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東方日報報道,獨立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進入2019年,小米集團(01810)面對節節下行的股價,終于開始了股份回購。1月17日,小米耗資近6,000萬元回購614萬股B類股份;1月18日耗資近1億元回購984.96萬股B類股份;1月22日小米回購398.26萬股股票,涉資3,998.93萬元。三次回購,小米耗資總計近2億元,回購近2,000萬股。
小米為甚么要進行股份回購?這當然與小米股價不斷下跌有關。小米的發行價是17元,上市后股價一度上漲到22.2元,但到今年1月10日,小米股價創下9.44元的新低,較最高價下跌超過五成。尤其是1月9日小米又迎來首批30億股限售股的解禁,相當于已發行股票的約19%,股票因而加速下跌。
在解禁的前一日,摩根大通、麥格理、德銀這三家機構‘不約而同’發布報告下調小米目標股價。如摩通對小米的投資評級由‘增持’降至‘中性’,并將目標價由原來18元削至10.5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小米股價在1月10日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因此,為維護股價的穩定,小米進行了股份回購。
然而,小米回購的效果顯然并不明顯。雖然經過三次回購,但小米的股價仍然在10元附近的低位盤整,其走勢明顯弱于港股大盤。以恒指為例,1月3日探底24,896點,上周五收報27,569點,漲幅達10.7%。
小米回購效果如此不濟,這當然與小米回購的不給力有著很大的關系。1月9日小米解禁股的數量高達30億股,但小米3次回購的數量只有約2,000萬股,這實在是杯水車薪。雖然針對小米首批限售股的解禁,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及其他控股股東承諾在未來一年之內不會出售其持有的小米股票。然而,這個承諾并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因為雷軍及承諾不減持的其他控股股東都不在本次解禁的范圍之內。如此一來,小米回購股份的力度就顯得太小了,因此,也就很難起到提振股價的作用。
小米回購效果的不給力,也使雷軍陷入尷尬的境地。雖然在香港市場,公司股票上市后股價破發,以及破發后仍跌跌不休的現象并不少見,但小米的情況與別不同。去年7月9日小米首發上市,首日股價出現破發走勢。為此,作為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公開表示,要‘讓首日買入公司股票的投資者賺一倍’。
如今半年過去了,小米股價的跌幅超過五成,首日便買入的投資者不僅沒有‘賺一倍’,而且按上市首日的收盤價16.8元計算,至上周五的虧損已經高達40%。這對于雷軍來說,顯然是一件很‘打臉’的事情。如何提振公司股價,是雷軍需要向投資者交代的事情。
在雷軍尷尬的背后,反映出上市公司高管言論的規范問題,這是需要引起上市公司高管以及市場監管者重視的一個問題。一是作為上市公司的高管,不要談論公司股價,更不應對公司股價作出承諾,畢竟公司股價走勢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由高管決定。高管談論公司股價,難免有誤導市場的嫌疑。
二是從監管的角度,應對高管的言行作出規范,比如嚴禁上市公司高管公開談論公司股價走勢等情況,而對于公開談論本公司股價的高管,監管部門要作出相應的處罰措施,以避免上市公司高管的言行對市場形成誤導。【責任編輯/古飛燕】
(原標題:小米回購效果不濟 凸顯管理層尷尬局面)
來源:東方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