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如果說十幾年前,在硅谷提到“中國制造”一定會將其與“廉價”綁定在一起,那么如今,再提起中國產品,已經可以成為“科技含量”的代言了。在硅谷科技精英手中出現的小米和一加手機,或許就足以說明了中國產品的水準。極客公園九月下旬在硅谷舉辦了“比較與對話:中美科技行業碰撞”活動,今日頭條創始人兼 CEO 張一鳴,拜訪了一系列硅谷的科技創新公司。本文就是他對此次行程的總結和分享。
9 月底,我去了一趟美國,參加極客公園組織的硅谷行,期間拜會了 Tesla、Airbnb 等眾多當紅的科技公司,也有機會與諸如楊致遠等硅谷傳奇人物面對面交流,一周下來,感慨良多。
在硅谷的這短短一周時間里,我深刻地意識到一點:中國科技公司的“黃金時代”正在來臨。原因有兩點。第一,中國市場已經不再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那么簡單,它正在成為全球市場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美國的時候,正好趕上阿里巴巴上市,2200 億美金的市值不僅超越了亞馬遜,也讓美國人意識到,僅僅做好中國市場,也可能成就一家全球第一的企業。
第二點,我發現中國公司和它們的產品正在迅速地“入侵”整個硅谷,但是,與十幾年前把廉價的小商品和小家電賣到美國不同,如今,我們“出口”的是更具科技含量的科技產品,從硬件到軟件,都是如此。
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總部,我發現了一批小米的“粉絲”,而后起之秀的一加手機同樣也已經在這里有了不少用戶。能夠被口味挑剔的互聯網精英認可,已經足以證明這些產品的水準。
除了產品走向海外,來自中國的資本也在迅速向硅谷匯集,我們此行中參觀的設計公司 Fuse Project 就是藍色光標投資的,最近一年在國內互聯網圈子里頗為流行的 Jawbone UP 手環的設計正是出自這家公司之手。
不過,最讓我自己開心的還是看到當地華人當中,已經有一些朋友在使用今日頭條,這更加堅定了我把頭條推向海外市場的決心,相信不久后就會讓大家看到我們的成果。
中國公司如何在海外立足
在美國看到如此多熟悉產品身影的同時,我也不禁開始思考,為什么中國科技公司的產品在當下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能夠在海外立住腳跟?在參觀了多家引領行業風向的明星公司之后,我有了一個答案:中國公司在執行力上不僅不輸給硅谷的公司,甚至還要更強。
具體來說就是,中國公司在研發、設計、產品推廣上已經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當然,硅谷的公司也依舊有著讓我們在短期內望塵莫及的優勢,我會在后面的文章里詳細談,這里就先不展開了。
回到執行力層面,我個人認為這正是中國公司在海外開疆拓土的法寶,而之所以中國公司的執行力更強,可能與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系。
一個新模式的產品出現,很快就會有一堆 copycat 冒出來,不僅創業公司跟風,大公司也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會采取捆綁自己投資的同類產品等手段打壓已經形成氣候的對手。并且,國內巨頭激烈的卡位競爭和擴充地盤,也讓許多成長中的年輕公司不得不選擇站隊。相比之下,硅谷的風氣則要好很多。
在楊致遠舉辦的私人酒會上,他也給了那些有志于海外市場的公司一些建議,在他看來,首先中國產品進軍海外市場完全不成問題,另外,在產品在海外推廣的時候,未必要強調這是來自中國公司的產品,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優秀,用戶也不會有抵觸的情緒。
事實上,短短一周的時間里,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投資人和從業者問我,你們有沒有進軍海外的打算?什么時候來?我給出的回答也都是一樣的:“當然有,我們正在招兵買馬。”
總而言之,這一周的時間讓我確信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事實上,中美之間的創業環境已經很難說有什么“差距”了,充其量只能說是“區別”。
面向未來的投資
最后,我還有兩點發現想要跟大家分享。
在行程結束的倒數第二天,我們去拜訪了全美最著名的孵化器 Y Combinator,過去幾年時間,這里已經走出了諸如 Airbnb、Dropbox 這樣的明星企業,在這里,我發現 YC 并不為創業團隊提供場地,它通常的做法是批量投資剛剛畢業或者僅僅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金額不多,只有幾萬美金,占5%左右的股份。
雖然不提供場地,但是它會給創業團隊找來業內知名的創業者作為導師傳授經驗,YC 對孵化企業唯一的要求就是把產品做好,迅速擴大用戶規模,至于其他事情盡量不要操心,事實上,經過近 10 年的積累,YC 在硅谷已經有了相當深厚的人脈積累,這些資源對于創業者的幫助遠遠大于一塊免費的場地,而這是國內的孵化機構非常值得學習的一點。
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斯坦福大學,這所大學的選址原本是一大片少有人煙的牧場,但是這所大學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尤其是上世紀 50 年代依托斯坦福創立的科技園區,不僅孵化出了諸如惠普等眾多對后人影響深遠的科技巨頭,更直接造就了今天的硅谷,并且將美國打造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中心。從生意的角度來看,斯坦福的建立無疑是一筆 ROI 超高的投資,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前人的眼光。
林林總總說了一堆,其實總結起來一句話,這是中國科技公司的“黃金時代”,機會就在那里,與所有跟今日頭條一樣正在創業路上的同學共勉。
【IT時代周刊編后】從2013年開始,國內投資者們開始逐漸進入硅谷,他們一方面可以更快地了解美國的科技市場,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興起,來自中國的公司和機構,能夠更好地幫助美國初創企業們更好地進入中國。當然,交流必然是雙向的,投資者們也有了更多的契機告訴美國市場中國的創新,雖然中國“硅谷”距離美國“硅谷”還很遙遠,但是不斷興起的中國創業者們已經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已經在不斷進步,并有著更多自己的創新。【責任編輯/周冬樂】
作者張一鳴,今日頭條創始人兼 CEO。本文轉自極客公園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