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第一批互聯網人:區塊鏈就像2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一定會破滅

    眾所周知,區塊鏈從業者之間,存在著一條“鄙視鏈”。

    鏈圈理科男們看不慣瘋狂的幣圈投機者,就是擔心高泡沫以及混亂的數字貨幣市場,會把區塊鏈技術一塊兒給“炒糊”。

    然而,最近很多從業者都在聊起:幣圈的泡沫已經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自詡“踏踏實實做技術”的鏈圈。

    觸碰著金錢、信任、權利的區塊鏈給了邊緣力量崛起的機會,跟區塊鏈技術搭個邊,原本業務受阻的上市公司股票就能連番暴漲;多數項目根本無法落地,但仍被熱炒起來并且完成巨額募資。

    湊人頭、割韭菜、套現走人成了最常用的套路,與“豬都能賺錢”的炒幣相比,也不過就是在前面多加了一本看不懂的白皮書。

    理性不過是還未看清形勢前的待價而沽,賺錢并不丟人,只是這樣簡單直白的套路還能用多久?

    王鵬飛說區塊鏈的泡沫一定會破,然而這位在移動互聯網和APP領域一直搶跑的連續創業者,卻還是在2017年底選擇All in區塊鏈。

    他說:現在的形勢就像第一波互聯網泡沫快破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大洗牌在所難免,卻沒有看到后面還有更大的浪潮。

    現在入局,剛剛好。

    01

    現在的區塊鏈,曾經的互聯網

    今天的區塊鏈像極了20世紀末的互聯網,看不清,摸不透。

    1994年,WWW出現(World Wide Web),互聯網進入公眾視線。之后幾年,創新者、跟隨者前赴后繼。那時候,沒有任何實質性運營和架構,甚至沒有任何實質資產,創業公司只要帶上“ .com ”就價值翻倍。同時,二級市場里,概念股迅速火爆,納斯達克指數的斜率陡然攀升,互聯網大泡沫迅速形成。

    1999年末泡沫化接近極致時,納斯達克市值達到5.2萬億美元。再后來,是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達到頂峰之后的泡沫破裂,高管套現、市場資金縮減、再融資市場冷卻,80%以上的項目人間蒸發,幸存下來的,不是技術特牛逼,就是業務能落地。

    “泡沫破裂之后,互聯網才步入正軌。在中國,比較好的互聯網公司差不多都是那時候起步的,包括BAT。”做了15年互聯網的王鵬飛回憶:泡沫乍起的那一年,他剛剛18歲,在五線城市南陽的一家電信局辦的網吧里,通過ICQ實現了和一個印度人的對話,還建立了個人網站。

    5年后,也就是他光著腳闖入市場的2003年,互聯網發展步入正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初見端倪。憑借著過去幾年對互聯網的認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鵬飛下了一個判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移動端一定是個趨勢,未來的手機一定是智能手機。

    基于這樣的判斷,一款手機網頁版的社交加游戲產品誕生,類似于手機上的開心網,當時叫天下網。

    王鵬飛是中國最早做移動互聯網的那一撥人,趁著紅利期,他們迅速累積了2000多萬用戶,完成兩輪共計1000多萬美元的融資,把網站做到了年度移動互聯網排名前五。

    2009年,他卻以數千萬美元的價格把網站賣給了日本的一家上市公司。

    當時的同類產品中,最大的是3G門戶,已經在美國上市,包括UC后來體量也做得很大。很多人都為王鵬飛感到遺憾,說當時要是再堅持下去就好了,到現在一定也是一方諸侯。

    王鵬飛總結:對于一個出生在五線城市,第一次創業的年輕人來說,當時覺得這樣的結局已經是創業生涯階段性的勝利,那時候年輕的自己根本看不到,移動互聯網后面還會有更大的浪潮。

    這之后,王鵬飛對大趨勢的判斷依然精準,他看好App,并再次創業推出中國第一款中文版的二維碼識讀軟件快拍。

    原本計劃著先做工具,再做服務,最后做商業模式。但在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結合,豐富應用場景時候,微信起來了,微信掃一掃也成了一個重要的入口,先發優勢瞬間被擊穿。

    為了在微信的狙擊下活下來,王鵬飛決定不純粹做工具和入口,往后端的服務去轉。在嘗試過做營銷解決方案,也嘗試過添加RFID芯片后,他找到了出路:二維碼和防偽溯源結合,做系統集成,并以此為發力點,成功上了新三板。

    互聯網這樣的革新性技術會產生泡沫,然后在泡沫破裂后走上正軌,基于此,誕生了谷歌、Facebook、BAT這樣的巨頭。“09年的時候,要是自己能夠堅持下來,直接轉做APP,再加上有積淀,我們可能也可以。”踩對了兩波大勢但仍沒擠上第一陣列的王鵬飛,談起過去,有些遺憾,但也意外地淡定。

    02

    凡事觸碰價值,必定考驗人心

    防偽溯源,一直是市場的一大痛點,但快拍物聯仍面臨著巨大的瓶頸:

