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騰訊終結育碧三年抗戰,維旺迪攜20億歐元離場


    2015年底傳媒巨頭維旺迪開始了對于育碧的惡意收購,發動“閃電戰”的維旺迪迅速蠶食育碧。

    育碧創始人Guillemot兄弟回憶起維旺迪的“宣戰”時表示他們感受了維旺迪的“全面入侵”。不愿低頭的高盧雄雞隨即開始了拉鋸戰。

    在這場資本游戲的最后,逼退維旺迪的“白衣騎士”中卻出現了騰訊的名字,再度引發了聯想。你方唱罷我登場,維旺迪導演的這場大戲或許仍未結束,動視暴雪與育碧之后,他們或許又有新的目標。

    維旺迪的“資本游戲”

    成立于1853年的維旺迪原名通用水務公司,曾經獲得巴黎的50年特許供水權,是全球最大的水務公司之一。從1980年開始,當時的CEO Guy Dejouany開始通過大肆收購進軍能源、建造業、運輸業等其他產業。

    1998年后通用水務公司收購了摩洛哥電信、哈瓦斯通訊社等多家公司,正式進軍數字媒體領域,并正式更名。令游戲公司們談虎色變的“維旺迪”就此誕生。

    在當時維旺迪的收購名單中,有一家公司不得不提,那就是哈瓦斯通訊社。哈瓦斯通訊社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世界第一家通訊社,也是法新社的前身,維旺迪看中了其廣告和傳媒業務。

    但這筆收購也是維旺迪進入電子游戲行業的開始,哈瓦斯在1998年低價收購當時屬于CUC的游戲公司雪樂山,而日后大名鼎鼎的暴雪當時屬于雪樂山。維旺迪鬼使神差地獲得了兩家實力強大的游戲公司。

    雪樂山不僅是優秀的游戲開發商,同樣也具有一定的發行能力,《半條命》正是由其發行。而當時暴雪已經制作了《魔獸爭霸》與《暗黑破壞神》兩個大熱的游戲系列。

    維旺迪的強硬手腕也在這個時間段初見端倪?!鞍倌昀系辍惫咚垢拿?,名稱使用權被“奪走”,雪樂山的游戲開發部門解散,僅保留發行業務。暴雪此時也受到波及,團隊領導人頻繁更換,與維旺迪的游戲戰略相左的北方暴雪(《暗黑破壞神》系列開發商)四位領導人在2003年集體離職。

    “四巨頭”的離開導致人心渙散,從北方暴雪出走的員工達到30人之多,這批元老重新建立了旗艦工作室,推出了《暗黑破壞神》精神續作《火炬之光》。

    在2002年,風險投資凈虧損233億歐元的維旺迪進行了重組,與通用公司共同成立NBC環球之后,維旺迪再次走入上升通道。2004年,暴雪的《魔獸世界》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成為傳媒巨頭的維旺迪把“魔爪”伸向了另一個游戲大廠動視。

    2007年,維旺迪合并動視、維旺迪游戲(當時暴雪母公司)兩大廠商,使其一舉超過EA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吸引了大量資方的目光。

    哈瓦斯、暴雪、環球影業等都是維旺迪“資本游戲”的一部分。頻繁的拆分、重組、套現,讓被收購的公司苦不堪言,但對于維旺迪來說,錢才是硬道理。


    獨立的動視暴雪“打臉”維旺迪

    2013年,“時運不濟”動視暴雪面臨著多線危機,動視旗下IW工作室核心成員出走,《使命召喚:幽靈》被看衰;《暗黑破壞神3》遭遇口碑危機;《魔獸世界》“榮光不再”;投資巨大的“泰坦計劃”難產。

    在2007年合并后,《魔獸世界》和《使命召喚》兩大支柱支撐動視暴雪股價走高,但是進入2013年后走勢已經放緩。而當時急需現金彌補經濟漏洞的維旺迪開始出售動視暴雪的股份。

    深受維旺迪之苦的動視暴雪也在計劃贖身,最后動視暴雪與其背后的ASAS II LP投資集團花費了近82億美元回購了大部分股權,維旺迪的占股由61%下降12%,退出動視暴雪董事會。

    頗具戲劇性的是,在動視暴雪“獨立”之后,隨著《爐石傳說》與《守望先鋒》的大熱,動視暴雪的股價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上漲了4倍。

    被“打臉”的維旺迪不得不正視電子游戲的潛力,但是要滿足這只巨無霸的胃口并不容易,動視暴雪的飛速成長讓維旺迪沒有后悔藥可吃,最合適的獵物莫過于他們的法國“同胞”育碧。

