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打車正式進入上海,高價補貼的策略著實給滬上的朋友帶來一份份驚喜。
周末陪女友去商場,她說:“我用美團打個車吧,特別優惠。”這幾天她連續收到短信通知:美團打車助您出行無憂,前4程單單立減12—14元;美團打車恭喜您成為特權大使,領取3×12元周五—周日立減券,帶您嗨遍全魔都;辦公室同事也暢談起美團打車的話題,“我回家省了14塊”“我來單位只花了一塊五”……
一夜之間,沉寂已久的打車話題重新成為人們的談資,不過主角不是滴滴而是轉向了美團。作為TMD中的兩員,美團和滴滴(另一個T是今日頭條)無疑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后起之秀和超級獨角獸,程維、王興儼然成為明星企業家,二人關系也微妙復雜,既有烏鎮煮酒談笑論天下也有忌憚彼此相愛又相殺。
正如此次王興高調進軍上海,亮出補貼大戰,勇奪出行市場,程維也毫不猶豫迅速予以有力回擊,在滴滴App或手機短信上,到處可以看到諸如“滴滴打車,下班打車低至0元!越打越便宜,前4程依次立減9、10、11、12元!”的信息。
大打價格戰在互聯網企業發展史上并不新鮮,僅在出行市場,數年之前的滴滴和快車就已經上演過白熱化博弈,盡管如此,在短期之內依舊為普通用戶所樂見,畢竟打車便宜了——這也是讓人欣喜、帶動狂歡、炒熱話題的根本所在。
然而,這樣的光景能持續多久?見慣了價格補貼套路的中國用戶,已然明白一切的補貼競爭終將走向巨頭的壟斷,那么此次美團再掀價格戰,是一時狂歡還是平分秋色,最終打破出行市場一家獨大的格局,形成彼此制衡的競爭之勢?
按照王興的說法,美團打車已經在進入城市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價格支撐而起的市場必然需要大量的后續補貼,這對美團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和包袱。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作為超級獨角獸的美團,近期意欲在香港尋求上市,高調開拓出行市場,果真是為延展戰略基本盤還是有意炒高公司估值,需要觀察后續的“增值行為”。
與此同時,憑借價格補貼狂飆猛進,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正如滴滴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近日發文所稱:“補貼畸高會帶來黑產和刷單,這會對整個出行業造成巨大創傷;同時允許大量外牌車涌入,不做安全排查,更是災難性的風險。”
眼下,價格補貼激戰正酣,性格剛猛的王興看似志在必得,作為普通用戶,筆者樂見出行市場呈現競爭態勢,但僅靠高價補貼恐怕難以為繼,最終的方式還是要走向服務與安全,無論美團還是滴滴,這都是它們的未來之路。【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打車補貼戰再起 是一時狂歡還是格局再造?)
來源:IT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