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又有傳言說小米要進軍區塊鏈領域了,起因是拉勾上一則小米區塊鏈高級工程師的招聘信息,而網上也曝光了小米區塊鏈游戲產品“加密兔”的鏈接。
在即將上市的這個時間點上,我倒是不覺得小米會涉足區塊鏈和ICO這樣的敏感業務,畢竟小米其實早就已經是區塊鏈領域的巨頭了。從實際控制人的角度來說,雷軍對迅雷的控制,不亞于蔡文勝對美鏈的控制。
但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針對迅雷區塊鏈的批評,卻沒有順著資本結構向上蔓延至小米和雷軍。而雷軍對區塊鏈的布局甚至可以追溯到 2013 年,也就是 5 年前……那個時候區塊鏈這個詞就連在幣圈都不是一個熱詞。
迅雷姓雷,雷軍的雷
如果你現在還對“迅雷屬于雷軍”沒有什么直觀認識,那可以直接退出幣圈了。畢竟,你和現實世界的時差差了 2 年左右。
早在 2015 年,根據迅雷的財報顯示,小米就已經成為了迅雷的最大股東。在那一年,迅雷出售了持續虧損的迅雷看看業務,迅雷剩余的股權結構是這樣的:
小米持有93,653,572股,占股27.95%;
晨興創投持有37,787,909股,占股11.28%;
金山軟件持有37,500,000股,占股11.19%(小米公司CEO雷軍通過小米和金山一共持有迅雷39.14%的股份);
而迅雷CEO鄒勝龍則持有32,814,606股,占股9.79%。
彼時距離迅雷上市,還不到一年。在2017年末,迅雷原董事長鄒勝龍離職,小米系王川接任,小米全面接管迅雷董事會。
換句話說,迅雷不太像是一家獨立上市公司,更像是一家在納斯達克上的小米子公司。但迅雷變成小米的“區塊鏈殼”,大概純屬一個意外。畢竟,在迅雷長達4年的貍貓換太子開始的時候,區塊鏈這個概念都還沒出現。
2013 年,小米除了推出小米手機3之外,還發布了小米盒子、小米電視,次年發布的小米路由器也正式進入研發周期。從這一年,小米正式從一家純粹的硬件公司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轉型。
這也應該是這家不甘于做硬件廠商的半互聯網公司,第一次意識到自有云服務對其業務的重要性。在互聯網的世界中,幾乎所有的巨頭公司都不會使用他人的基礎云服務。
阿里的阿里云,騰訊的騰訊云,百度的百度云就不說了。在次一級巨頭中,美團、盛大、樂視、360等公司也均有自己的私有云服務。
而幾乎不站隊的小米,自然也不可能會選擇依附于某一家的基礎云服務。
因此,在最初小米與迅雷的合作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小米實際上是將迅雷作為一家云服務商來投資的,在 2014 年 3 月,小米接受迅雷投資的通稿中這樣寫道:
小米向迅雷投資近2億美元,并獲得迅雷云加速業務的授權,全面內置在小米的手機、電視和盒子等產品中。
小米為什么要投資迅雷?其實并不難理解。盡管小米一直最主要的產品是硬件,不管是手機、盒子還是電視,但自始至終,小米給自己的定位,都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所以小米一直在打造自己的互聯網生態圈。迅雷在視頻內容、下載加速、用戶規模上的優勢,都對小米是很好的互補。
只是這家云服務商有些特殊,在小米投資迅雷時,迅雷的 to B 云服務還沒有起步,在大眾的心目中迅雷還是一家完全 to C 的下載器公司。但小米的這種投資思路,也決定了迅雷在未來幾年中的業務走向。
可以說,迅雷發展至今,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小米的專有云服務。
雷軍的貍貓換太子
作為一個 PC+手機綜合日活過億的公司,迅雷在 2013 年到 2017 年整整四年安靜得宛若一只死雞。
迅雷在 2014 年上市之后沒怎么做 VR、沒有發電視、沒有做手機、沒有做出行、沒有做人工智能、沒有做共享經濟、沒有搞跑車,忍住了每一次市值管理的機會。
直到 2017 年迅雷發布玩客云,陳磊成為新任CEO,迅雷的股價迎來了上市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大規模上漲。
2017年7月,在這一消息正式宣布前,迅雷內部曾有員工詢問陳磊,是否應該提前買一些自己公司的股票。但陳磊卻說:“還是別了吧,不知外界會如何解讀。”
事實上,陳磊擔心的應該是外界將之解讀為“雷軍全面掌管迅雷。不過直到2017年12月,迅雷大數據公司(迅雷子公司)發布公告指責陳磊利用職務之便從事詐騙活動,雷軍系長達 4 年的“貍貓換太子”活動才逐漸浮出水面。
回到 2014 年,迅雷上市后,講過唯一的新故事是玩客云(水晶計劃、賺錢寶),而雷軍的貍貓換太子也要從玩客云這條產品線回溯。
如果排除玩客云中蹭“區塊鏈”熱點的部分,玩客云的本質是分布式 CDN——即通過用戶共享閑置帶寬來提供網頁加速服務給網站主,從網站主那里收了錢之后再分給用戶。
而在迅雷的產品歷史里,這個技術最初被搭載在一款現如今迅雷的任何官方歷史都不曾提及的產品上——迅雷路由。
在迅雷路由的百科詞條中可以看到,迅雷路由是由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路由器,產品于2014年3月進行了內測,2014 年首發。其主要對手為極路由、小米路由等互聯網公司推出的智能路由器,其主要面向家庭市場。
而迅雷路由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挖水晶”,號稱是業界第一款“可以賺錢”的路由器。但在迅雷官方的產品頁面和網心科技的歷史頁面里,賺錢寶才是水晶計劃的第一款產品,水晶計劃的初次公布時間也是 2014 年年末。
為什么這款產品會被雪藏?
