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痛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多層次信用穿透難、風險識別與把控難等是當前供應鏈金融面臨的難點。
“傳統供應鏈金融的邏輯只解決了一級供應商融資的問題,二級、三級……N級供應商的融資難以解決。”布比網絡科技聯合創始人張明裕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其原因有4方面:信息不對稱、信用無法傳遞、支付結算不能自動化按約定完成以及商票不能拆分支付使得整張背書轉讓的場景缺乏。
那么,針對多方參與的供應鏈金融有何解決之道?業內人士提出,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加密賬本結構技術、智能合約技術等,可以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很好的方案。
舉例來看,傳統體系下,“貿易”和“融資”是兩個分離的環節,企業A、企業B做完貿易以后,企業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擔心企業A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要花費很大的代價來做驗證。區塊鏈體系下,企業A、B做貿易的同時,銀行C就在見證整個過程,這樣一來,企業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可以從本地見證到的數據里面核對真實性,且效率高,只需保障身份、交易合約的法律效力。
張明裕認為,對于分散在各個供應鏈環節中的企業、金融機構,使用分布式的賬本技術,讓多個參與方加入鏈條中,共享交易數據、應收應付數據,同時又能做到隱私保護,讓數據只能被有權限看到的企業看到,如供應商向融資銀行開放,授權融資銀行查詢其交易數據、應收應付數據,同時這些數據都是依托在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基礎上。
助力供應鏈金融的落地實踐
從日前披露的金融機構年報中可見,探索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深度應用幾乎已達成共識,而在諸多金融科技手段的選擇上,區塊鏈技術頗受關注。
例如,平安銀行在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臺(SAS平臺)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資產的可溯源、不可篡改;中信銀行發布了“區塊鏈+供應鏈”試點創新項目,以區塊鏈技術構建開放合作的新型供應鏈生態圈,開啟供應鏈金融發展新模式;青島銀行將供應鏈金融向區塊鏈延伸,實現“區塊鏈交易+金融”的深度融合。
在上述運用中,區塊鏈發揮的核心技術優勢是,建立多方互信機制,穿透管理底層資產。在張明裕看來,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傳遞問題,除此之外,通過區塊鏈驅動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將帶給企業更大的價值和社會意義:一是降低整個產業的融資成本;二是有效挖掘優質資產。
據張明裕介紹,布比旗下的布比壹諾金融平臺和攀鋼、中金支付、中外運物流、深裝總、萬禹金信等多家企業合作,鏈上登記資產超過百億元。比如聯合攀鋼推出“攀鋼惠信”,搭建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智慧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700余家,提供融資服務達40億元,在實踐中有效解決了產業鏈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彰顯了央企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區塊鏈應用前景有待進一步深化
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等技術正催生新型的供應鏈融資模式,而它對社會和市場更重要的作用是幫助解決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區塊鏈打造的分布式共享模式,可以吸引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接入區塊鏈節點開放共享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張明裕說,未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產業最終走向產業互聯網的狀態,通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現場景,為場景服務,最終讓科技賦能于產業、服務于產業,引導更多資金回歸實體、服務實體,推動制造供應鏈向產業服務供應鏈轉型,提升制造產業價值鏈。
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提出,區塊鏈所具有的技術優勢可以輔助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的“痛點”,但推廣和有效大規模應用還存在一定困難。當前,應充分認識到區塊鏈發展階段與美好愿景之間的巨大差距,著力突破技術瓶頸,探索新型技術方案,積極嘗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還有專家表示,正確認識區塊鏈,避免以偏概全和過度夸大。另外,不應將區塊鏈看作密碼算法、對等網絡等常規技術的簡單組合,充分認識到區塊鏈在共識機制等方面的基礎創新以及其在資產數字化、協作方式、價值互聯網等方面帶來的想象空間。【責任編輯/李小可】
(原標題:區塊鏈催生供應鏈金融新模式 應用前景待進一步深化)
來源:金融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