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采訪像是一場又一場的“洗腦”。
當這些新入局區塊鏈的媒體人被問及“為何進圈”時,所有人都對新浪科技反復強調“區塊鏈真正的未來可能會發展成類似Windows,移動的iOS或者安卓的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遍布全球,呈分布式,所有人都可以和它互聯、交互,所有人都是中心。
確實,當以太坊、智能合約和以太貓游戲出現,不斷尋找新方向的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曾經互聯網原始時期臺式電腦上最簡單的游戲,比如俄羅斯方塊、彈珠之類,當人們用創新的思路去看這一個小小的苗頭,區塊鏈突然成了人們口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后第三個接替的“大系統”,也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未來。
而身邊一夜暴富的故事更是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如果一個年賺一千萬的人告訴你一個方法,這樣做可以每年賺100萬,你為什么不信?”耳朵財經潘海祥這樣對新浪科技說到。
“追的就是風口,為什么不呢?”
加入“鏈圈”,把“IT耳朵”轉型做“耳朵財經”,在潘海祥看來是“天意”。
“過年的時候,我電腦的硬盤突然損壞了,過去一年跟IT耳朵相關的東西,包括Logo、財務數據、個人合同、股東協議什么的都沒有了,天意讓我重頭再來。”
潘海祥2014年知道比特幣,2016年中旬去上海參加IBM活動,采訪超級帳本的全球董事,第一次知道區塊鏈。“當時也是記了滿滿兩頁紙,最后一篇沒寫,因為聽不懂。就記住一句’在金融、物流、交通等領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應用’。”
首次有所動作,是在今年1月24日,潘海祥開了個微信小號,嘗試做區塊鏈內容。1月28號,微信號推出“區塊鏈108將”系列文章第一篇。
當時有個“大哥”對潘海祥說,“你All in 區塊鏈,我給你100萬。”
潘海祥花了兩個小時仔細思考了這件事,決定“All in區塊鏈”,IT耳朵全面轉型耳朵財經。
當他向公司宣布這個決定時,得到了團隊所有人的反對。“當時大家都認為,我們在慢慢好轉,應該繼續堅持下去。但是我說,必須轉型,給我兩個月時間,你們會看清一切。現在大家都認同我的當時決定,他們都覺得我抓住了機會。”
可是當初說要給他一百萬的人,最終并沒有投錢。雖然如此,潘海祥仍然感謝那位大哥。
潘海祥說自己跟100萬有緣,每一個人說給他100萬的時候,都是他“人生轉折點”。第一個說給他100萬的人,喊他來北京創業,潘海祥就把工作辭了來北京創業,后來那一百萬沒拿到;這一次轉型也同樣。
“你聽沒聽過那個故事,就是船翻了,一個人在水里持著木頭等上帝來救他,然后先后來了三艘船,他都沒有上船,說上帝會來救我的,最后他死了見到上帝,上帝說,我已經派船救了你三次了。這兩個說給我一百萬的人,我認為都是上帝冥冥之中安排人過來告訴我,你該轉型了,你該往哪走了。”
找投資時,一位圈內知名投資人建議潘海祥和另一位70后資深媒體人搭伙干活,被他拒絕了。
“我跟70后合作過,不是特別搭配。投資人是好意,想讓更厲害有經驗的人加入,但是我感覺我比較適合85后吧。這個圈子也是這樣,周圍都是85到95年之間的。”
那么,轉型后的耳朵財經,成了嗎?