    育碧在2013財年虧損4930萬歐元,《看門狗》和《全境封鎖》等高投資游戲接連跳票。2014年發售的《刺客信條:大革命》、《看門狗》等大作使得育碧在2014年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1.127億歐元,但是這兩款大作本身的優化、BUG以及服務器問題使得育碧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

    《刺客信條:梟雄》和《看門狗2》的銷量相比前作幾乎腰斬,育碧在這幾年中深受“預告片大廠”、“土豆服務器”等諸多嘲諷。

    維旺迪因此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在2015年,維旺迪突然宣布將對育碧進行持續性收購,這也為維旺迪與育碧長達3年的拉鋸戰拉開了序幕。


    維旺迪與育碧的3年拉鋸戰

    根據法國法律,如果維旺迪在育碧的持股超過30%,他們就可以發起收購。維旺迪為了這場收購售出了其手中剩余的動視暴雪股份,換取了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

    維旺迪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育碧的子公司Gameloft,曾經憑借高畫質等優勢在手游發展初期風光無限的Gameloft在2014、2015年增速明顯放緩,在維旺迪的金元攻勢下,股東們紛紛松口。2016年中旬,收購完成,Gameloft創始人兼CEOMichelGuillemot與全體董事會集體離職。Gameloft全面轉向免費氪金手游開發。

    讓育碧創始人Guillemot兄弟頭痛的不只有Gameloft被收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維旺迪在育碧的持股已經超過20%,Guillemot兄弟即將喪失控制權。

    育碧開始了與維旺迪的長期對抗,育碧與法國投資銀行Bpibank的股票回購計劃達成,400萬股票回購使得Guillemot兄弟的占股提高了3.2%,解了燃眉之急。此后育碧尋求了加拿大等各國的資方與維旺迪對抗。

    另一方面,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 在媒體上開始活躍起來,批評維旺迪不懂游戲,描述了被收購的育碧將如何變成一個生產流水線產品的賺錢機器。對于擁有大量海外工作室的育碧來說,一旦被收購,第一個動刀的必然是他們。

    動用輿論優勢“賣慘”的育碧迅速占據了道德高地,在steam上出現了不少“購買游戲反收購”的評論。

    育碧同時也計劃通過發放員工股份的方式來對抗維旺迪,對于員工數量破萬的育碧來說,員工股將成為這場惡意收購的絆腳石,但是當時維旺迪已經擁有了超過20%的投票權,這一計劃最終流產。

    在媒體上標榜“獨立”的育碧自然不是逞口舌之快。在收購危機出現之后,育碧的游戲開發效率確有提高,在推出了《刺客信條:起源》、《看門狗2》等高口碑續作之外,《彩虹六號:圍攻》、《全境封鎖》等服務型游戲也取得了成功。同時《光之子》、《世界大戰:勇敢之心》等獨立佳作也相繼推出。

    育碧對抗維旺迪惡意收購逐漸變為一場玩家意志與資本家的大對抗,但是僅僅賣游戲或許依舊對抗瘋狂的逐利者,育碧依舊需要找到“白衣騎士”。

    2018年3月21日,維旺迪終于松口,育碧、育碧創始人Guillemot 兄弟、騰訊和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斥資20億歐元買入維旺迪手中全部的育碧股份,同時維旺迪5年內不得再收購育碧股份。

    這一場肥皂劇終于結束。而維旺迪是輸家嗎?在這幾年的對抗中,維旺迪總共花費了近7.5億歐元,這次退出將為他們帶來巨大收益。

    從這場大戰中脫身的維旺迪或許又在尋找新的獵物。

    騰訊是下一個維旺迪?

    在維旺迪退出之后,網友們的目光又移到了騰訊上,獲得育碧5%股權的騰訊會成為下一個維旺迪嗎?

    實際上,騰訊與育碧的合作早有端倪,育碧手游宣布登錄微信小程序就是一個伏筆。騰訊不會在本次投資后獲得董事會席位,他們也宣布不會增持,這與維旺迪的態度截然不同,更大程度上是合作伙伴關系。

    騰訊Wegame需要大量優質單機游戲為其背書,此前引入《堡壘之夜》和大量獨立游戲就是一手準備。育碧在國內核心玩家群體中的影響力不小,同時又手握多個自帶粉絲的服務型游戲,騰訊自然需要這個盟友。

    育碧同時也眼饞中國市場,他們為發售多年的《刺客信條》系列全部追加中文就是他們向中國市場示好的表現,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聲稱他們與騰訊的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加速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育碧與騰訊的聯手更像是各取所需。讓剛剛“虎口脫險”的育碧松口氣吧,別魔化騰訊了。【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騰訊終結育碧三年抗戰,維旺迪20億歐元離場)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騰訊終結育碧三年抗戰,維旺迪攜20億歐元離場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