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這篇報道稱,中興、華為已經向多個國內手機廠商發律師函,稱其侵犯他們的WCDMA專利。近年來,隨著國產手機市場的進一步成熟,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層面已經從原來的價格、渠道,上升至品牌,到現在專利也開始成為一個有力的武器。有關專利之間的紛爭在未來幾年將會愈演愈烈。那么,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激烈競爭的背后,專利戰是否在所難免?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中興、華為已經向包括小米、OPPO、步步高在內的手機廠商廣發“律師函”,指稱后者侵犯了其WCDMA專利。
記者就此事詢問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對方一致回復稱“不知情”。不過,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中興)是玩真的,只要有些名氣的國產手機,都收到了中興的律師函。”
中興通訊向記者回復稱:“中興通訊是國內專利積累最豐富的廠商之一,我們尊重有利于終端產業健康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行動。其他屬于公司機密,不便對外發布。”
華為也并未就“律師函”給出回復。不過,華為回復記者稱:“華為非常重視保護自己的專利,同樣,華為也非常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國內知名專利律師、大邦律師事務所袁洋,袁洋代理了國內絕大多數手機終端專利案件。他告訴記者:“目前還只是律師函。在當前的環境下無法預知下一步會如何發展。”不過,袁洋認為:“專利是一種強大的競爭工具,無論是市場競爭,或者是尋求差異化發展,手機廠商如果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邁過這道坎。”
袁洋認為:“雙方會協商一段時間。如果中興、華為與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無法協商一致,肯定會提起訴訟,至于何時、對哪家公司提起訴訟,暫時還不清楚。”
市場焦灼醞釀專利戰
中國智能手機得競爭已然白熱化,而且市場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
今年10月份,知名分析機構IDC給出2014年Q3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報告指出:小米約1800萬臺出貨量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占全球市場份額5.3%。同時,小米Q2以12%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此外,OPPO則于今年7月取代三星,成為國內4G手機出貨最多的手機廠商,并持續至今。
而在2014年Q1、Q2的IDC報告中,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還是華為。在Q3,華為手機出貨量為1650萬,與小米出貨量差距只有150萬。
“國產手機的競爭越發膠著。”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說。“而且,競爭的層面也從原來的價格、渠道,上升至品牌。現在,專利也開始成為一個有力的武器。”
回顧歷史,在智能手機市場爆發的2011年,三星、蘋果這兩家包攬整個行業90%以上利潤的公司也爆發了大規模專利訴訟。2011年至2012年間,雙方在全球9個國家發起數十場訴訟,蘋果要求禁售三星的Galaxy部分產品,而三星則希望把iPhone 4S、iPad 2拉入當地國家的黑名單。
而如今,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背后,一場專利戰是否在所難免?
“國產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持續攀升,這也給專利持有者維護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一方面,維權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維權收益會提高;另一方面,借助專利遏制競爭的必要性更強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告訴記者,“對于持有專利,尤其是持有核心專利或基礎專利廠商來說,現在機會非常好。”
在李俊慧看來,如果從專利數量上來判斷,“中興、華為,業務眾多,涉獵較廣,持有專利的總量比較多,此外,聯想則因為剛剛收購了摩托羅拉,收購清單中也包含很多專利。”而其他手機廠商擁有專利則相對較少,“而且,主要是使用、外觀等專利,非發明專利”。
記者日前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檢索中國專利公布公告,酷派、OPPO、小米、vivo、金立、魅族的發明授權分別為334、103、10、7、7、4件,聯想發明授權數為554,不過被聯想收購的摩托羅拉擁有約2300件發明專利授權,彌補了聯想的專利短板。相比之下,華為、中興的專利授權則分別為:22169、14493件。
華為在回復記者時提到:截至2014年8月31日,華為共申請了與終端產品相關的發明專利12000件,外觀專利1000多件。同時已經獲得中國專利授權1600件,歐美等境外專利授權500多件。目前華為消費者業務每年以1300件左右的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
李俊慧認為:“中興、華為,在通信領域有較深的積累,所以他們與其他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沖突,也主要跟他們的基礎通信專利相關。”
不過,李俊慧認為,“國產手機廠商之間頂多就是打打口水仗,很少會升級為訴訟,大多數企業會通過協商解決,達成許可授權協議,或者交叉許可協議等。”