潘海祥告訴新浪科技,耳朵財經在全國大數據區塊鏈媒體排第四,新榜最新排名第二,科技總榜排第15。他認為,現在的耳朵財經可以稱之為“區塊鏈頭部媒體”,但是在智能行業,曾經的IT耳朵只能算第二梯隊,轉型讓自己“一下子領先了一個身位”。
至于融資,新浪科技最初與潘海祥約訪時,他正動身去上海見投資人;采訪時,他看了一眼地上的黑色背包說“快簽約了,協議就在那里,但投資人不是上次見的那位”;發稿前夜,耳朵財經推送了數百萬天使輪融資的消息。
“鏈圈瞬息萬變,每一天都會有變化”
與潘海祥外放的狀態不同,深鏈財經(以下稱深鏈)的王鵬雖然是92年的,狀態看上去卻更為老成,微信頭像被團隊同事集體吐槽像“40歲大叔”,說話風格也呈現“四平八穩”的狀態。
王鵬是3個月前開始關注區塊鏈的,自稱之前“從未想過創業”,“機緣巧合下”,遇到幾個朋友,開始關注區塊鏈,在行業里調查一番后,決定入局。
深鏈財經三個聯合創始人都是新京報記者背景,加上王鵬個人曾經給梅花天使創投吳世春做助理的經歷,有助于深鏈財經在1月底融到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
深鏈的辦公室設在亮馬橋的琨莎中心,“這里風水不錯,以前聚美優品就在這個樓下。”
在內容這塊,深鏈主攻區塊鏈深度報道,包括話題性人物,對有問題的公司進行調查報道等等。深鏈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朱星曾在新京報做過四年多調查報道記者,在調查報道早已式微的今天,團隊領導層有這樣的基因已屬不易。但4年半的經驗也讓人感嘆,曾經十多年調查報道經驗的老記者也不一定做副主編,跟那個時代相比,現在大家著急多了。
“本來我們以為可以輕松拿下這個市場,但是目前來看,因為后面入場的確實太多,導致整個圈內的信息量爆炸式增長,所以你的作品想要出來,就變得更難。”
鏈圈現在普遍缺人,不管是媒體招記者,還是投資界找人投項目,表現就是“區塊鏈行業的記者,或者是其他人才都會比其他行業的工資會開的高一點”,而且“整個資金流向的主動權也發生了變化。”
在王鵬看來,以前是項目去求著基金,投錢給自己,現在變了,基金求著創業者,希望能得到分額。
“但是最近,這個狀態又在慢慢回調,逐漸回調到理性的雙向選擇的狀態,但是這也就證明了整個區塊鏈行業真的是瞬息萬變,每一天都會發生新的變化。”
和王鵬、潘海祥相比,86年的佟揚算“資深媒體人”了,曾在網易負責移動互聯網頻道。對于佟揚來說,追風口是業內常態。
“我們不賣文章,只賣廣告位”
身處科技頻道多年,比特幣售價100元人民幣的時候,佟揚就聽說過“玩幣”,當然,那時的她并沒有買。她對“區塊鏈”聽說的也比較早,后來因為火幣網認識杜均,但真正入圈,是杜均托她給金色財經找媒體記者人才之后的事。
“當時沒幫他找到合適的,他就說,那你就過來吧!我當時也是剛辭職,想著那就過來試試吧!其實我個人認為,自己是經歷了幾個風口的,比如蘋果,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包括后面的人工智能。人生路基本都是在風口里混,那不如早一點進這個風口。”
出身門戶的她,把門戶的打法和速度也帶到了新的媒體東家:早上7點有早班,下午4點到夜里12點是小夜值班,夜里12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是大夜值班,網站7*24小時全天無休。如有重要信息疏漏,還會罰款。
佟揚提到,目前網站重點還是圈內消息的快而全,后期網站和App同步走,深度內容也要做起來。
至于外界所說的“賣文章”,佟揚進行了“否認與更正”:“我們沒有收幣、收費的文章,只有廣告位。比如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對方如果覺得好,你可以買我們的廣告位,對這篇文章進行推廣,我們寫文章不收費,賣的是廣告位。”
那么,這些每天實時關注幣圈和鏈圈動態的人,自己玩幣嗎?
王鵬和佟揚說自己不太玩幣,“做內容比較累,每天到家大概12點多了,就算買了一點放在那兒,也根本沒有時間看。”
潘海祥也是同樣回答,“買了一萬多,現在大概跌到了三千多,基本不怎么看,就在那放著。”
耳朵財經COO大寶也說自己不玩,結果被潘海祥“出賣”了:“他怎么不玩?他之前小玩賺了10萬,后來把賺的又投進去,現在又跌了不少。”
金色財經合伙人兼商務總監安鑫鑫已經玩過幾年了,他認為在這個圈就要投,好比財經頻道的編輯們都炒股,“你只有投進去,才能切身感受到它的變化,跌的時候是真疼啊。”
當被問及,是否像網上寫的那樣,對區塊鏈有“信仰”時,佟揚的態度能代表大多數:“我覺得說信仰挺扯淡的,只不過是長期相信這個行業而已,認為這項技術會有很好的發展。不管現在是不是有泡沫,甚至說泡沫很大,但是最終,這個技術是會落地的。”
大寶則在采訪結束時,語重心長地對新浪科技說:“關于區塊鏈,不管你上不上車,都要關注。”【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區塊鏈眾生相|追隨“大哥”的媒體人:追的就是風口)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