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和大疆創新之間的專利訴訟案件,讓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道通智能”)陷入了輿論漩渦之中。
9月4日,商務部發表文章稱,2018年8月30日,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337調查旨在禁止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這一調查一旦生效,大疆有可能會面臨產品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的危險,對于主打國際市場的它們來說,失去美國市場不啻于一次嚴重打擊。
公開信息顯示,Autel Robotics是深圳道通智能在美國設立的子公司。這個敏感的身份讓外界產生了“國內無人機企業相互攻擊”的疑問,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這起訴訟案件蒙上了不尋常的色彩。
“我們和大疆的專利戰已經打了三年多了,實際上是兩家公司正常行為,沒必要把事情放到中美貿易戰的高度。這個訴訟時間節點我們確實沒考慮周全,不過也確實因為大疆此前的對我們訴訟已經嚴重威脅到公司生存了,所以我們才進行反擊。”道通智能法律部門負責人對界面記者說。
大疆方面并未對此事予以置評。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疆和道通智能之間的法律訴訟,只是正常的商業競爭手段,因為在中美貿易戰的節點上,所以道通智能的行為開始被無限放大。
但是,這并未能掩蓋這兩家公司的商業“仇視”情緒。根據界面新聞的調查發現,道通和大疆的過節已經有了一些年頭,稱其為深圳無人機“內斗”也一點不為過。
道通智能前世今生
離大疆所在的南山科技園大概10公里的地方,道通智能和道通科技隱匿于西麗的智園。從大多數深圳科技從業者的口中得知,這家公司極為低調,也極少跟公眾接觸。“我們公司都是以研發人員為主,甚至連公關負責人員都沒有。”一名道通智能研發負責人稱。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后發現,道通智能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冊資本為7.1億元,大股東為李紅京,其畢業于卡耐基梅隆大學,同時也是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道通科技”)的法定代表人。
道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9月。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汽車后市場的診斷設備和汽車電子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打海外市場。有了解道通科技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道通科技賬面上的現金流一度有5億元左右。
此前,道通科技曾經啟動過上市程序。2015年7月31日,中國證監會受理了道通科技提交的A股中小板上市申請材料,在前一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3.72億元,實現凈利潤1.34億元。但這起IPO已于2017年7月終止審查,原因是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當時道通科技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計劃通過IPO募資7.93億元,其中有一個項目是道通智能的產業化建設,計劃投入資金1.85億元。這個項目實際上就是道通智能。
有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道通智能成立前后,正處于無人機市場在國內的大爆發,作為市場的領先者,大疆也獲得了極為明顯的利潤增長。因此,除了大疆之外,一系列無人機初創公司都在市場上被資本所認可,成為投資人眼中的寵兒。
因此,在看到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之后,有著一定資金基礎的道通科技也選擇入局無人機行業,來擴充自身的業務范圍,保證長遠發展空間和競爭力。
“汽車后市場目前來看,發展的空間已經成熟,而且隨著智能汽車的出現,汽車的診斷功能可能會集成在汽車系統本身,所以道通科技主營業務的未來空間可能會越來越小,所以需要開拓新的業務”上述知情人士認為,以無人機作為業務突破口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2014年,道通科技以1000萬元的注冊資本成立了道通智能,作為李紅京手下的一名得力員工,潘相熙出任了道通智能的實際負責人,主管產品技術研發。目前,道通智能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潘相熙。
