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亞馬遜與中國:告別的和留下的


    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零售企業割掉了它的中國電商業務。

    4月18日,亞馬遜公司表示,它將在7月18日之前關閉其中國的網上商店,零售方面將不再運營市場,也不會在其中文網站Amazon.cn上提供賣家服務。

    據官方介紹,亞馬遜中國主要包括四塊核心戰略業務:跨境電商、物流、Kindle閱讀、AWS云服務。本次受影響的僅僅是物流業務與核心戰略之外的個人零售電商業務,其他業務均正常運作。

    在輿論沸沸揚揚之際,這家將貝佐斯(JeffBezos)送上世界首富寶座的公司好像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在路透社首次報道此舉后,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和京東股票上漲1%,而亞馬遜股價收盤持平。

    中國的零售業務對亞馬遜公司的營收貢獻早已是微乎其微。WedbushSecurities的分析師MichaelPachter認為,他們退出是因為它沒有盈利而且沒有增長。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亞馬遜在中國的零售業務市場份額大致在0.4%至0.6%之間。

    目前,亞馬遜在中國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大致在 0.4% 至 0.6% 之間|站酷海洛目前,亞馬遜在中國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大致在0.4%至0.6%之間|站酷海洛

    在中國電子商務廣泛放緩之際,亞馬遜舍棄了一些原本已變得雞肋的業務,這并不意外。但作為曾經中國電商的先驅,從輝煌時期的20%占有率到跌落谷間,不免令人唏噓。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官方表示要專注的利潤豐厚的海外商品和云服務類業務,競爭依舊激勵。

    這次裁撤就像亞馬遜在中國的一個拐點:往上是優化結構,增加營收;而往下則是重蹈覆轍,再次‘水土不服’。

    拐點到來前的潰敗

    亞馬遜中國的潰敗并不是從這一刻開始。極客公園從一名前亞馬遜中國員工處了解到,去年便已有大部分圖書采購員工相繼離職。2019年年后,已經有部分出版公司不再給亞馬遜報新書信息了。

    圖書,作為亞馬遜電商的核心品類,這樣的變化釋放了極為明確的信號。

    而15年前,卻是截然相反的一番景象。2004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當時中國最主要的在線購物網站之一Joyo.com。那一年,電商還是亞馬遜中國唯一的業務,貝佐斯也還是一個‘賣書人’。

    2007年,當淘寶網全年成交額已突破400億的時候,卓越網才正式更名為‘卓越亞馬遜’|視覺中國

    彼時,在卓越面前,無論是剛上線的京東網站,還是一年前上線的淘寶都是稚嫩后輩。2003年10月,卓越網京滬穗三地配送費降至一元,日訂單量已突破12000單。

    收購后,亞馬遜花了三年的時間用自己的數據庫系統替代卓越網以前的系統,將亞馬遜中國的IT系統打造成為當時行業最為領先的系統。這和亞馬遜當時的策略相符:不給電商業務打廣告,希望通過平價、服務及口碑獲得新用戶。

    而就在亞馬遜收購卓越網年,淘寶網已經毫不猶豫地通過影視植入的方式開始了廣告宣傳,配合同年支付寶的誕生和淘寶旺旺的出現,淘寶在次年就擊退了eBay中國。

    在迥異于美國市場的中國,亞馬遜中國缺乏了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應該做出的及時反應。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這也是美國大公司遷移到中國面臨的通病,本土團隊往往缺乏獨立決策權。

    等到了2007年,當淘寶網全年成交額已突破400億的時候,卓越網才正式更名為‘卓越亞馬遜’,開始在中國市場上開疆拓土并破天荒地打起廣告。

    差距就這樣一點一點逐漸被拉開。其中一件標志性的事件是,亞馬遜于2015年在天貓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售賣品類包括了服飾、食品,和生活用品,全部使用亞馬遜中國自有物流。這是亞馬遜尷尬流量拓展之舉的第二次嘗試,在這前一年的雙十一,亞馬遜中國還在天貓上開業了一家專門售賣Kindle閱讀器的‘旗艦店’。

    盡管透著人人皆知的無奈,但在當時的主流解釋當中,這樣的舉動仍被形容為:亞馬遜通過天貓貼近中國,天貓也會在之后通過亞馬遜邁向國際。然而很快的,天貓擁有了自己的‘國際’,亞馬遜卻最終丟掉了‘中國’。

    據消費者研究公司艾瑞咨詢(IResearchGlobal)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控股的天貓市場和京東控股82%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而易觀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亞馬遜這一市場份額已跌到0.6%。

    拐點到來后的方向

    2015年過后,亞馬遜開始在中國割舍其業務的起點了。貝佐斯早已不用像創業初期那樣,駕車前往俄勒岡州的波蘭特,參與一個個面向個體書店的講座,展開為期四天的售書之旅。在亞馬遜之中,還有營收貢獻更大的Kindle、AWS、海外購項目。

    在剩下的三項業務中,Kindle早已成為現象級產品。在進入中國市場五年后,2018年Kindle在中國的累計銷量達到數百萬臺,占據了超過65%的市場份額。而付費電子書下載量和Kindle付費用戶數分別較2013年增長了10倍和12倍。

