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流量造假成風的年代,如何甄別真假博主?


    我的一位負責博主投放的電商朋友,看到了博主的10萬+閱讀量,卻看不到店鋪任何的變化,她問我:為什么?

    我連續幾天觀察發現,10萬+的閱讀中,凌晨2點到6點,閱讀量飆漲一大半,但點贊數據在第二天上午才開始上漲,很明顯的刷量。

    我調查了時尚類公號榜單上50強的博主,至少有20個博主存在不同程度的數據問題。

    這樣的數據或許很驚悚,又或許見怪不怪,但對于一個普通人而言,博主創富的新聞每天在發生,甚至讓人蠢蠢欲試。可是,數據造假的故事,卻鮮有提及。

    剛開始,我也和他們一樣,去發現成功的故事,去研究博主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但研究的越多,越發現,有些博主的成長太過詭異,公共媒體報道很多,但翻看微博的時候,看到的確實大量水軍。

    成千上萬的轉評贊,夾雜著類似的頭像、佶屈聱牙的名稱、類似的粉絲數以及類似的發布內容,成為這個社交平臺生態中一道“欲求不滿”的風景,但卻支撐著一個又一個的數據泡沫。

    打開微博私信,你或許收到過這樣的信息:加微博粉絲,加抖音粉絲等內容。

    在這種人人都可以百萬粉絲,人人都可以創富的環境下,數據造假者一個比一個兇猛。從早期的微博,到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反正有人的地方,就有真假。

    有的博主,兢業守正,有的博主,欲求不滿,在“這個社會只有一種窮病”的認知中,創富成為一種不擇手段的選擇。

    一邊刷數據,締造一個又一個10萬+,一邊做內容,試圖通過獨立女性的樣衣,掩飾數據,吸引品牌。這成了一些刷量博主不約而同的選擇。

    “即使我不刷,別人刷,廣告商不買我刷的10萬+,會買其他人刷的10萬+。不刷白不刷,刷了不白刷。滿足市場需求,我有錯嗎?”

    在這樣的自我辯護中,在這樣的市場中,虛假成為了正確的選擇。只有少數不刷數據的博主走向臺前,成為成功的英雄,但大多數沒有刷數據的博主,被低估,被擠壓。甚至真博主開始倒戈刷量,試圖用更快的方式走向人生巔峰。

    在新媒體上投放的廣告主,正在拿著大筆的預算走向博主,但是真實用戶關注的博主價值被擠壓,普通用戶被戲弄,真正專業的媒介公關及職業經理人被影響。

    不過,在財富即真理的狂歡中,誰會在乎手段呢?

    公眾號“阿尚叔”有些在乎,因為在個中手段中,有人盆滿缽滿,有企業被虛假蒙蔽。阿尚叔,試圖撕開虛假,去偽存真,通過專注博主數據研究,在混沌的環境中找到一片綠洲。我且分享下我的一些經驗,或許對你找到你的那篇綠洲,有所幫助。

    我將通過四個問題來闡述:

    1. 什么是博主?辨別博主的邏輯是什么?

    在我看來,博主就是有網絡上有傳播力的內容生產者,由博客而來,但現在這個含義變得更為寬泛,自媒體、網紅、KOL好像都是博主。不過,我心目中的博主,是傳遞生活方式的人格魅力體,有真實影響他人的能力。

    我辨別的邏輯很簡單,就是博主是否有真正的影響力,是否影響的是真正的自然人,而不是機器人。

    所以,要想證明博主是否數據造假,只需要從產生數據的粉絲中抽取調查即可。

    如果她的粉絲絕大多數是真實的人,那她就是真博主。如果不是,則是假博主。

    因為大多數平臺的粉絲無法一一辨別,但轉發、評論、點贊等數據,可以看到參與互動的粉絲,或者看到數據的時間流,這就成了判斷真假的關鍵。

    參照的標準就是常識。

    比如微信公眾號閱讀量上漲5萬,點贊為0,我們就認為反常識,就可以判斷有數據造假的嫌疑。

    比如微博轉發中,抽取相連轉發的10人微博ID,發現他們在同一時間,也轉發了其他相同的內容,這也反常識,也有數據造假嫌疑。

    常識,就是辨別真假博主的標準支撐。具體怎么看,我們先看看微博、抖音和小紅書。

    2. 如何辨別微博博主及抖音、小紅書博主數據造假?