一方面,迅雷路由確實不是一款很好的產品,用戶體驗較差;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迅雷路由是整個水晶計劃中唯一一款不是由網心科技推出的硬件產品。
對玩客云或迅雷比較熟悉的人知道,貍貓換太子的主角終于登場了,那就是網心科技。
網心科技成立于 2013 年 9 月,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間點——
3個月后,小米路由器發布,同期迅雷時任 COO 黃芃辟謠接受了小米投資;
5個月后,小米正式投資迅雷 E 輪;
7個月后,迅雷在納斯達克上市。
可以說,從網心開始成立開始,迅雷母公司的 C 端產品就沒有再發生過大變化。也因為要上市的原因,開始清理大量的色情、政治、版權敏感信息,導致口碑急劇下降。
從上市開始,迅雷母公司(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不務正業,與網心科技(深圳市網心科技有限公司)的玩命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
2015 年 4 月,一代賺錢寶發布;
2015 年 6 月,基于賺錢寶的星域 CDN 向 B 端上線;
2015 年 11 月,賺錢寶 Pro 發布,并量產;
2016 年 4 月,星域CDN 推出直播CDN;
5月,星域 CDN 下調視頻 CDN 價格;
8 月,賺錢寶用戶突破 400 萬;
12 月,網心科技 CEO、迅雷聯席 CEO 陳磊獲“2016 年度互聯網風云人物”。
而對應的迅雷公司人事變動是這樣的:
2014年1月6日,迅雷前 CTO 李金波離職;
2014年1月10日,迅雷前游戲副總裁方師恩離職;
2014年10月20日,迅雷現 CEO 陳磊經雷軍引薦入職為迅雷 CTO,兼任網心科技 CEO;
2015年5月, 網心創始員工(迅雷路由負責人)段暉離職;
2015年11月, 迅雷副總裁李彬離職;
2016年1月27日,迅雷聯合創始人程浩離職。
到 2017 年年初,除了股權關系之外,你已經很難說網心科技是迅雷的子公司了,因為無論是業務還是關鍵崗位網心均已取代了原有的迅雷。
其實,早在陳磊正式成為迅雷的 CEO 之前,諸家媒體應該已經發現,自己的記者和迅雷公司的接口渠道被轉移到了網心科技營銷副總裁董鱈。這位董鱈女士在 2017 年年末迅雷與迅雷大數據的撕逼中,毫不避嫌的跳出來代表迅雷發聲,并最終贏得了“突出貢獻獎金”。
迅雷大數據與迅雷的撕逼,可以看做是這場長跑式偷梁換柱的小插曲。在接受小米投資后,迅雷創始團隊陸續出走,大多選擇了比迅雷更好的公司或者是創業。而選擇創業的,幾乎全部接受了迅雷創始人程浩或鄒勝龍的投資。
在這一階段,迅雷的公司業務也出現了重大轉變,從一家 to C 公司,變成了 to B 公司。
根據迅雷 2017Q3 財報顯示,拜“玩客云”所賜,包括云計算在內的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達到 2080 萬美元,環比增長32.4%。單獨看云計算收入,漲幅達104%。
迅雷的主營業務方向已經從 2014 年 IPO 招股書里寫的“會員、游戲、在線廣告”轉型到了網心科技的“共享計算”。
可見,陳磊成為迅雷 CEO 是網心替換迅雷的最后一個步驟,至此迅雷的原有業務及管理團隊要么歸順,要么離開。
2013 年是中國邁向移動互聯網的元年,也是中國開始收緊互聯網內容政策的元年。在這一年之前,你可以在網絡上肆意的看盜版視頻下盜版音樂。在那一年,創業10年的迅雷開始感到自身的外部危機,創始人開始尋求套現離場的機會。