中興終端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呂錢浩在回復記者時表示:“中興對于國產手機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收取合法合理專利費持樂觀態度,這有助于產業鏈創新、可持續發展。中興支持專利費、專利授權、合作開發、租賃等多種合作形式。”
專利戰的背后
專利是一種強有力的競爭武器。但需要指出的是,完成專利布局也同樣需要高昂的成本,每一個專利持有者背后都有長期的研發投入,以及龐大的研發經費支撐。
近年來,中興、華為均持續在專利領域布局。“這兩家公司每年的專利申請量都位居全球前列。”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雷告訴記者,每件專利的申請費在幾萬至幾十萬,“兩家公司每年僅專利的申請費就高達數億元,更不用說研發成本了。”此前,華為曾宣布:2013年的研發投入為330億元,占其總收入的14%。
華為方面告訴記者:“華為消費者業務已經成為國際國內核心標準組織成員,參與IEEE、IETF、3GPP、GSMA、ETSI、WFA、BBF、NFC Forum、oneM2M、DLNA、UPnP、CCSA等標準組織,在以上組織中獲得10多個主席/副主席、報告人等職位。被接納的標準提案350多件。”此外,華為還與三星、蘋果簽署了一系列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協議。
“聯想、TCL是靠收購來完成的專利布局,聯想收購了摩托羅拉,擁有大量專利。”老杳告訴記者,“TCL則收購了歐洲的老牌手機廠商阿爾卡特,后者與全球很多公司有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但對于更多的國產手機廠商而言,沒有雄厚的底蘊,缺少足夠強大的研發團隊、資金,“也沒有相關知識產權領域的律師團隊支撐,即使去買專利,很多公司都不知道買什么、怎么買”。老杳告訴記者,“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格局的逐步成熟、企業國際化深入,手機專利戰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缺少專利的企業要為自己的短板埋單。”
李俊慧也指出:“現在國家對于知識產權很重視,還在北上廣專門成立了三個知識產權法院,專門審理知識產權糾紛。這對國內知識產權布局而言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對一些惰于布局的廠商而言,這次也是一種敲打,不進則退。”
“一大波專利戰”
國產手機專利戰尚在醞釀。但國產手機廠商與國際公司之間的專利訴訟卻從未停止,且愈演愈烈。
早在2010年底,諾基亞在中國起訴上海華勤,稱后者侵犯了諾基亞8項基礎專利權。
這或許是國產手機在專利領域的頭等大事。“對手機產業的影響會大于高通反壟斷。因為如果諾基亞勝訴,再起訴其他手機公司也便有了案例可循。而且愛立信等公司也可以如法炮制。屆時,國產手機行業專利侵權訴訟會蜂擁而至,真正的專利訴訟戰也會拉開序幕。”
愛立信、諾基亞在創新領域的投入力度甚至超過中興、華為。目前,持有超過3.5萬件專利的愛立信,擁有24000的研發人員、每年投入研發資金超過50億美元;諾基亞持有1萬個專利族、3萬件專利,此外諾基亞通訊網絡業務部還擁有3800件專利。
“這些是諾基亞過去20年超過500億歐元投入的研發成果之一。” 諾基亞Advanced Technology部門負責人Mark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那些應用諾基亞創新成果制造符合這些標準的產品的企業,也應該在公平合理無歧視的條件下履行其義務,獲得使用這些專利的許可。”
目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經審理了其中5項,判定侵權不成立,其余3項仍在審理之中。諾基亞不認可其判定結果,目前已經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審。Mark回復記者:“諾基亞堅持認為華勤需要獲得諾基亞的部分專利許可。訴訟不是我們的首選方案,但是華勤拒絕了我們試圖通過談判達成諾基亞專利使用許可條款的多次努力。我們將繼續對華勤的訴訟,阻止其免費使用我們長期投資的成果。”
“在醫療行業,開發一種新藥一般需要10-15年,花費大約90億-130億元人民幣。作為回報,制藥商在專利有效期內擁有排他性的壟斷銷售權。這是他們保護自己投資的一種方式。電信業的機制要開放一些,在電信業,我們通過專利授權來實現對研發投資的保護。”愛立信在回復記者時舉例,“每個行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原則是相通的。因為沒有合理的專利授權收入,就沒有人有動力去投資從事研發。”今年1月,三星集團向愛立信支付了6.5億美元,并獲得了愛立信的專利授權。
國際市場的專利糾紛更為頻繁。近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知識產權中心專利研究部研究員周潔告訴記者:“印度市場的專利糾紛已呈現上升趨勢,我們針對智能終端專利分析,做出專利預警。”
印度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也是大多國產手機廠商進軍國際市場的橋頭堡。華為、中興、小米、金立、聯想等均已在印度取得突破。據記者了解,在印度市場月銷量超過百萬臺的某國產手機廠商已經被起訴專利侵權。
李俊慧指出:“沒辦法,國內起步晚、底子薄,我們是追趕者。”他告訴記者:“其實,國產手機可以抱團,聯合起來,跟國際手機廠商做交叉許可。這樣可以掃清一些專利障礙,從而減少國際市場的開拓成本,降低風險。”
從這一角度而言,此次中興、華為的“律師函”,或許能成為國產手機改寫專利布局的起點。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這篇報道發出后,一些廠商對此予以了否認,稱未收到相關的律師函。不過從這篇透露出來的信息中也能感受到,雖然國產手機專利戰尚在醞釀,但國產手機廠商與國際公司之間的專利訴訟卻從未停止,且愈演愈烈。如果諾基亞在起訴上海華勤的案子上勝訴,再起訴其他手機廠商就有案例可循了。屆時,國產手機專利侵權訴訟也將到來,那么真正的專利訴訟就拉開序幕了。正如李俊慧所說,國產手機可以抱團,跟國際手機廠商做交叉許可,掃清一些專利障礙,降低國際市場的開拓成本和風險。【責任編輯/董蕾】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