    在阿尚叔的研究中,微博、抖音、小紅書都屬于開放型社交平臺,可以看到哪些用戶在評論、轉發或收藏,并且可以進入用戶主頁,這是判斷這三個平臺上博主是否造假的關鍵。

    在這里,我請大家注意,千萬不要看微博的粉絲數,參考價值極低。因為50元就能買1萬粉絲,5000塊就能成為100萬的大V。

    我們以一位微博博主為例:

    如果分析這位百萬博主的粉絲,點擊粉絲數量是無法查看完全的,而且數量龐大,分析困難。而為博主轉、評、贊的用戶,是最具代表性的高互動粉絲,借助對他們的觀察,足以詮釋微博博主數據的真假。

    但轉評贊中,因為點贊數據無法完全查看,最具有參考價值的就是轉發和評論的數據了。一般情況下,我會選擇一個博主的3條互動量大的微博數據作為參考。每條微博的分析如下:

    如果是造假的數據,你會發現:

    1、發布之后數小時后,轉發量集中爆發,轉發時間集中。

    2、評論內容高度相似,基本上是買買買或者提及某種關鍵詞,且評論時間高度集中。

    3、連續轉發或評論的10個用戶,可能在轉發過同樣的微博,或同樣內容的微博,一般自然用戶的10個人,轉發同樣的微博,是極小的概率。

    4、連續轉發或評論的10個用戶,為同一條微博點贊過。

    5、10個用戶中,原創內容少,內容沒有互動,被轉發、被評論、被點贊的數據幾乎為0。

    6、連續轉發或評論的10個用戶,頭像類似,名字難讀,粉絲數量類似,發布用的設備類似,比如不是蘋果手機,而是其他。

    比如這個連續評論的10個用戶,大家可以看下評論特征:

    于是,阿尚叔問了下某寶,有了以下報價:90元1000轉、贊數據,40元100真人評論,100個轉發+評論,是50元。

    抖音、小紅書的分析方法,與微博類似,主要通過可見的社交互動,分析博主的粉絲用戶特征。

    比如抖音,辨別抖音達人,你只能看的是評論,看內容是否類同,看評論中的抖音ID是否有異常。如下,是一位匿名處理后的一位明星的抖音賬號:

    阿尚叔抽查該明星一條抖音內容的數據:點贊9.7萬、評論3867、轉發15.5萬。我抽查一部分中間的緊挨著的評論,發現抖音ID點贊、關注、粉絲都是0,很詭異。難道是都是新注冊的號,都在這天評論了她?可疑。更何況,這些賬號,頭像模糊,特征類似。

    作為種草社區的小紅書,可以通過點贊、評論、收藏來判斷。通過點擊“收藏“”的數量,可以看到哪些人在“收藏”,她最近還收藏了什么,比如這條:

    我們發現,收藏某條小紅書的幾個用戶,同時也收藏了另一個博主的內容,這就有刷量的嫌疑。畢竟緊挨著的不同的用戶,在連續的時間內,收藏同樣的內容,這幾率非常非常低。

    通過常識,我們不僅能夠甄別微博、抖音、小紅書的博主,我們同樣可以甄別微信公號上的大博主。榜單500強上的它真的強嗎?垂直榜單50強中的她和她,到底是引領者,還是一個笑話?那么:

    3.如何甄別公眾號真假博主?

    微信公眾號上的閱讀、點贊、留言,我們不知道是真人還是機器人,而微信公眾號的留言ID又無法點擊查看主頁。在阿尚叔看來,公眾號鑒別的方法,就是在時間流上,看數據的變化。

    如果你觀察的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你可以隔30分鐘刷一下,記錄下閱讀數和點贊數,根據單位時間內點贊和閱讀的變化,看出端倪。如果這1個小時,增加了10000個閱讀,增加了50個贊,下1個小時,增加了10000個閱讀,只增加1個贊,這就是反常識。

    畢竟,普通用戶針對一篇文章的態度,差距50倍的行為影響,這種事情的可能性極低。

    但如果單位時間內,閱讀增量幾乎不變,或者點贊增量幾乎不變,也有問題。

    在這個方法論之上,市場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做即時的數據抓取,比如我一直用的領庫分鐘級監測數據,以及領庫此類別的競品:新榜、西瓜數據、清博大數據等,都可以把時間與傳播數據的變化躍然紙上。

