的轉變。

    領頭羊三星準備先改變了。據外電報道,這個全球份額最高的手機品牌正準備削減25%-30%的手機型號數。緣起在“2014年三星投資者論壇”上,三星電子專務李明振表示“三星電子2015年智能手機機型將比今年減少1/4或1/3,我們希望能夠以此提升價格競爭力?!?/p>

    記者向三星中國求證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但至發稿為止并未獲得準確的回復。但從今年四季度的實際動作看,除了少數重點機型的發布和上市外,三星確實降低了推向市場的新型號數量。

    國內高份額手機商也在砍機型

    2014年對于崇尚機海戰術的品牌來說,確實不是個好年頭,或者說沒有什么進步的空間。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國際調研機構IDC、StrategyAnalytics以及美國調研公司Canalys分別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度的調研報告中均指出,小米手機出貨量以及市場份額已經排名全球第三位,僅次于三星與蘋果,在國內則躍升至了第一位。

    Canalys研報指出,在截至9月的三個季度中,小米憑借16%的市場份額在中國位居第一。聯想集團保持了中國市場13%的份額,但從去年的第二位跌至第三位(第二位為三星)。并列第四的華為和酷派同樣來自于中國分別占有9%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期內小米最多時只有4款手機在同時銷售,但“中華酷聯”加在一起有數十款。

    不過從年初開始,中興華為等品牌也有意識地削減機型數量。今年初,中興終端全球CEO曾學忠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興手機2014年將大幅精簡產品線,從過去的機海戰術向精品路線轉型。

    無獨有偶,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接受南都專訪時也表示,2014年下半年,華為機型會“砍掉”80%以上,總機型不會超過10款,啟動精簡戰略的主要目的是趕超三星、蘋果。 “過去,我們腦子里全是運營商,現在我可以說,以后運營商的超低端定制機,我是不打算玩了。”

    酷派常務副總裁李旺接受南都記者獨家專訪時也 提到了削減產品線。“早期中國的手機廠商,策略都是機海戰略。其實整個行業除了蘋果外,都是這么做的,這是過去的競爭法則。但現在情況是,不是機型越多越好,這會導致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的識別出現一定的困難。”他預期,酷派整體機型數量會減少50%,但單品銷量會提升1倍以上。

    機海戰術已不符合目前市場需求

    “過去機海戰術之所以奏效,以國內為例,主要是運營商渠道占主導使然。”手機行業資深人士,咨詢機構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指出,以同樣功能的一款手機為例,供給三家運營商往往會有三個不同的型號,再加上一些雙卡雙待機型,同樣的手機會有最多5個型號。另外,一些產品專供線下公開渠道,一些又專供線上,還有運營商定制版,型號就會很復雜,但又是市場所需要的。可現在運營商份額減少,機海戰術變得不那么重要,產品特性也無法集中。這是各大品牌放棄機海戰略的主要原因。

    一位手機品牌的一線促銷員則向記者表達了一些銷售端的情況,“以三星為例,廣告主打的是Note系列和S系列,但它們的價格都比較高。消費者到店面購買,一般都是被廣告吸引。當面對高價位機型顯得為難時,銷售員就會推薦價位較低,功能稍弱,但造型相近的機型。”該促銷員稱,這種方式非常奏效,也是機海戰術的成因之一———品牌需要有盡量多的中端或低端機型來給消費者備選。而現在,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越來越具備自己的個性,很少受各種推薦左右。機海的作用也就沒那么大了。

    當然,放棄機海也不等于簡單的單兵作戰。以蘋果為例,自去年開始每年發布的新品從一款變成了兩款。另外還有魅族,去年只有一款產品,今年則變成了4款。不過在魅族總裁白永祥看來,魅族產品線從一變四是因為自己過去的產品太少了,并不是要走機海路線?!澳切┻^去走機海路線的品牌,也是因為產品線太長不適合現在的發展,才開始減的?!?/p>

    【IT 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此前采用的機海戰術在之前的特定時期,的確滿足了不同用戶多方面的需求,但是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機海戰術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產品線過長冗余,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市場發展趨勢,產品線精簡后,同時也是對產品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打旗艦精品機的時代也隨之而來。【責任編輯/鄭?!?br>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三星“中華酷聯”迎來機海戰術大退潮:市場環境轉變;國內運營商渠道消退;多產品線易造成用戶品牌識別困難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