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英特爾與紫光的合作不僅僅是優勢互補,它還是政府把集成電路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背景下的必經之路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最近國內芯片業發生了一件大事。英特爾宣布與紫光集團牽手,將聯合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這還不算,英特爾還將向紫光旗下的展訊及銳迪科投入巨資,并獲得股權。對于此事,業界議論紛紛。顧文軍的這篇評論,對此事十分看好,認為二者的合作是一條必經之路,不僅因為二者有許多可以互補的地方,比如英特爾技術架構的拓展、通信產品的研發、芯片代工的優化和中國市場的穩固都能獲得推動,而紫光在未來架構選擇、技術研發、工藝開發和市場營銷等多方面,也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亦師亦友”的資源,對其國際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英特爾與中國芯片產業同樣能夠互補:英特爾擁有領先的技術,大量的專利,眾多的高端人才;而中國擁有做好半導體制造的“基因”,Foundry產業的美好明天,充沛的工程師積累。顯然,如果這樣的合作繼續拓展開來的話,正是很多人期望看到的。

    神州秋來風景異,紫光創芯有新意。“春”的耕耘帶來“秋”的收獲。2014年9月26日,紫光集團和英特爾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一系列協議,旨在通過聯合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同時英特爾將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人民幣90億元,并獲得20%的股權。(這一股權交易有待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準)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產業,尤其是一個國際競爭的高科技產業,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必須走開放、合作、聯盟的路徑。長久以來,國際上領先企業之間相互投資、合作、聯盟的消息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而國際龍頭企業和國內企業的策略合作、股權投資確是“人間難得幾回聞”。在創芯路上獨自前行也是多年來導致我們“為芯消得人憔悴”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天,紫光和國際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之間的深度合作就是去探索“攜手、合作、同行”的創芯之路,而這條路更是在當今政府把集成電路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背景下的必經之路。

    “落后就要挨打”。回首往昔,當我們把合作的雙手伸向國際友商時,我們得到的是蔑視的眼光;當我們把合資的意愿告知全球巨頭時,我們得到的是冷酷的拒絕。而軌跡從紫光這里發生了改變:這是第一次國內的芯片企業和國際巨頭在這樣的高度上平等地合作!“英”“紫”颯爽:英特爾有了紫光這樣一個在通信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合作伙伴,對其技術架構的拓展、通信產品的研發、芯片代工的優化和中國市場的穩固都有巨大的推動意義;而通過和英特爾的深度策略合作,紫光不僅可以得到英特爾相關技術的授權,也得到了這樣一個國際巨頭的策略支持,在未來架構選擇、技術研發、工藝開發和市場營銷等多方面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亦師亦友”的資源,對其國際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國際化的產業需要國際化的資源,對集成電路而言更是如此。紫光走上國際舞臺,也標志著中國芯片產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開始扮演重要力量。今天紫光邁出一小步,確是中國芯邁出一大步!

    紫光邁出堅實步伐的背后是中國。展訊和銳迪科總市值為26.87億美元,按照英特爾入股的價格來算,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的市值大約為73億美元!短短一年,溢價高達172%。高溢價的背后就是產業整合的力量,是龍頭的力量,是中國芯的力量,更是中國的力量。當然僅從投資角度來看,英特爾也不會虧損!紫光芯片公司在國內上市后,市值短期將會達到600-800億人民幣,長期將會超過1000億人民幣。

    誠然,隨著紫光在通信和高端技術上的進步,英特爾的入股會引發安全或者自主一類的話題,但相信“國字號”的紫光肯定會處理好相關事宜,在“借力世界資源”和“發展民族產業”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在“融入世界”和“服務中國”之間達到完美的契合。隨著國家大基金和多個地方政府基金的成立,中國芯走出去會越來越多,國際上現在就有一些針對中國資本入資、收購國際企業的雜音,比如限制中國企業的投資或者并購。但我想我們以開放的心態,促進開放的合作,肯定能帶來開放的成果。世界融入中國,中國才能融入世界!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芯逐漸走向世界,相互投資,相互合作的案例也會與日俱增,如何“與狼共舞”,這更將期待紫光在“引進來”與“走出去”上的探尋和經驗。

