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剛剛結束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大佬們的這些話最耐人尋味,所以,我們有必要進行解讀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這幾天國內甚至很多國外媒體關注的焦點,莫過于近日在浙江烏鎮舉辦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了。不知道大家什么想法,反正筆者是從來沒見過這么多國內外IT企業的大佬,這么集中匯聚在一個大會上的,這可能是第一次。所以正是因為這個第一次,所以圍繞著這些大佬的言行,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花絮和討論猜測。


    當然,與會大佬們之間的對話環節,是這次大會的最大亮點,幾位在互聯網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光相互抬轎,更針鋒相對,互不相讓,讓人“腦洞大開”的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這些大佬們的部分想法,以及在他們所說的這些話的背后的東西。

    我們先看看他們是誰,然后再找出這次大會上,他們哪些話最耐人尋味,我們嘗試著解讀一下。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

    1. 阿里巴巴整個生意的商業模式就是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很小的有這種想法的人成長起來。很難一家公司做,所以要大家一起做,需要生態上所有的合作伙伴,支付、物流、軟件、硬件、數據全部加入進來。

    2.在10年以前我們這些人起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喚醒大家,我覺得未來10—15年阿里巴巴的職責是幫助那些人能夠在未來的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如何生存下來。

    3. 投資對一家公司來講有幾種,一種是解決昨天的問題,一種是解決今天和明天的問題。我們的商業模式和別人不一樣,我們是一種生態系統,某種程度上我們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這個生態系統的建立而需要的,而不是為本身需要。有些是整個生態系統必須需要這個技能,看起來和我沒有關系。有些技能小企業需要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就支持這個行業起來。

    4. 你要思考10年以后的機會,就是這個社會會碰到什么麻煩,如果你今天知道這個麻煩一定會來,今天準備,10年以后就是你的機會了。我認為中國10年以后最大的麻煩是健康問題和快樂問題,所以我投資電影、體育、醫療的目的是10年以后今天的水、空氣、食品安全,一定會導致10年以后我們很多家庭出現很多問題,我們今天開始準備,也許以后的社會問題就是我們巨大的機會。

    5. 對于小米CEO雷軍提出的“手機越來越成為人的一部分”的觀點,馬云說,“如果你發現旁邊的東西不安全,一點意義都沒有,手機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未來十年,阿里巴巴的職責,是幫助人們在未來的時代生存下來。人類的樂趣,不是被機器控制。我們要的本質東西,是水清天藍,技術要保證這些東西?!?/p>

    解讀:從阿里的現在的動作和馬云上面這些話可看出,中國互聯網已經走到了頻繁資本運作期,所有的投資收購,一方面不斷試探高毛利業務點,一方面,也生怕錯過了某個未來的高毛利業務點。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互聯網巨頭的迭代難以發生,雖說有利于微創新,可破壞性創新卻難以出現。

    阿里這些年的布局,在IPO時,很多投資其實并未獲得太多提及,資本市場更關注的也是阿里電商業務,逾2000億美元的市值只是阿里電商業務的體現,其它投資的價值,并未發揮出來,而怎樣發揮這些投資布局的價值,是阿里下一步需要去考慮的事情。

    從阿里的層面看,他們早就不再專注于電商業務了,除了固守原有資源外,馬云絞盡腦汁地要契合用戶在移動端的需求,目的是盡快形成自己獨立的O2O閉環生態圈。馬云為什么反對雷軍的觀點?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阿里雖然財大氣粗,拼命地投資收購,但他們的例如移動社交等軟肋卻很難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完善,而這是對手騰訊的強項,阿里要做的是下一盤更大的棋,以彌補這一天然缺陷。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1. 2012年底到2013年年初的時候我們突然意識到智能手機在中國迅速地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手機上網,3G甚至4G,給用戶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方便。而那個時候我們也突然意識到其實我們發力已經晚了,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原來以為把PC上的搜索搬到移動上是很簡單的事情,只不過屏幕小一點速度慢一點,都是不好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想到它是隨時隨地人們拿著的東西,雖然表面上看屏幕小了,其實往下滑屏幕是無限大的。

    2. 我們沒有想到PC產品轉移到移動上游太多的坑需要填,有很多沒有想到的問題會出現,整個轉型的過程其實還是滿危險和滿痛苦的,一方面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另一方面天天會有人說你們可能已經不行了,移動起來會有新的互聯網公司起來,你們過時了你們要被淘汰掉了。我們是上市公司,我說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為期兩年左右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我們要傾盡我們的全力把移動做起來。

