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6點早報】由區塊鏈產生的大部分幣都將歸零

    不存在Token經濟;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技術能把一切都顛覆了,也不能改變金融的本質;防止虛假區塊鏈成為金融犯罪的外衣,防范ICO成為割韭菜的工具,也要警惕Token成為迷惑大眾的偽概念

    近日,北京金融局局長霍學文在中國金融博物館針對防范金融風險和金融犯罪,圍繞區塊鏈熱點拋出九大問題。

    霍學文分析稱,“看到一批一批被割韭菜的受害者很痛苦,同時我們也思考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把聰明才智用在割別人的韭菜上?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人寧愿被割韭菜?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愿意相信翻五倍、翻十倍甚至翻一千倍的存在。但凡讀一讀荷蘭郁金香泡沫、君子蘭泡沫,但凡知道股市泡沫,為什么還要有人去相信‘美麗’的傳說。”

    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郭大剛亦表示,目前看,詐騙行為已經不僅僅是ICO(首次代幣發行)形式了,更多是打著區塊鏈幌子開展的非法集資、集資詐騙、跨境詐騙、跨境傳銷、逃稅、跨境洗錢、非法經營等犯罪活動。

    霍學文對此提出九大問題:

    第一,不存在Token(通證)經濟。

    什么是區塊鏈、比特幣、ICO和Token? “看問題要還原事物的本質。不能為了發ICO找理論依據,去人為制造不存在的東西。”霍學文指出,如果按照業務層、業務支撐層、技術底層、制度保障層審視,ICO是業務層,是非法的,BitCoin(比特幣)是業務支撐層,Blockchain(區塊鏈)更多是技術底層方案,整體而言缺乏金融制度保障層,這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

    目前國內幣圈有個新說法,就是把Token定義為“通證”,并認為“通證”可代表人類社會的一切權益證明,從身份證到學歷文憑、積分、卡券,從貨幣到票據,從股票到債券。加密數字貨幣或代幣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Token,通證是下一代互聯網新經濟的關鍵。“代幣經濟”亦相應地變身“通證經濟”。

    霍學文對此分析稱,Token是什么?英文翻譯過來叫“令牌”,就是密碼,就是一串動態數字密碼。在辦理銀行業務的時候,銀行給你一個U盾,U盾里的每隔一段時間不斷變化的數字密碼就是Token。“沒有那么神秘。Token不是貨幣,也不是有價證券,更不是什么‘通證’,也沒有不存在什么‘Token經濟’。”

    在業內看來,“通證”的提法只為了規避監管禁止的“代幣和虛擬貨幣”。換而言之,只是代幣、虛擬貨幣換了個“馬甲”。

    第二,Token價值何在?

    霍學文指出,既然Token就是密碼,密碼本身就是一串數字,有價值嗎?“密碼如果不跟密碼背后的東西關聯,它就沒有價值。也就是說,Token有沒有價值,完全看它背后的東西有沒有價值。”

    他舉例說,如果我拿一張紙上面寫著“你好”這兩個字,它沒什么價值;但如果是偉大的書法家寫的,一定有價值,如果是王羲之寫的,那就更有價值。“是‘你好’這兩個字有價值?是這張紙有價值?是這個符號有價值?還是它關聯背后的東西有價值?”霍學文反問道。

    他進一步解釋稱,有觀點稱可以把一切數字化;但是當把一切數字化之后,產生的那個東西并不是價值,頂多是憑證,其后面關聯的實質才有價值。“現在大家都去炒ICO,但ICO本身的價值卻沒人去關心,ICO背后的東西是什么也沒人去管它。比如,當荷蘭郁金香泡沫的花朵球莖被人吃了以后,大家忽然發現手里的那些紙沒有價值了,于是泡沫破滅了。所以我認為Token是否有價值,就得重新思考,否則就會受騙上當。不要ICO不吃香了,就換一個Token的馬甲,本質是一樣的。”

    第三,他們的價值來源于什么地方?

    霍學文指出,如果開發的那個產品沒有價值,ICO何談價值?現在很多ICO發行人根本就不開發產品,扔出一個自己都不相信的白皮書,只要花高價請大V背書,送到ICO交易平臺讓大家炒就完事了。所以很多人發幣,發的是虛假概念,是空氣幣。“這是存心騙人,怎么會有價值呢?”

    第四,區塊鏈能顛覆一切嗎?

    針對有觀點認為區塊鏈能顛覆一切,能顛覆金融、交易所,甚至社會結構,是世界上下一個或者說人類賴以生存的技術。霍學文回應說,就以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頻率和強度,目前的區塊鏈是無法支撐的。“區塊鏈十分鐘才能完成一筆,但交易所每秒鐘交易幾百上千筆,怎么可能顛覆高頻交易的證券交易所呢?”

    他強調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技術能把一切都顛覆了。“技術是形式,也構成一部分內容,但是技術絕不是內容本身。所以技術顛覆不了內容,也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一定要防止虛假區塊鏈成為金融犯罪的外衣,防范ICO成為割韭菜的工具,也要警惕Token成為迷惑大眾的偽概念。”

    第五,區塊鏈真的去中心化嗎?

