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3·15】一個網貸從業者的自白:315的第二天 高利貸完成了進化

    1.

    今年315晚會,著重提了714高炮。

    就是所謂借款期限只有7天或者14天,金額在500到1000元不等,且帶有高額砍頭息的各種貸款產品。

    舉個例子,你借1000塊錢,到手只有700塊(300塊被各種名義的費用扣掉),最終要還1100元。

    真實利率高達年化1000%以上。

    這種產品用高利貸形容都太過保守,搶錢都沒這么狠。

    我以前做風控平臺給各家公司輸出的時候,能夠清晰的看到,這種產品的標準版(7天,1000塊,30%砍頭息),首次逾期率大概在60%,逾期超過4天就不催了,把債權打折轉賣,最終壞賬率在40%左右,優秀的風控可以做到25%壞賬及以下,比較優秀的風控可以做到15%及以下,特別優秀的風控,可以做到10%以下。

    雖然市場上特別優秀的風控比較罕見,但大多數公司,依靠采購風控平臺,再配2個策略2個模型,做到20%左右的壞賬還不是太難。

    雖然壞賬很高(在我們銀行業,1%的壞賬率都可以讓全行的風控過年喝西北風),但是由于利息更高(年化1000%以上),且砍頭息存在(到手先扣300元作為利息),所以大家往往還是賺錢的,而且很賺錢。

    大概每期的凈收益率在10%上下浮動(看流量價格,轉化率,以及費效比),一個月(4個7天)就是40%,一年就是480%,IRR后是900%。

    簡而言之,如果你有1個億,丟進去滾,1個月之后,你就有了1億4千萬;

    第二月開始你用1億4千萬放貸,賺40%,你就有了1.96億,約等于2億。

    第三個月開始你用2億放貸,月底你有了2.8億。

    每個月用上個月的本息放貸,這就是利滾利,一年可以賺10倍。

    沒什么比做這個更賺錢了,販毒都沒有。

    準確的說,這個叫印錢。

    2.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個生意這么賺錢,那必然大家都要來做的,畢竟經濟下行,實體行業不賺錢,炒房風險大,互聯網泡沫多,那還是人類傳統的高利貸最賺錢,一時之間,千軍萬馬轉行做高利貸。

    大家都來做,就必然有競爭。

    競爭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流量競爭,講白了就是怎么找到那些需要貸款的人。

    一方面是貸后競爭,說白了就是如何讓人還錢。

    發現了么,這里面沒有提到風控競爭,因為1000家里起碼有990家是用了相同的風控系統,風控差異不大,而且費率這么高,砍頭息這么猛,那么只要有50%的人還款了,就足夠覆蓋掉所有壞賬,所以風控的作用沒有想象中這么大。

    在流量競爭中,各家公司都在砸錢買渠道的流量,各大貸款超市賺得盆滿缽滿,甚至很多超市為了能賣出更多流量,都開始流量造假,自己搞機器人刷單,一時之間6的飛起。

    如果說流量競爭,只是開胃菜,大家無非是比誰砸錢更多,誰套路更騷的話,那么貸后催收競爭,就是赤裸裸把借款人搞死。

    一個正常人,在面臨金錢需求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去找家里要錢,第二是借銀行的錢,第三親戚朋友同學的錢,第四是各類正規低費率公司的錢,而且他們對于費率和金額都是很敏感的。

    那么誰會去借那些1000塊,7天,砍頭息30%的錢?

    只有2種人,經濟崩潰走投無路的人,和被騙的人。

    而這兩類的人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都是問題。

    這些網絡高利貸,根本不上征信,也不可能為了這點錢去線下催收,那就只有一種方式了,騷擾轟炸。

    說實話,電話短信騷擾全家親戚朋友只是小手段,有些手段厲害的公司,甚至會拿著用戶照片P圖,P到一些黃圖上,然后威脅不還錢就散步到他的家人和親戚朋友那里。

    一般這種情況下,要么承受不住騷擾和威脅,還錢;要么,徹底成為老賴;要么,死。

    很多人本身就是社會的底層,他們被這樣的飽和騷擾后,自殺是經常發生的。

    還有一些被騙貸款的人,面臨這種屈辱,心態崩潰的會更快。

    我以前做風控系統的時候,親眼見過一些外包催收公司,話術把人生生逼的從樓上跳下去,警察到場的時候,受害人手機響起,警察接起電話,又是另一家催收公司的污言穢語。

    那時候我就下決心退出這個行業,即使是賣水,而且很賺錢,我也不想賣給他們了。

    這個行業該死。

    什么科技金融,什么風控驅動,都是狗屁。

    就是線下砍手的高利貸放到了線上,科技助力高利貸線上化,全都是假的。

    面對一年10倍的收益,誰都眼紅了,什么禮儀道德廉恥都不要了,很多人命都不要了也要做這個,還號稱狼性,全TM瘋子。

    我的一身所學,丟了也不賣給他們。

    3.