隨著資本的投入,道通智能也隨之成為了浩浩蕩蕩的無人機大軍中的一員。為了爭奪市場,不少企業都和行業龍頭大疆或多或少地產生了糾紛和沖突,道通智能自然也不例外。
在接受采訪時,道通智能以訴訟期為由,拒絕透露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
掐住脖子的專利戰
可以說,從道通智能成立開始,便和大疆結下了梁子。
人才是無人機企業早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大疆的創始人汪滔就是香港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在校期間他師從李澤湘教授,獲得了關于這個領域的相關技術知識,并且通過社團活動打下了日后創業的基礎。
大疆在創辦之后,也自然地選擇了不少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來作為公司骨干。有接近大疆的知情人士表示,這引發了2014年下半年大疆內部的一些人員管理危機,不少老員工因此選擇出走。
有坊間傳聞稱,這部分離職的員工之中,有一些最終進入了新成立的道通智能,并且將比如云臺控制等一些相關的技術細節也帶到了新東家,這引發了大疆方面的強烈不滿,雙方曾經就競業協議等問題就已經產生過摩擦。
“當時確實有個大疆的實習生到了我們公司,但根本沒有帶任何技術細節,但大疆卻對此非常在意。”道通智能負責人說。
到了2015年初,兩家公司之間正式圍繞著技術專利問題開始產生法律糾紛,大疆犀利的專利戰曾讓道通智能苦不堪言。
2015年2月8日,大疆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道通智能,指后者的第一款產品X-Star侵犯了大疆的外觀設計專利CN201230425431.4,要求道通停止銷售X-Star并銷毀模具。但這個時候,X-Star尚未正式推出市場。
深圳中院于2015年12月16日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道通的產品X-Star沒有侵犯大疆的專利,駁回大疆的訴訟請求,大疆敗訴。深圳中院在判決書中稱,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設計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未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
“四旋翼無人機大致的構型都是一個樣子的,因為做圓潤一點的話,從空氣動力學方面角度來說肯定會好一些,除非你做成線條很切割性的、很封閉的,像零度的這種,可能就會不那么像。但是我們為了空氣動力學,為了效率,我們會選擇圓潤”,道通智能相關負責人說,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外觀設計本來就是趨向同質化的,小米、華為、OV的手機外觀都跟蘋果類似。
到了2016年1月,道通智能在當年的美國CES展覽上公開展示了第一款無人機產品X-Star。當時,它們的展位就在大疆的隔壁。而在德國紐倫堡國際玩具展上,大疆再次利用保護相同外觀設計的歐盟專利申請了臨時禁令,從而查封了道通智能在展會上的攤位。
2016年8月,大疆在美國特拉華州起訴道通智能,涉訴專利包括一件外觀設計專利USD691514以及另外3個發明專利US9016617、US9284049、US9321530,涉及多旋翼無人機的上下殼體一體化結構等。其中,涉訴的美國外觀專利跟在深圳中院涉訴的外觀專利保護的是同一個外觀設計。
與此同時,大疆還以道通智能侵犯外觀設計為理由,向當地法院申請了臨時禁令。但2017年2月10日,特拉華州法官否決了大疆的臨時禁令請求。
“就這個外觀設計的專利,深圳法院已經駁回了訴訟,但大疆還在世界各地繼續對我們發起訴訟。”道通智能負責人說。
2017年6月和2017年7月,針對這3個涉訴美國發明專利的中國同族專利,道通在中國分別提交了2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2018年2月和2018年4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分別作出無效判決,分別宣布兩個專利無效。
隨后,大疆針對這兩個判決在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起訴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撤銷專利復審委員會的這兩個無效判決。
另外2017年5月19日,大疆還在美國華盛頓州起訴了道通,指控道通的產品X-Star侵犯了大疆的兩件美國發明專利US9284040和US 9592744。