    比如這個榜單行業50強的賬號,剛剛發布的時候,閱讀和點贊變現低迷,一個小時之后開始直線上漲,然后閱讀數和點贊量幾乎不變,在過了半天之后,閱讀量突然直線上漲,而點贊數幾乎不變,這條內容肯定有刷數據的嫌疑。疑人,當然就不用了。

    這樣的閱讀點贊數據,在公號榜單500強賬號,行業榜單50強賬號中,時有發生。因為我研究的主要是生活方式類的博主,我檢測時尚類榜單50強賬號時發現,50位博主中,至少有20位嚴重刷量。

    通過時間流的數據變化,可以判斷博主真假,同樣,通過留言的內容,可以輔助判定。比如,評論中出現的“櫻花”元素,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這種評論,你懂的。

    甄別博主真假,很多時候是一種經驗,但是這種經驗并不神秘,而是培養出來的常識意識。

    我們一般意義上,公眾號發布之后,閱讀數和點贊的增速從高到底,或許會在上下班的時間有一個高峰,這似乎成了我甄別真假的依據。直到我與多位媒介購買的負責人溝通,發現有個別公號,已經實現了模擬正常人閱讀的數據變化。通過以上數據監測,很正常,但是投放之后,發現沒有真實的引流和消費轉化。

    這就牽涉出下一個問題:

    4.依靠“常識”靠譜嗎?

    在阿尚叔看來,通過以上數據監測,可以甄別90%以上的公眾號,但是新作弊手段也在進步,常識也有打破的時候。

    一位廣告主向我吐槽,他們和一家國內牛逼的公號集團公司合作,從數據上看都不錯,但是投放之后,收效甚微。他才知道,上當了!

    我曾監測過這家公號集團旗下的一個榜單500強的公眾號,閱讀點贊的上漲曲線很正常。

    可是,多位廣告主爆料,別投他家的好,投放效果很差。

    請相信,他們在投放之前對內容、匹配度肯定有過清晰的判斷,甚至有過數據監測,但仍然在這里失手。

    畢竟,通過技術可以檢測的數據,同樣可以通過技術作弊的方式,去逃避檢測技術。數據造假技術升級,通過模擬常識的數據,完全可以逃過一劫。

    但之所以絕大多數刷量的公號沒有這樣做,核心點是因為這個技術不夠普及或者成本過高,當成本高到接近真實的成本的時候,造假就沒必要了。

    或者跳出監測數據的籬笆,我們回到數據的應用場景:廣告投放。廣告主反饋的“推薦”和“不推薦”的數據,就是更為真實、更為可靠的甄別辦法,畢竟實驗過。

    在阿尚叔看來,通過傳播數據、引流及銷量,以及多個品牌反饋的口碑數據,足以看清真假博主。

    但很多博主會自辯,博主核心任務是創造好的內容,好的圖片、文字、視頻,博主本來就不是賣東西的。可是問題來了,廣告主直接找模特、攝影師和創意文案不就行了嗎,為什么要找博主呢?

    當判斷博主的各項數據都可以造假的時候,把評估維度深化到銷量,是通過提升數據造假的門檻,極大程度過濾掉虛假的一種有效辦法。畢竟,當年電視傳播很少直接購買,而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傳播和購買只有一個手指的距離了。

    最后的話

    和很多品牌主溝通的經驗真實的價值不是唯一的標準,畢竟很多模糊的成本以及利益鏈上的博弈,導致更清晰的價值投放被擱置或者被忽略。

    而作為直接的數據刷量機構,廣告主、廣告主的媒介采購、媒介廣告公司、數據嫌疑的博主等,在人情圈子、媒介墊款、領導不合理的KPI、個別職業經理人灰色利益訴求的畸形環境中,正在讓一部分博主市場,成為不專業、不敬業、不職業的灰色名利場。

    至于真假博主,有的人不會分辨,有的人懶得分辨,有的人裝作不會分辨,有的人與造假者聯合,參與到這個越刷越嗨的惡性競爭中,成為了自己討厭的人。最終扔下一句話:“我們不刷,別人刷。大環境如此,我能怎么辦呢?”

    在新媒體上投放的廣告主,正在拿著大筆的預算走向博主,但是真實用戶關注的博主價值被擠壓,普通用戶被戲弄,真正專業的媒介公關及職業經理人被影響。【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流量造假成風的年代,如何甄別真假博主?)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流量造假成風的年代,如何甄別真假博主?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