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誰會想到曾經在功能機時代“不可一世”的老大諾基亞和膠卷沖印業的巨頭柯達,會悄然無聲的消失?是什么如此強大摧毀了它們?本文的作者認為,摧毀它們的正是它們自己,由于它們自身沒有主動選擇對時代發展新拐點主動迎合和引領,忽視了來自外部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變化,近乎傲慢的自信,錯過了一次次發展機會,最終被時代所拋棄。
誰都不會想到,曾經作為手機代名詞的“諾基亞”和膠卷代名詞的“柯達”,有一天會消失在主流市場上。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我們重新梳理諾基亞和柯達這兩家曾經行業內當之無愧的老大,從“不可一世”的“領頭羊”淪為市場上“昨日黃花”的歷程時,有一個共同的癥結浮出水面,那就是:對于自己堅持走的道路無比執著,卻忽視了來自外部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變化,最終卻因為過度盲目自信,不得不面對被市場上快速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消費者 “淘汰”的命運。
近乎傲慢的自信
誰都不會想到,曾經作為手機代名詞的“諾基亞”和膠卷代名詞的“柯達”,有一天會消失在主流市場上。
梳理柯達和諾基亞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作為手機和膠卷行業的領導品牌,諾基亞和柯達的敗落均是因為沒有主動選擇對時代發展新拐點的主動迎合和引領,相反還在近乎頑固地堅守著“舊時代的發展模式和經營路線”,最終被主流時代消費者所淘汰。
當年,正處在企業發展巔峰期的諾基亞和柯達,完全擁有更多的資金、人力和物力,領先于對手蘋果和富士通開創在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生態圈和數碼沖印生態圈新革命。但是,由于過多的習慣于功能手機時代的“生意圈和產業鏈”思維以及膠卷沖擊時代的“貿易模式”,最終無法迎合和滿足新一代消費者的主流生活娛樂方式,而被淘汰出局。
對于成功者來看,走向成功的道路是“千萬條”。但是,對于諾基亞和柯達來說,失敗者的道路卻都只有一條,那就是一種近乎“傲慢”的自信,最終他們卻為自己的那種傲慢付出了“慘重”代價。
創新能力強大但動力不足
縱觀全球企業過去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對于已成長為行業領頭羊的“巨頭型”和“寡頭型”企業來說,雖然擁有著“海量的創新資金、創新人才和創新體系”,甚至還擁有著對于未來發展趨勢和前景的前瞻性把握能力,但因為局限于企業自身的安全和可持續性經營風險因素,造成企業整體創新動力不足。
特別是在面對未知性的創新方向和道路選擇時,寡頭型企業果斷地選擇“鴕鳥”策略,選擇性忽視那些“風險大創新機會和突破口也多”的新機會、新方向和新道路。
當年的諾基亞和柯達,肯定不會想到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更不會想到智能手機不僅將傳統功能手機市場直接沖毀,甚至還將傳統的膠卷相機和數碼相機兩大產品都沖擊“殆盡”。更為重要的是,圍繞智能手機產業的競爭,作為這個時代開拓者的蘋果,不再是局限于簡單的“研發制造銷售”一次性交易,而是借助“智能生活圈” 這一內容服務平臺,建立“多次性交易”的全新商業模式。
“革自己命”的挑戰
諾基亞當年也不是沒有嘗試轉型,曾推出智能手機操 作系統塞班和應用程序商店,但最終還是在與蘋果等挑戰者的較量時,被淘汰出局。正是因為諾基亞在進行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大量功能手機對市場份額和規模等傳統業務的挑戰,難以全身心地投入智能手機應用和體驗的開發,從而出現了“轉型四不像”。
同樣,面對當年快速崛起的“個性化、數碼化” 的照相新時代挑戰時,柯達不僅沒有選擇主動迎戰而是逃避,面對大量傳統個人消費市場需求的低迷和萎縮,沒有快速轉型數碼沖印,而是逃避后進入競爭并不激烈但市場空間同樣狹小的商用沖印行業。而在傳統的印刷市場普遍低迷的背景下,無論是個人消費市場還是商用印務市場,都難以為繼。這也注定了柯達破產重組后的 尷尬走勢。
諾基亞和柯達的失敗教訓,同樣也給市場上眾多行業寡頭型企業帶來了共同啟示:對于所有企業來說,在一個又一個全新時代的沖擊下,同樣面臨著一個“革自己命”的挑戰。自我革命,需要的不只是“破釜沉舟”的勇氣,更需要“力拔山河”的魄力。
【IT時代周刊編后】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技術,但由于認為數碼相機會影響到自身沖印業務,并未及時而徹底的轉型,最后被數字時代所淘汰,同樣,諾基亞一直在功能機上“沾沾自喜”,等回過神來時再推出塞班系統,但已為時已晚。諾基亞和柯達是功能機和膠卷沖印時代的代表,那時它們都被自身耀眼的光芒迷惑了自己,這也說明,任何企業都需要不斷創新,否則即使你是行業巨頭也會被創新的技術所顛覆。【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許意強,微信公眾號:北大縱橫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