在這一過程中,小米成為了有意的買家之一。但迅雷作為一家成立 10 年的公司,(未來會受到限制的)業務積重難返,為了避免空降換血式的轉型,小米和迅雷高層聯手策劃了長達4年的轉型計劃。
而區塊鏈,是這場轉型計劃唯一的意外。
如何正確地蹭區塊鏈的熱點
迅雷大數據公司說得沒錯,迅雷的玩客云本來可以完全和區塊鏈無關,甚至時至今日我們也不能確定玩客云是否真的使用了區塊鏈技術。
因為分布式CDN本身是在迅雷原本的P2SP基礎上修改而來,2013年就接近成熟的技術。而區塊鏈的驗真、溯源、共識等特性在這一幾乎完全封閉的P2P的內網中也沒有什么意義。
區塊鏈對迅雷玩客云唯一的推動利益在于,以前賣賺錢寶的時候是直接發錢,大多數用戶并不在意一個星期十幾塊的收益,始終沒有形成轟動效果。而盡管玩客幣的價值可能還不到一周十幾塊錢,但在區塊鏈的迷信之下卻有很多人因此入坑。
拋開玩客云的挖礦價值,玩客云這款硬件本身就是一款十分“良心”的產品。499 元一個能掛 12TB 倉儲盤的家庭云存儲,同水平的群輝價格均在 1000 元以上。而且玩客云內置的下載功能自動帶了終身迅雷加速功能,相當于不用每年再花 100 多元購買迅雷 VIP 服務。
而最關鍵的一個大家并不知道的亮點是,在迅雷客戶端中那些現實“由于版權原因”“由于政策原因”無法下載的資源,在玩客云都可以暢通無阻地下載。
然而現實是,由于投機客的瘋狂涌入,幾乎沒有幾個普通用戶體會過迅雷的“良苦用心”——因為根本就買不到玩客云啊,而且買到了就能兩倍價格出售了,誰會去拿來下片呢?
對于 All in 分布式云計算的迅雷或小米來說,目前鏈克的現狀可能并非他們最初想要的結果。甚至說,蹭上了區塊鏈的熱點,讓小米此前在迅雷長達四年的布局陷入危機。
區塊鏈對迅雷業務的負面影響有兩個,其一是幣值的劇烈波動,其二是玩客云硬件的閑置。
玩客云也好賺錢寶也好,其本質是閑置帶寬的資產證券化,利用的是云計算市場不可避免的時間與地域上的不平衡賺錢。比如在雙11、春晚的時候,流量供小于求,利用區塊鏈,迅雷的CDN服務可以迅速即時漲價。而在夜間等流量供大于求的時間里,迅雷的CDN服務也能波動降價。
但投機者的加入,讓鏈克的波動與全網計算力的供需不再掛鉤,一家企業如果想通過鏈克購買云服務,則必須承擔鏈克價格每日坐過山車可能帶來的機會成本。這與這兩年 BTC 逐漸退出支付市場原因相同,幣值的劇烈波動和手續費的高昂,讓消費者不可能將比特幣作為自己一直持有的消費貨幣。因為你可能今天還能用BTC買一間別墅,明天就只能買間廁所了。
意識到這一點的迅雷正在不斷提高鏈克在場外交易的門檻,然而玩客云硬件本身也成為了一種玄學投資品。
據說,目前在玩客云(硬件)的二手市場中,價格最高的是未拆封的京東售賣版本,而淘寶售賣版本要略便宜一些,一旦拆封價格就要腰斬,儼然是把數字貨幣(硬件)當成了文玩古董來買。
這將導致大量的玩客云(硬件)始終無法接入網絡,無法成為迅雷CDN的一部分。這對于即將上市,現金流良好的小米來說,顯然不是其投資迅雷的最初目的。
從迅雷官方的應用場景(但尚未上線)來看,鏈克未來的主要消費圖景是購買網絡加速服務、購買云存儲服務(云盤)和共享內容服務。基本上,這些業務都是之前迅雷會員體系中曾包含的內容,因此在應用落地上的難度比其他區塊鏈創業者來說小很多,也靠譜很多。
但只要不解決上述的兩個問題,迅雷就永遠不可能讓自己的實際業務與鏈克掛鉤。
如果小米親自下場做區塊鏈,那背后的邏輯可能是:小米認為迅雷在區塊鏈與云服務的結合上的失敗,已經出現了不可挽回的局面。為了彌補在云服務方面的損失,只能徹底推倒重來。
這才是玩客云(鏈克)的最大利空。【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小米是迅雷區塊鏈最大的利空)
來源:區塊律動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