    3. 我們主要投資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天電腦比人腦聰明,電腦怎么模擬人腦或者電腦怎么能夠用不是人腦的工作方式去達到人腦的智能或者能力,對于自然語音的理解、模式的識別、計算機的視覺,我現在拍一張劉芳菲的照片馬上可以找到網上還有多少劉芳菲的照片,我拍馬云的照片馬上可以匹配出誰和他結婚最合適,現在你們覺得好像有點遠,其實很快可以實現。

    解讀:百度最近一年的動作,已經找到了新的方向,或者說找到了長線投資項目。大數據、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等等,是百度今后幾年發力的重點。從百度一系列的并購案來看,百度更傾向于入股收購那種可以用自身資源去輸血養成的產品。所以,百度更多的著力點一定會放在加強其入口生態布局上,但同時也不排除百度會再次進軍電商、支付與社交,只有這些產品能夠與其生態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其喂養下能夠茁壯成長,“狼性”已被李彥宏激發的百度才不會錯過好機會。

    對于百度目前非常重視的人工智能,百度需要補足連接人、物和數據的Big SNS。之前,國外有預測稱,隨著社交網站的風靡,傳統的搜索引擎地位將沒落。如今百度著力打造“百度大腦”,或許也是為了避免這一預測成真。但無論如何,社交網絡都十分重要,不可回避,這是接下來的百度應該首先要重視的一點。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1. 從全球來看,十大互聯網公司有四家來自中國,包括最新上市的阿里巴巴、京東,這是令人矚目的成績。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過去國內外互聯網市場集中在少數幾個巨頭,現在則有很多中大型企業在各個領域開始蓬勃成長,并且不局限在搜索、社交、通訊、電商等幾個傳統板塊,而是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成長出比較大的行業領軍者。

    2.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人和人之間的雙向連接越來越重要?,F在QQ有8.2億月活躍用戶,手機QQ有5.42億月活躍用戶,微信則有4.68億月活躍用戶,每個人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比過去長得多,這其中就產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3. 互聯網對人、服務和硬件的連接才剛剛開始,不可能由騰訊一家提供所有服務,必須與盡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才能打造一個更高級的互聯網生態。現在騰訊已經將很多非核心業務交給合作伙伴去做,比如搜索和電商業務就分別與搜狗和京東合作。騰訊的生態是一種更開放的生態。騰訊提供底層通訊、用戶認證、儲存、分發、交易支付等功能,跟很多垂直領域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解讀:從2011年開放以來,騰訊在此期間的轉變是驚人的。騰訊COO任宇昕近期提供的數據顯示,騰訊開放平臺上的應用數量為240萬款,創業者總人數達500萬,覆蓋全國1-3線城市,實現獨立上市和正在上市流程的公司超過10家,被收購上市公司超過10家,合作伙伴總估值超過2000億元。2011年騰訊宣布開放時“再造一個騰訊”的愿景已基本實現。騰訊的平臺化是他們比較明智的路線,也是他們必然會走的一條路。騰訊如果長期單打獨斗,自己的資源畢竟有局限,也容易迅速被消耗掉,這種合縱連橫,將流量和用戶分享出來,是和大家一起成長。

    從馬化騰給出的手機QQ和微信月活躍用戶的數據上說,這顯示出了,微信和QQ的定位和關系尚未完全理清。此前,外界普遍認為,手機QQ代表著“如今的商業化”,微信是“未來的商業模式”。從二者的基本功能如文字聊天、音頻、視頻、文件傳輸、群組、交互內容服務這些來看,手機QQ和微信這兩個關系并列、主體都是社交工具的產品,重合度非常高,基本上是一個關系鏈的兩個延伸。有觀點認為,QQ和微信之間并不是只有錯位互補關系,在O2O、社區、游戲等領域,以及“連接一切”的構想上,雙方很可能短兵相接。


    京東創始人兼CEO劉強東:

    1、(我們和阿里不一樣),很多人說我們兩家公司競爭,不可避免有一定競爭,但是二者建立的商業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剛才馬云所說阿里巴巴幫助那些有夢想的小的創業者,幫助他們進行成長,實現他們的夢想,讓他們取得成功。京東我們做電子商務最開始,我們要解決的是中國社會的商業成本和效率問題。