    今天英特爾通過投資國內芯片龍頭的方式發展芯片技術,通過合資的方式在中國發展,無疑給眾多外資企業在新的格局下在中國如何發展開了一個好頭,這更具深遠的啟迪意義。曾幾何時,多少家國際巨頭在國內的發展全部都是獨資,在中國的工廠只是別人的一個“跨國車間”,根本就不帶我們的產業玩!除了貢獻那菲薄可憐的個人所得稅和虛無縹緲的GDP之外,對中國產業的貢獻幾乎為零,反而卻通過對國內資源的充分利用更加“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占領中國市場。之前我多次演講時,講到國際企業在華的策略:1.0的時候是“占市場”,2.0的時候是“搶資源”,而時至3.0的今日,則必須“共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分享中國經濟大發展,共創美好未來。而英特爾作為全球半導體的龍頭,敢于開創新思路,開啟新模式,絕對是值得贊許的!最近聽聞包括Global Foundry和UMC在內的幾家國際半導體大公司,都準備在大陸建廠“借東風”,在中國產業迫切希望和國際產業合作的新格局下,是走以前“獨資獨自占市場”的老路,還是開啟“合資合作求共贏”的新篇章,我想英特爾無疑給了“前車后轍”的答案。

    對英特爾而言,和紫光攜手,“開啟了英特爾在中國發展的新篇章。展示了英特爾對中國的承諾,支持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當然英特爾是否真正支持中國產業發展,還要看接下來的實際動作。行勝于言,除了芯片設計,英特爾還可以做得更多!在芯片制造上,英特爾和中國產業也有著眾多互補的地方:英特爾擁有領先的技術,大量的專利,眾多的高端人才;而中國擁有做好半導體制造的“基因”,Foundry產業的美好明天,充沛的工程師積累。而如果英特爾可以和中芯國際等國內制造龍頭深度合作,和國內的代工業一起提升半導體制造技術和規模,這將是英特爾在中國的又一篇章和高度。這樣在IC而言,Intel才能在I中貢獻更多,China也能在C中貢獻更多,詮釋新時代的IC新定義!我期待著這一天!

    金秋喜事多,這個秋天不僅紫光,中國芯有著諸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收獲:9月15日,中芯國際宣布完全自主研發的38nm NAND閃存工藝已經準備就緒,憑此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可為客戶生產NAND產品的代工廠,為國家思考存儲器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9月20日瀾起科技宣布其DDR4內存接口套片已成功通過英特爾公司的認證,完全支持基于Intel Xeon Processor E5-2600 v3系列的服務器平臺。瀾起科技和另外一家美國公司占據了超過市場90%的產品認證。同樣是英特爾,對瀾起的評價是“此次成功認證將進一步鞏固瀾起在內存接口領域的領先地位。”巧合的是,英特爾也投資過瀾起科技,而英特爾會否投資私有化后的瀾起科技?你知他知我不知:)9月26日海思半導體與臺積電合作,已成功產出業界首顆以FinFET工藝及ARM架構為基礎之功能完備的網通處理器。

    晴空一鶴排云上,直引創芯到碧霄。和英特爾合作,是紫光邁上世界的第一步,絕不是最后一步;和國際龍頭公司深度、平等合作,紫光是第一個,絕不是最后一個。紫光在路上,中國芯在路上!

    【IT時代周刊編后】雖然在移動芯片領域暫時落后,但英特爾一直在追趕當中,這次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就是他們走的一步十分高明的棋。好處這篇評論已經說得十分詳細,因此不再重復。從年初到現在,在國內市場上,4G手機的出貨量已高達數千萬臺,這其中高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其引發的反壟斷調查,也成為籠罩在其上空的陰云,如今其更面臨著近百億人民幣的巨額壟斷罰款單,因此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會有更多的芯片廠商獲得國內4G市場的“饋贈”,這其中有聯發科、Marvell、展訊,當然也包括英特爾在內。雖然英特爾一直在尋找蠶食高通的機會,不過在移動芯片的成本、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的建設上,仍存在著不小的難度,不過資金充足的英特爾,移動芯片的腳步似乎越來越從容不迫,誰又能說他們的移動芯片一定不會起來,從而改變這塊業務在英特爾內部的權重呢?【責任編輯/劉佳慶】

    顧文軍,電子產業知名觀察家,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英特爾與紫光的合作不僅僅是優勢互補,它還是政府把集成電路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背景下的必經之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