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四大因素促使張亞勤們跳槽中國民企,跨國公司不再性感

    【IT時代周刊銳評】與2004年唐駿離開微軟時外界的震驚相比,人們對微軟高級副總裁張亞勤的離職,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更好的歸宿。從孫振耀、李開復,再到林斌、雨果·巴拉、劉允、喻思成、吳恩達,跨國公司中國管理層大動蕩,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下滑,是趨勢使然。


    首先,早期以市場換技術的年代,跨國公司是身份及福利待遇的象征。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超國民待遇的終結,以及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的待遇差距在縮小,甚至被中國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趕超。跨國公司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8月5日,微軟宣布對諾基亞進行大規模裁員。小米員工就借此秀了一把“優越感”:“好幾個諾基亞的朋友想來小米求職了。我問他們,大N記走下坡路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什么拖到被裁了才想起找新工作? ”

    其次,對絕大多數跨國公司中國區高層而言,盡管他們聰明絕頂,在技術上或管理上出類拔萃,若不挪動,全球副總裁就是他們的職業終點。況且,跨國公司在華職業經理人,不少是虛職,還有一個藍色眼睛、金色頭發的人在身邊制約和監督。再加上跨國公司流程繁瑣,重要決策需要層層上報,影響效率,這種管理機制并不適合中國市場。加入制度更加靈活的民營企業,有望將其職業生涯帶上新的高度。

    再次,今年棱鏡門事件曝光以來,中國對與信息安全相關的跨國企業格外敏感。為了尋求內外平衡,中國政府加強了反壟斷力度,高通、微軟紛紛涉案,處在風口浪尖。中國還掀起了一場“去IOE化”運動——在企業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跨國公司在中國不再閉著眼睛掙錢,做生意的難度越來越大。最近有消息稱,大量的跨國公司正在撤離中國。在此等環境下,跳槽無疑可先發制人,掌握主動權。

    最后,中國市場關系復雜。外資企業遭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隨波逐流就很難打開市場,隨波逐流則面臨著巨大的商業風險,IBM曾在這一點上吃過虧,導致公司上下焦頭爛額。對跨國公司大中華區高層而言,他們的位置并不好坐,加盟中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責任編輯/馮敏】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四大因素促使張亞勤們跳槽中國民企,跨國公司不再性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