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央行專場記者會,央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圍繞“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出席會議。
對于證券時報記者提出的數字貨幣研究進展問題,周小川強調,研究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不是讓貨幣去實現某種技術方案的應用,而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快捷性和低成本,但同時也必須考慮安全性和保護隱私。
談數字貨幣:未來紙幣硬幣
可能不存在了
周小川說,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開始組織關于數字貨幣的研討會,隨后成立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最近的動作是和業界共同組織分布式研發,依靠與市場共同合作的方式來研發數字貨幣。
“2017年央行組織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的研究項目,已獲得國務院批準,目前還在組織業界進行研發,在研發到一定程度后會進入到測試階段。”周小川說。
周小川厘清了數字貨幣的基本概念。他表示,央行所進行的數字貨幣研發英文名叫“DC/EP”,包含兩層含義,DC是數字貨幣,EP是電子支付。這意味著“DC/EP”既可以是以區塊鏈或分布式記賬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也可以是在現有的電子支付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技術。
“數字貨幣的出現有技術發展的必然性,傳統的紙幣、硬幣在未來可能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周小川說。
周小川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數字貨幣有很多風險,價格容易出現波動,這主要是因為一些技術沒有專注于數字貨幣在零售支付方面的應用,而是變成了虛擬資產交易。從中國的角度看,虛擬資產交易不太符合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大方向。
因此,他強調,數字貨幣的研發要穩步推進、有序測試,強調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變成過度投機的產品。特別是對于大國經濟來說,一定要避免實質性、難以彌補的損失出現,在數字貨幣的研發過程中要經過充分測試,可靠之后才可推廣。
此外,在談及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監管時,周小川表示,像比特幣和其他一些分叉產品出現得太快,不夠慎重,如果迅速擴大或者蔓延有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區塊鏈技術真正投入應用之前需要進行充分測試,并得到廣泛的認同。從央行的角度來講,不慎重的產品先停一停,有前途的產品也必須經過測試和認證,確定比較可靠后再推廣。
談金融監管:正在制定
金控公司監管規則
今年“兩會”期間,多個來自金融領域的代表委員都呼吁要出臺專門的政策法規,強化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央行此前也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關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針對金控公司監管有何側重點的問題,周小川認為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強調資本的真實性、充足性和資本質量。他表示,金融是高風險行業,因此就要有足夠的資本來吸收風險。目前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的資本并不真實完整,社會上存在著虛假注資、循環注資的問題。
二是要強調股權結構的透明度。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的狀態應足夠透明,否則會出現違規操作。
三是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理。金融控股集團內部的金融機構之間,或是金控集團下的實體企業以及海外企業之間都可能存在關聯交易,要強化關聯交易的管理,在金融機構和控股公司之間,以及和其他實體企業之間建立防火墻制度。
潘功勝也表示,金控公司近幾年發展較快,存在交叉性金融風險,且風險的隱蔽性較強。在中國分業監管的模式下,對金控公司的監管在政策法規上存在空白,監管主體也不明確,這也是為何央行要牽頭抓緊制定金控公司監管規則的原因。
除了強化對金控公司監管外,外界對資管業務的監管新規也較為關注。潘功勝說,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會考慮到怎么化解資管業務所存在的問題和隱藏的風險,以及政策出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我們會在這之間尋找一個很好的平衡。目前央行正在會同相關部門修改資管新規,履行完相關程序后會盡快向社會公開”。
談金融風險:中國已進入
穩杠桿階段
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是未來三年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首。重大風險主要是指金融風險,其中又以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最為突出。
對于房地產風險,潘功勝表示,我國的房地產信貸質量總體良好,房地產金融風險可控。截至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不良率不到1%,而銀行業整體的不良貸款率是1.85%,表明房地產貸款不良率的水平好于整體貸款的不良率水平,其中個人貸款的不良率只有0.3%。
潘功勝說,長期以來,我國住房貸款發放一直堅持比較審慎的政策,平均首付比在33%以上,去年新發放貸款的平均首付比為37%,這在國際上也是非常審慎的住房信貸政策。
“當然,我們也關注到個人住房貸款、家庭部門杠桿率增長速度有點快,個別的房地產企業在財務方面比較激進,存在一些風險,這些我們都在密切關注。”潘功勝說。
在談及中國整體債務情況時,周小川表示,此前債務增長較快的情況現已平穩下來,目前進入了穩杠桿階段,甚至是說我們廣義貨幣的增長已經低于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在總量上進入了穩杠桿和逐步降杠桿的階段。
談監管改革:“雙峰”模式
還需觀察一段時間
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將于近期正式落地,“一行三會”的監管架構將出現怎樣的調整、央行在金融監管中處于何種地位?周小川表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還在進行之中,一些主要思路在去年7月份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就已經有所披露,包括其后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并將辦公室設在央行,這些都表明央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央行具體起到何種作用?周小川認為,一是盡快彌補過去存在的金融監管體制空白;二是一些金融監管規則出現缺陷,需要加強金融規則的制定;三是一些已經發生的金融機構或者準金融機構風險需要抓緊處置,維持金融系統的健康。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央行還有一項牽頭工作,即增強各個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提高協調效率。
針對被問及新的金融監管框架是否會效仿英國的“雙峰”模式(設立審慎監管機構和行為監管機構)時,他表示,監管機構改革主要依據中國國情,也會參考國際上各種不同的金融監管機構設置,參考的過程中也研究了所謂“雙峰”監管體制,但目前“雙峰”模式還要觀察一段時間,并不是說會立即采用該模式。
談人民幣國際化:
推動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周小川坦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政策早已研究完畢并實施,但市場參與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投資,以及用于重要商品的資產計價則無法強制,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從央行的角度看,下一步要繼續推動境內資本市場與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其次是穩步漸進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目前資本項目可兌換還存在個別方面的限制,這些限制會逐步有序地放開。放開之后,人民幣國際化還能進一步地向前邁進。
易綱也表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穩步推進,包含兩個最重要的項目:一方面是直接投資,包括FDI(外商直接投資)和ODI(對外直接投資),這兩方面的可兌換在真實貿易投資背景下都較為方便;另一方面則是組合投資,也就是金融市場的開放,未來國內股市、債市會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居民將來也可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產。
“不管是股市、債市還是其他市場,將來都要雙向開放。在雙向開放的同時,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控好風險,使我們的監管水平與開放程度相適應,使得中國居民和全世界的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上更加便利、高效地配置資源。”易綱說。【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 未來紙幣硬幣可能不存在)
來源:證券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