    既然有人各種套路別人,就必然有人反過來套路這些機構。

    很多專業詐騙分子和一些資深風控聯手,專門設計了套路貸款的流程。

    他們去一些偏遠地方的農村,以100元(現在價格大概400)的價格,就可以買到農民的全套真實資料,然后用這套真實資料注冊一系列的真實信息,包括通訊錄,網購,通話記錄,短信等內容,養身份半年,然后一日內集中申請數百家公司,專申請套路貸。

    7天時間,足夠薅幾百家上千家公司了,下款之后,電話卡一剪,人間蒸發。

    他們中厲害的,一個身份可以薅到幾十萬,這里面少不了各路風控大神的指點。

    對于那些沒有核心風控技術,只是買流量閉著眼放貸的高利貸公司而言,這些人是致命的。

    但是活該,敢吃這碗帶血的飯,就要做好流血的準備。

    我見過一個曾經逼人跳樓的網貸公司老板,因為過于貪財,開掉整個風控團隊完全走外包,催收也外包,最后被人薅光,他自己的錢也是借的,被債主捅了7刀,進了ICU。

    4.

    315曝光了一些714高炮,曝光了一些貸款超市,警察立馬出動搞掉了他們。

    這代表著這個行業會就此消失嗎?

    不會,只會讓他們更瘋狂。

    現在,就是現在,我寫文章的現在。

    在714高炮被315正式曝光(說老實話,曝光的有點晚,這東西被錘了都快1年了),大量公司逃竄的現在。

    行業里已經開始流行55超級高炮了。

    什么是55超級高炮?

    就是1000元,5天,50%的砍頭息。

    1000元,到手500元,5天后要還1200元。

    1個月可以循環6次(30天,6個5天),年化真實收益可以做到5000%以上。

    即使壞賬高達80%,也不會賠錢。

    而且,這里面有一個全新的套路,先玩兒的公司正在大賺特賺。

    這個套路是這樣的。

    一個高利貸資金方,注冊幾十家高利貸公司,同一個App代碼套幾十個不同的殼,這些公司從1號到55號來算,專門做55超級高炮。

    小A走投無路,借了1號公司的貸款,付了50%砍頭息,肯定還不上;

    這時,1號公司的催收,回去指引他到2號公司借款還債,2號公司也是他們的55高炮,這樣小A又被收了50%的砍頭息,剩下的錢去還1號公司。

    只要控制得當,小A會在這些公司里被無限循環下去,只需要1000塊,就可以套路小A無數個500塊的砍頭息,并且把小A的債券做的特別特別大,最終背上10W的債都是輕輕松松的。

    整個流程中,公司只花了1000塊錢就能循環起來,靠的就是放貸砍1半的砍頭息和極短的貸款期限,小A被這些公司丟來丟去,最終背上永遠也換不上的債,等到小A徹底崩塌了,公司還可以把他滾到幾十萬的債權,直接按照1%的折扣賣給專門收購債權的線下催收公司,這些公司把很多人的債權集合到一起,形成大額的債權,然后用暴力恐嚇的手段來要債。

    貸款公司的好處是完全沒有業務風險了,因為他們的催收簡直算是介紹貸款的客服,絕對不會罵借款人,只會引導去自己的其他平臺下款,循環幾十上百次之后,債權丟給線下黑社會,然后從法律上與他無關,自己干干凈凈去坑下一個人了。

    這個盈利模型很簡單,簡單到只要不要臉,就能低成本,低風險地輕松把一個無辜的人榨干,然后丟給黑社會來要債。

    很多殺紅眼的高利貸,已經開始全員轉做55超級高炮了,因為實在誘人。

    而那些無辜的人,也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洗劫。

    這次,不同于網絡催收。

    真的會流血。

    血流成河。【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315后,帶血的高利貸完成了進化)

    來源:半佛仙人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網貸終局漸近 湖南全面取締P2P內情
    暴力催收難禁:招聘市場火爆 催收員“兩頭吃”月入超萬
    深圳最大網貸平臺紅嶺創投宣布清盤,累計出借超4500億
    【3·15】一個網貸從業者的自白:315的第二天 高利貸完成了進化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