    2、大家可以看看去年整個中國物流成本大概17%,日本大概5-6%,歐美是6-7%,在國外一個商品從工廠生產出來到消費者手里,大概平均也就是30天左右就可以到達消費者,而中國比如說過去中關村的模式平均要兩個月以上,惠普的筆記本到神州數碼,神州數碼北京到代理商,然后找經銷商,然后放貨,消費者買到貨的時候已經在市場上進行了無數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庫存。京東干什么呢?我們就是解決設備交易成本和設備交易效果,如何能夠降低交易成本,這就是設計的價值。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財報,我可以這么說,目前全球和京東成本相一致的只有美國的一家公司,它是大批量的,它的成本大概低于10%,如果把我們和電商無關的成本去掉之后我們成本和它差不多,不到10%,和我們傳統零售行業相比整個交易成本降了很多。

    3、想商業,想到未來一切太美好了,所有產品都帶電,我們大腦和每個物品都連接起來,甚至有一天互聯網行業不存在了,沒有移動互聯網了。有一天我也堅信沒有手機和電視機,所以你們5年之后輸和贏已經沒有意義了。

    解讀:劉強東這些話道出了京東的特點。京東的“燒錢”做法是,1.快速進軍對手還尚未注意到的領域,取得先發優勢,再通過做大規模變成規模經濟優勢,及時筑起門檻,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手有機可乘的時機。2.不斷改進供應鏈,以便不斷提高效率和用戶體驗。3.積累資源和經驗到一定規模后,迅速轉換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從而不斷抬高產品的競爭壁壘,形成品牌優勢。這三種“大招”形成的巨大慣性,讓京東借力不斷探索新的領域。

    而今年三月京東與騰訊聯姻一事,更是讓京東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膨脹期。對京東而言,苦于沒有與騰訊和百度等同的超級流量入口,雖然劉強東在電商市場上頻頻發力,可是京東在移動端尚缺少一款殺手級別的產品、相比于阿里已開始和騰訊爭搶包括零售、餐飲、娛樂等在內的整個O2O市場,京東的O2O還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至今依然敵不過馬云的天貓和淘寶的圍攻,這也讓京東的短板盡顯。如果借力用好騰訊微信和QQ在移動端的龐大用戶基數,京東將是另外一番感受。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

    1. 我們的公司再過5—10年按照現在他們對于互聯網的掌握以及投資,可能過5—10年就可以做成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

    2. 我在做手機的時候其實我一直在想手機和人的關系,我覺得手機和人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就像人的一部分,甚至說它就是人的親密伴侶,所以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面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就覺得手機就像隨身的電腦,但是它比隨身的電腦要強大很多很多,我認為我們對智能手機的看法和未來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我認為未來手機可以連接我們辦公室、家庭、個人的各種各樣的設備和傳感器,手機越來越成為人的一部分,成為你的親密伴侶。也許有人會和手機結婚吧。

    3. 我們今天在享受移動互聯網的同時是由智能手機帶來的,相信智能手機給人帶來的具有不是冷冰冰的機械,它解決了我們社會各種各樣的問題。我舉一個小例子,農村信息化推了20年,其實根本沒有任何用,假如4G普及,假如高性能的智能手機普及,而且智能手機的使用方式比電腦要方便很多,我認為在5年之內中國農村的互聯網化立刻就能實現,這是什么帶來的呢?是4G,是智能手機帶來的。這個移動互聯網它消除了信息的障礙,它使人在信息上變成了平等,我覺得改變中國的現狀還會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的觀點為什么講手機是人的親密伴侶,它實際上也是含情脈脈的,不是大家理解的冷冰冰的東西。

    解讀:雷軍之所以不斷地強調智能手機的重要性,也是和小米目前的情況有密切關系。從小米的收益結構上看,手機硬件業務仍舊是重中之重,《華爾街日報》近期獲得的小米業績數據顯示,他們2013年凈利潤為34.6億人民幣,2012年凈利潤是18.8億元人民幣,增幅達84%。同期的營收為270億人民幣,也翻了一番多。在收入構成方面,2013年小米94%的營收源自手機銷售(硬件),而服務例如手游的占比僅為1%。有業內資深人士就說過,小米很具野心,但目前還是以手機業務為中心,得趁著手機業務還沒衰落,抓緊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小米帝國!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