    霍學文稱,業內有一個概念翻譯錯誤,是比錯誤本身還要嚴重的錯誤。區塊鏈中特征中的英文表述“decentralized”(中文翻譯:分散、去中心化)的本意不是所謂的“去中心化”,準確地講,是“分散”的意思,是一種“降維”,類似于《三體》里的“降維”概念。

    他解釋稱,很多經濟運轉是中心化的,互聯網出現后,P2P(點對點)的直連,讓很多降維的“社群”成為了經濟元素,大家都想說了算,不可能,怎么辦?不能武力打架,計算機工程師們就開發出了用算法來維持秩序;怎么保證我的東西永遠歸在我名下,所以有了加密,就是上個鎖(lock);把一段時間的交易打個包就形成了區塊(Block);把不斷連續進行的交易用不可逆(不可逆就不可篡改)的時間串起來,就形成了鏈(Chain);區塊鏈就是由多人共同維護的不可逆(不可篡改)的公開賬簿,這就是區塊鏈的通俗理解。“所以把區塊鏈簡單理解為‘去中心化’,其實是翻譯錯誤,也是不準確的。區塊鏈對社會更大的作用是信用體系構建,是存托證明,能夠在小范圍之內構建信任——在一個私有鏈上構建信任,在一個聯盟鏈上構建信任,在一個公共鏈上構建信任。凡是信任缺失的地方,區塊鏈都能通過構建信任傳遞價值。”霍學文說。

    第六,區塊鏈能顛覆交易所嗎?

    霍學文強調,以現在區塊鏈現有速度,還遠不能顛覆現有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但是,會對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公信力、反欺詐發揮很好的作用。因為,交易所不僅僅是交易,更多是市場的規則如何透明、公平、公開,如何抑制欺詐,如何消除信息不對稱,如何通過第三方公共服務來提高交易的效率,如何構建市場監管規則來支撐業務的公平。“區塊鏈并沒有改變交易所的本質,但是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

    第七,基于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安全性可靠嗎?

    在霍學文看來,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交易,大多依賴于交易平臺的身份認證,諸多虛擬資產被盜的案例,說明還是擺脫不了傳統風險。如果完全依賴區塊鏈加密密鑰控制資產安全,“密鑰本身丟失,那存在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也就丟失了。”

    郭大剛補充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賬證相符的效率問題,但是并沒有解決賬實、證實相符的問題,也就沒有解決數字資產真實性的問題。技術安全更是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過程,不存在絕對的安全。“當前,量子計算發展迅速,一旦成熟,現有數字資產的加密強度就遠遠無法保障安全,區塊鏈安全問題需要理性面對。”

    第八,ICO是怎么發出來的?ICO可信嗎?

    霍學文表示,所有發行的ICO除了自己編代碼發的,基本上都是利用以太坊ERC-20標準ERC2.0的智能合約發出來的,已經可以實現ICO的發行比寫一篇ICO的文章更容易。“到目前為止,以太坊最大的功效就是發ICO,它的本質缺陷是以太坊沒有辨識真偽ICO的功能。所以,如果ICO真的可靠,分叉是怎么出來的?如果規則和算法起作用,就不可能有任何分叉,分叉就意味著‘操縱’。如果一個幣能夠被一個人操縱,這種情況下的可靠性,可想而知。”

    第九,ICO合法嗎?

    對于業內有觀點認為,美國把ICO納入證券監管,等于ICO合法化。霍學文對此反駁說,“這樣理解是完全錯誤的。美國將ICO納入證券監管,那么未經核準而在美國發行ICO就是違法的,重者判刑,也等于宣布濫發ICO的死亡。美國證監會已經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調查期。”

    他進一步舉例說,現在對傳銷也是有監管的,“能說傳銷合法化了嗎?北京金融工作局也負責對非法集資和非法金融活動的監管,能說承認非法金融活動嗎?”

    對于中國有沒有可能做出類似美國的ICO監管政策。霍學文強調說,“到現在為止,國內還有人幻想通過把ICO納入監管,來試圖把ICO合法化。事實上,ICO已經被納入非法金融活動的監管,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

    2017年9月4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文明確了ICO是非法公開融資行為。“大家不要相信ICO的神話。關于ICO行為已經定性,參與者是共同犯罪。”霍學文說。

    今年美國已經有案例對區塊鏈欺詐進行起訴,日本也已經開始禁止交易所對ICO的交易。“全世界誰都不會容忍拿ICO來欺騙金融消費者。為什么那么多人夜里三點鐘都不睡覺,大聲地喊要趕緊割韭菜,再不割就晚了?”他反問道。

    一般認為,面向特定領域特定機構的聯盟鏈(類似熟人圈)或私有鏈不需要幣。但是公有鏈由于一直未解決商業模式和激勵問題,很難沒有幣。但是公鏈作為面向社區的平臺,是松散的、可以隨意加入退出的組織形態,其公司化經營很難,更別說發幣融資之后能建立何種財務約束機制。

    那么在區塊鏈的公有鏈中,是否會禁止Token?霍學文回應稱,“如果說一項技術非得發幣才能夠存在,那到底以誰的幣為準,發出的幣到底有什么用?如果不兌換法幣,那就什么都沒有。區塊鏈如果不擺脫發幣困境,就永遠找不到合法落地的機制,也就理所應當會被完全禁止。”

    比特幣圈一位業界資深人士此前亦告訴財新記者,總體而言,比特幣、以太坊、EOS等本身都不代表區塊鏈技術在現實場景的真正技術應用。區塊鏈被譽為第四次新技術革命,但究竟會給傳統產業帶來什么樣的革命性變化,是否一定要綁定幣,現在下判斷還為時過早。【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為何大部分幣將會歸零?)

    來源:金評媒區塊鏈內參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區塊鏈】半年報探營262只區塊鏈概念股成色:集體避談相關收入
    【觀點】區塊鏈是不是偽命題?未來何在
    中國第一批區塊鏈科班學生將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畢業
    【區塊鏈】爭搶“頭名”身份 區塊鏈服務商跑馬圈地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