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為什么甲骨文被裁員工不值得同情

    “北京最大的一個養老院倒了。”

    一位程序員朋友談起最近甲骨文裁員的話題時,風趣的打起了比喻,聽上去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5月7日,甲骨文中國公司被曝出裁員的傳聞,隨后這一消息被內部員工確認,甲骨文中國區的高管在當天接到了來自美國總部的一通VIP電話,通知裁員的消息,甚至根本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只能被動的聆聽和執行。

    此次被裁撤的是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1600人中有900多人將會作為首批裁員執行,其中有500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

    這一天里,很多甲骨文中國員工都收到了HR的約談,以及一份N+6的補償方案,據說這是一份“階梯式”補償方案:

    在5月22日之前簽訂協議離職的員工就能拿到N+6的補償,而在5月22日之后,到6月7日之前簽字的員工,將只有N+1的補償,6月7日之后的員工,將只有N的賠償。

    也就說,甲骨文中國公司給被裁員工們留出的時間只有15天。

    但顯然,這份方案并沒有獲得甲骨文中國員工的完全認同,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在當天下午,就在甲骨文中國公司樓下拉起了橫幅。

    抗議的員工們在橫幅上寫著“High Profit,Why Layoff”(在高利潤的情況下,為何要裁員?)、“我們要工作,孩子要上學”。既表達了對公司裁員的不解和憤懣,又透露了自己被裁員后要面臨的窘境和難堪。

    據拉勾招聘在社交媒體的分享,批量涌入的甲骨文員工有以下特點:①工程師居多;②普遍高學歷;③年齡普遍偏大。甲骨文中國內部人員透露此次裁員的平均年齡是37歲,這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尤其是程序員界,是一個沒有任何優勢的年齡。

    還記得此前引起巨大爭議的“華為清理34歲以上員工”的話題嗎?

    盡管后來華為澄清是綜合了員工的真實年齡、在職年份、考核評級、職位職責、團隊重要性等多維因素再通過算法計算出的一個虛擬的“奮斗年齡”,并非是單指真實年齡,但也足以讓程序員們瑟瑟發抖了。

    “超過30歲的警戒線,這名員工就會進入“警告期”,可能面臨降職降薪;超過34歲,勞動合同就被自動解除,持有的股份也會清零”——好奇心日報曾這樣報道華為的“清理”機制。

    再看看如今甲骨文中國被裁員工們平均37歲的年齡,確實會更加的窘迫和尷尬。

    為此,專注互聯網人才招聘的拉勾網,居然第一時間面對招聘方推出了一個“甲骨文人才專場”,通過聚合甲骨文中國員工簡歷的方式,盡可能的幫這批大齡程序員們找到下一份工作。

    拉勾創始人許單單也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鼓勵道:

    其實離開甲骨文,擁抱中國互聯網,絕對失去的是一塊面包,得到的是一個面包店。

    不過更引人注意的是,許單單好友、前甲骨文中國公司員工的那句留言:拉橫幅抗議的我都不會要的。

    說起來,其實這些被裁的甲骨文中國中年員工們,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首先甲骨文中國公司并沒有壓榨他們,反而提供了極好的福利和工作環境。

    微博上知名的房產博主@北京大土豆就曾是甲骨文中國的前員工,他說自己當初不走,就能拿14個月的補償,以此N+6的方案來推算,他可能在甲骨文中國工作了8年之久。

    而他對甲骨文中國公司的其中一個評價是:“工作一向以輕松著稱”。

    所有員工從入職一天起就每年有16天的帶薪年假,并且隨著工作年限增加。

    所有員工每月兩天的帶薪病假。以及相關產假,陪產假等。

    為員工購買額外商業醫療保險,看病全額報銷,員工子女也能享受報銷一半的福利。

    洗牙、看眼、購買藥品有1450的額外報銷費用。

    上下班不打卡,并且工作時間自由分配。

    員工可以申請在家辦公。

    這樣寬松的工作氛圍和優渥的福利待遇,在中國互聯網領域里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了,也難怪有程序員將甲骨文公司戲稱為“養老院”了。

    再看看此次裁員,甲骨文中國公司給出的優厚條件。

    據網上有人透露說甲骨文中國公司的員工有人拿到了100萬元的補償費用。有人計算過,如果一名員工從20多歲加入甲骨文中國公司并工作近20年,他也是有可能拿到這么多補償的。

    且不說是否真有人拿到了100萬元補償費,單是N+6的補償方案,在甲骨文中國公司前員工@北京大土豆等人看來已經是非常厚道的做法了。

    對比2018年底到2019年初國內的那波裁員潮,許多互聯網公司都采用了考核不達標、末位淘汰等方式進行“變相裁員”,別說N+2,就是N+1有些公司都不愿意給。

    今年2月滴滴傳出了優厚的裁員條件:裁員補償為N+1,給一個月時間找工作,多發一個月工資。

    就這條件,還讓當時的網友們和內部員工們一起稱贊滴滴公司是“業界良心”呢!

    再對比一下如今甲骨文中國公司的裁員N+6的補償條件,員工們還去拉橫幅抗議,是不是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第三,人到中年被裁,是在為安逸買單,怨得了別人?

    據甲骨文前中國員工@Willy說,甲骨文中國的招聘門檻是很高的:

    如果是開發,聽說必須是清華北大上交復旦和北郵五所學校讀過本科才能進,但是同時得有碩士學歷。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如今被裁員工中,很多人都是高學歷,其實他們當年都是大學畢業生中的精英,當初在外企十分受歡迎時,選擇進入甲骨文中國公司也是很不錯的決定。

    就像@北京大土豆所說的:“20年前,你胸前掛一個IBM的狗牌午飯時間出來轉悠就有美女跟你搭訕”。這就是那些年屬于外企的光環。

    如今我們應該也能體會到,20年前蔡崇信放棄外企的百萬年薪加盟阿里每月只拿500元工資,這個選擇究竟有多么的難得了吧?!

    但過去20年也是外企衰敗,本土互聯網企業崛起的20年。

    越早看透或放下外企光環的人,就越能從中受益。

    比如劉強東很早就看到了亞馬遜對其中國團隊的不信任,不授權,最終京東也贏得了與亞馬遜中國的電商之戰;

    再比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從谷歌中國離職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去美國總部申請擁有改變搜索結果中漢字字體顏色和大小的決定權,他最終離職創業,如今身價百億。

    反觀一些進入甲骨文中國公司的行業精英們,要學歷有學歷,要能力也有能力,其實原本是有很多機會離開死板的外企,加盟本土互聯網企業的,但他們沒有。

    這批被裁的中年員工在過去的職業生涯里,并沒有選擇冒險和奮斗,而是選擇了安逸的工作和生活。

    他們安于享受外企的高薪資、高福利、低壓力的工作,最終活成了那只被溫水里煮的青蛙。

    所以他們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責任編輯/林羽】

    (原標題:為什么甲骨文被裁員工不值得同情)

    來源:子彈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二早報】甲骨文確認:達成收購Tiktok美國業務協議
    金融時報:字節跳動與甲骨文達成合作協議 但不出售TikTok
    消息稱Tiktok拒絕微軟收購要約 甲骨文成唯一競標者
    金融時報:甲骨文加入TikTok競購戰 正與美國投資者合作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