    雖然轉向代理模式后,亞馬遜不斷降低Kindle的硬件價格。目前,國內最便宜的Kindle電子閱讀器只需658元。但由于硬件設備帶來的天然入口優勢,其在電子書銷售方面也牢牢穩住了市場。

    2018年Kindle在中國的累計銷量達到數百萬臺,占據了超過65%的市場份額|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和零售當年的情景類似,海外購和AWS也面臨著來自‘中國市場’的挑戰。

    在全球云市場,AWS雄踞榜首。相關資料顯示,始于2006年的AWS在2018年為亞馬遜創造了73.22億美元的陸潤,占總利潤117億美元的62.5%。更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AWS依舊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47%,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營收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

    但在中國云市場,情況不太一樣,阿里云和騰訊云才是占領市場的巨頭。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2018年中國云計算市場市場份額報告顯示,阿里云市場份額占比45.5%,排名第一,騰訊云市場份額10.3%,排名第二。AWS市場占有率僅為5.4%,排名第五。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亞馬遜錯過了云入局的好時機,云離不開數據,而無論是政府還是商業機構對數據都極為謹慎,亞馬遜的背景在中國并不討喜。

    2017年2月在‘AWS中國與阿里云相比,性能怎么樣?’的問題下,有人道出了其中的無奈:國內版功能落后國外很多;官方提供的ubuntu只有14.04,共享AMI一大堆同名不知道干什么的鏡像,也沒有市場;不備案只開放22和3389端口,80等常用端口必須先備案。但也有人認為AWS的性能更佳,只不過價格更貴。

    電商那套不打價格戰的思維好像在AWS里得到了一些修正。在2018年Q3財報發布后,亞馬遜投資者關系主管戴夫·菲爾德斯在回答記者關于價格的問題時表示,自從AWS發布,已經降價67次。而公司的多次調價后來證明都是準確的,降價促成成本控制,也為用戶節省了開銷。

    但一個基本的現實問題是:不論競爭如何,AWS始終要比中國本土云廠商面臨更多的規制。

    如同其從進入初期以來,亞馬遜AWS中國區域便需要與其他區域隔離。

    遺留電商夢:海外購

    伴隨著早期中國市場的衰退,亞馬遜從2014年開始便把眼光投降海外,上線亞馬遜海外購商店。這便是此次調整后依然保留的業務之一。亞馬遜在中國的購物者雖然將無法再從該國的第三方商戶購買商品,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該公司的全球商店從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訂購。

    看起來,這就像遲暮英雄留給觀眾的背影。它想暗示亞馬遜在電商方面仍將和中國的電商平臺展開廝殺,只不過戰場已搬離中國。

    在許多具體業務思路上,海外購是超前的。例如,2016年10月,亞馬遜將Prime會員服務這一模式帶到了中國。Prime會員服務,為中國地區消費者提供了兩點便利,首先是可以實現全年無限次的免費配送;其次送達速度也更快,可以從原來的十幾二十天加快到5-9個工作日。而考拉的黑卡會員、阿里系的88會員分別是2017年7月、2018年8月才上線的業務模式。

    但可惜的是,亞馬遜錯過了移動支付時代,業務上的巧思并沒能獲得新的增量市場。相比于美國,中國并沒有經歷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平緩過渡,反而直接進入了手機大爆發。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年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5.7億戶,全國移動電話的普及率是112.2部/百人,也就是說每人平均擁有1.12部手機。

    但亞馬遜給用戶的體驗還依然停留在PC時期。2019年4月19日的Appstore購物分類榜單中,排名前五的分別為拼多多、閑魚、淘寶、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僅排名第十五。

    亞馬遜海外購在 2018 年 Q4 的的市場份額是 6%,位列第五|視覺中國亞馬遜海外購在2018年Q4的的市場份額是6%,位列第五|視覺中國

    在國內挫敗的經歷再次映射到了海外業務上,于2015年1月9日公測的網易考拉后來居上,而天貓內部的天貓國際在市場占有率上更是穩居Top1。根據易觀的數據,亞馬遜海外購在2018年Q4的的市場份額是6%,位列第五。

    在中國整體電商增長放緩之際,沒有了國內電商業務,海外購明年的市場份額是縮緊還是擴張,我們不得而至。但事實是,將來海外購的路不會好走。2018年年末,亞馬遜中國又關閉了CAN4(廣州運營中心),目前只剩下SHA2(上海運營中心)和寧波、香港等幾個保稅倉。幾乎與此同時,位列跨境市場第一的天貓國際宣布,三年內要達到20個保稅倉及10個海外倉,以支撐海外六大采購中心的商品輸出。

    在《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一書中,作者寫道,在過去十年中,供應商們已經了解到,無論是何種類別,亞馬遜既不會輕輕地、也不會優雅地發揮其市場力量,而是會利用每一種杠桿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并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客戶身上。

    不知道在未來,亞馬遜是否還會用這種方式解決目前保留業務所面臨的中國問題。【責任編輯/林羽】

    (原標題:亞馬遜與中國:告別的和留下的)

    來源:觀察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亞馬遜的新對手:谷歌宣布要將YouTube打造成購物平臺
    eMarketer:預計亞馬遜Prime Day銷售額將達99.1億美元
    美司法部控告六人涉嫌賄賂亞馬遜員工以獲得市場優勢
    亞馬遜打擊司機惡意搶單行為:在樹上掛手機不管用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