“大疆在過去幾年的專利訴訟讓我們苦不堪言,公司為此付出的損失是上億元級別的。”上述道通智能法律負責人稱。
道通智能的反擊
“我給你打一個比方,一個小孩被一個體量很大人掐著脖子,很快就要死了,然后要還手的時候,他還會考慮今天天氣怎么樣嗎?我們訴訟的節奏一步一步踩到中美貿易上來了,確實踩得的不好,就好像一腳踩到泥水里去了,一身都是水了,有苦都說不清了。”另外一名道通智能的業務負責人無奈地說。
在大疆對道通智能接連提出訴訟的同時,道通智能也在尋找反制大疆的機會。
今年4月,Autel Robotic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對大疆旗下的三家公司提起訴訟,稱大疆侵犯了其2項美國發明專利權,而這兩項專利都是通過購買獲得。
“實際上我們這次指控的是三項專利,其中兩項是通過購買所得,但是這些都對我們產品設計有必要性,另外一項是公司自有的專利。”道通智能負責人說。
根據道通智能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
目前道通已在全球申請了1034件專利,其中,中國632件,PCT 239件,歐洲(包括德國)77件,美國86件。
此次377調查涉及到三件專利。其中US10044013是道通自主研發申請的專利,是一個電池快拆的專利。通過該專利技術,可以將電池快速安裝在無人機上,當需要拆卸電池時,只需要按壓電池上的彈片,從而極大地簡化了電池的安裝和拆卸工作。
另兩件專利,一件是道通智能從美國公司Honeywell 購買的美國專利US7979174,是一個在遇到障礙物時能夠調整速度以自動避障的專利,這個專利應用范圍很廣,不僅可以應用在無人機上,還可以應用在汽車無人駕駛上。“專利所覆蓋的產品市場巨大,專利本身具有很大的價值”。
另一件是道通智能從Draganfly公司購買的專利US9260184,是一個螺旋槳快拆的專利。使用該專利技術可以方便地安裝和拆卸螺旋槳。“在該專利申請日之前,業界普遍采用螺釘或者螺紋結構來安裝螺旋槳,使用該專利技術,可以極大地減少安裝螺旋槳的時間,而且可以防止因為螺旋槳高速旋轉時出現的甩槳現象。”
“就像最近昆山發生的自衛案件一樣,我們面臨重大威脅,還手的時候確實沒有考慮太多”,道通智能業務負責人說。
道通智能表示,大疆推出的多款無人機侵犯了上述專利,并要求法院判給損害賠償金、合理費用以及“故意侵權”的懲罰性損害賠償金,以補償大疆“侵權”給道通造成的損失。
中國無人機公司內斗的背后
如今尚無法預知,這場訴訟戰是否會對大疆造成影響,但從337調查本身的性質來看,基本可以排除這是一場中美貿易戰下的陰謀。
按照美國法律規定,“337調查”不僅監督國際貿易,也管控美國國內的州際貿易,因此,其執法對象不僅是外國企業,也涉及美國本土企業。例如,蘋果公司就曾位列被調查名單中。
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對界面記者說,“337調查”不專門針對中國,ITC也并非總與中國企業過不去。 “337調查”沒有國別的針對性,只是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利用“337條款”約束其他公司已成趨勢,比如日本企業就比較多的用過這個方法。
市場研究機構NPD Group發布的報告稱,大疆在美國市場占據第一,以線下市場份額77.2%的絕對優勢超出其他所有品牌份額3倍以上。在北美售價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的無人機市場,大疆占據了66%的份額;在售價在2000美元至4000美元的市場,大疆占據了67%的份額。
對于大疆來說,通過知識產權的積累進行市場競爭,也已經成為慣用的方式之一。在此之前,大疆已經對雷柏、谷巴、昊翔等無人機公司都發起過訴訟。大疆憑借技術和產品的強勢,以及專利上的輔助措施,也讓其穩穩守住市場份額。
2017年,無人機市場中排名第二的美國公司3D Robotics曾擁有19%的份額。但這家公司在2017年已完全終止制造無人機,把精力轉向軟件開發。
“我們的機器也在美國的百思買賣得很好。”道通智能負責人說。
因此,中國公司內戰的原因也顯而易見,在北美市場上,中國公司幾乎壟斷了這個市場。換句話說,中國人的對手只有中國人。
“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公開公正透明地去打,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應該給予這兩家公司充分肯定,這也說明了這個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游云庭說,站在道通智能的角度來說,能夠收購專利進行反擊,一方面說明這家公司現金流狀況良好,足以支撐專利戰,另外,道通常年被大疆訴訟,從提升公司內部軍心士氣角度來說,也是有必要的。【責任編輯/李小可】
(原標題:道通智能:訴訟大疆是被掐住“脖子”后的反擊)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