    1. 中國互聯網行業要保持長久的創新能力就要打破壟斷,為創業公司和創新業務留出更多的發展空間。這些年,中國互聯網的產業發展環境已經有了一些改善,但仍然需要互聯網業界攜起手來,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

    2. 我希望通過360的持續努力,能夠為中國網民、中國企業級用戶和政府用戶,營造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3. IOT(萬物互聯)的時代正在到來,任何設備都將接入互聯網,由此帶來的安全挑戰前所未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設備都變成智能化,都接入網絡以后,邊界的概念將會進一步被削弱,安全所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這對安全公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傳統企業可以利用萬物互聯技術,讓自己的產品都變成具有互聯網體驗的產品,讓商業模式從“一次性買賣的模式”變成“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模式”。萬物互聯可以幫助很多企業轉型升級,最后所有的企業都會變成互聯網企業。

    解讀:由于移動互聯網巨大商業利益的刺激,360雖然對手眾多,已對其呈現出了圍剿的態勢,但在高速增長的數據支撐下,市值已超百億美元的360,與各家叫板的底氣也是越來越足。所以周鴻祎不希望看到壟斷,總要說打破互聯網行業的壟斷。與騰訊QQ的作用類似,360安全衛士是360在PC端的底層核心產品,它的作用是,通過免費模式獲取海量用戶,再以瀏覽器、導航起始頁等工具完成流量變現。如今在移動互聯網上,360又將其在PC端的用戶,導流到了移動終端上面,繼續作為360手機安全衛士的用戶,而已將PC端和手機端打通的360手機助手,則與手機衛士和移動搜索一同,幫助360逐步完善入口體系,為商業化做準備。所以周鴻祎強調的“安全的網絡環境”就不難理解了。隨著遷移用戶的增多,360將會出現用戶增長趨緩的問題,這是他們的天花板,所以360要做游戲,要提IOT。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

    1. 互聯網公司掌握的數據越來越多,盡管這些數據可能和某個人的名字掛鉤,我們只需要再做多幾步,你的電話號碼搜索一下,讓電話號 碼和你的ID關聯,稍微做幾步就完全知道你是誰,你在干嘛,你經常的行為是什么。包括微信,比如說微信上你的任何行為馬化騰想知道馬上就可以知道了。這就告訴我們這些大公司掌握了數千萬上億用戶公司的CEO他是有責任的,就像比如說我們發短信、打電話,對幾個電信公司是有信任的,我們知道這些數據不會被隨便用。同樣我們這些大公司掌握上億用戶的CEO們是有社會責任的,而且這個應該在公司內部是非常嚴格的控制的,從公司的各級員工到直接開發者不能把這個數據隨便地外泄或者做任何更多地挖掘和使用。

    2. 視頻非常重要。視頻是一個非常昂貴的行業,視頻的成本很貴,內容成本和帶寬成本,帶寬成本我呼吁幾大電信公司能夠降價,使得我們帶寬成本可以降低,現在還沒有真正地競爭。三大運營商說是競爭很激烈,我們為了保證我們所有的用戶都能夠看到非常好的流暢的視頻,我們在三大運營商每個板塊上都需要買帶寬,都需要布陣,價格是沒有競爭的,跨網速度太慢了。再一個是內容成本,這些巨頭們為了爭奪未來的地盤,內容沒有必要那么貴,但是為了爭奪都是把價格抬得很高,這是正常市場經營的行為,無可厚非。未來視頻的應用可能是互聯網的幾大應用之一,非常重要。

    解讀:從這些話里可以感覺到,搜狐在移動端上缺乏殺手級應用,因此不忘點一下馬化騰。張朝陽如今對于視頻業務是格外重視,我們完全可以這樣推導:搜狐身上原本就具備娛樂基因,張朝陽本人更是在娛樂圈混跡多年,人脈深廣,因此搜狐視頻走自制路線,難度要低于優酷土豆。搜狐又具有媒體基因,因此,未來搜狐是有可能將以視頻為手段做媒體和娛樂,而內容更偏向娛樂的。如果未來的搜狐能在媒體的屬性上,以視頻為表達手段,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為傳播介質,新的媒體革命可能就最早在搜狐身上發生??梢哉f,這才是視頻行業未來最大的產業價值。【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剛剛結束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大佬們的這些話最耐人尋味,所以,我們有必要進行解讀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