    第一,市場滲透率低。

    防偽溯源現在很多企業都需要,但整個這個市場只有5%滲透率,也就是說只有5%的企業真正用上了防偽溯源、供應鏈信息化的系統,更多的企業可能只是觀望或是淺嘗輒止。

    如果整個市場發展得好,多數企業都愿意增加在信息化上投入。但現實是實體產業日子難過,防偽溯源能帶來的實際價值又比較慢。

    第二,市場混亂、認可度不夠。

    傳統的溯源系統中,通過視頻或是二維碼記錄的信息要么集中化管理,要么各個市場參與者分散孤立地記錄和保存,但不管是源頭企業、還是渠道商,自身都是流轉鏈條上的利益相關 方,老百姓根本不信任。

    “過去我們檢查也只能查臺帳,或查他們的是入庫數據,但數據都是可以改的,沒有任何辦法,很痛苦,檢查都很痛苦。”一位老工商吐槽說。

    第三,資本市場冷卻。

    2015年新三板有很多紅利,它的確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沒有本質性的助力。現在,在新三板市場下,企業多,投資人少,最終交易不活躍,價值不被發現,即使很牛的公司也很難獲得資本的追逐。

    產業瓶頸和資本瓶勁預示著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到低谷,需要新的技術突破拉升經濟。區塊鏈正好撞上了時候。

    “區塊鏈不是應用模式的創新,而是互聯網式的變革。它通過技術底層架構來影響生產關系,最終實現價值傳遞。”王鵬飛說。在他看來,如果說互聯網只是信息社會的一個開始,那么區塊鏈是信息社會的一種升級,是2.0。

    而在看到區塊鏈的核心特征是不可篡改后,2017年12月,王鵬飛正式表態All in區塊鏈。

    同一時期或更早,ICO爆熱,數字加密貨幣價值飛漲,國外的項目不斷落地,國內的鼓吹不斷上升到哲學層面,鏈圈幣圈一片浮躁。

    空氣項花幾萬塊錢找外包公司寫份白皮書、做個官網,再花錢找媒體鼓吹一番,就能發自己的token。線下聚會交流三嘴不離區塊鏈,小圈子里最常聊的話題從原先的BAT巨頭、創新技術變成了現在的今天有什么項目?然后我二十個幣,你三十個幣,瞬間就把額度搶完。

    凡事觸碰價值,必定考驗人心,貪婪、恐懼、患得患失輪番上演。但不可否認的是,泡沫和價值發現同時存在,這場不到全球人口1%的共識,把優質的資源、人才、資本、技術吸引進來,通過區塊鏈加數字貨幣這種方式,讓很多的企業獲得快速的發展。

    03

    即使泡沫破了,我們也能夠往前走

    區塊鏈很可能是未來社會的底層技術之一。但這個信任的機器,絕不是空中樓閣或永動機,真正的運轉,依然需要落地。

    和第一波光著腳闖進來做區塊鏈,特別是數字貨幣的不同,在完成一些基礎的技術研發和一些應用的論證后,他帶著產業沖進來,帶著原有的鐐銬沖進來。

    將區塊鏈技術和太坊創始人 V 神口中與區塊鏈最契合的“溯源”業務相結合,做落地項目,這是產業;帶著多年嚴格市場監管的新三板經歷沖進混亂無序的ICO市場,這是鐐銬。

    “一個行業興起的時候,第一波起來的就是平臺和流量,后邊才慢慢是各個應用和一些商業模式。而且像是防偽溯源、供應鏈,未來都會被轉移到區塊鏈上,只是時間的問題。”王鵬飛判斷。

    當風口帶來共識,區塊鏈被廣泛認知和關注的時候,整個溯源市場會被消費市場反逼著往前走,這就是機遇。而相比前兩次,這次,王鵬飛有了更大的野心,扮演的也不再是解決方案提供商,而是平臺提供者,搭建一條用于溯源的公鏈,為技術開發者提供快捷高效的開發云服務集合,為品牌企業和消費者解決可信任難題。

    從做解決方案時局限于10個大客戶,到溯源鏈搭成之后可能達到的10萬個中小企業,變化的背后,是更大的市場,更多的市場份額。

    類似的項目有跡可循。唯鏈,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商品ID管理云平臺,主要做奢侈品溯源,2017年8月22日發布,主鏈仍沒上線的情況下,市值300億。沃頓鏈,2016年11月立項,僅發布母鏈與子鏈的賬本互聯協議,市值就破136億。

    在區塊鏈之前,投資人看重變現能力,照著營收和利潤,然后給你一個10倍的市盈率的估值。有區塊鏈之后,大家都不提利潤了,而是更多從技術架構、業務架構、市場營銷的這幾個方面去評估,錢好拿了不少。但王鵬飛的目標,僅僅是估值4億。

    “漲到那么高都是虛的,市場一波動就下來了。我們十幾個人在做業務、在做產品,肯定沒精力去搞營銷、去搞噱頭,他們全力搞營銷、搞噱頭,就火起來了。”

    “而且他們懂什么叫用戶場景嗎?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這個時代里面,還會有很多步驟要走,不是一步就到位。”王鵬飛強調。

    并發是區塊鏈平臺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用戶體現不可能為了查一個追溯等上1分鐘,超過10秒鐘其實就已經是極限了,溯源鏈要做的事一定要在1秒鐘、2秒鐘用戶能夠獲得結果。

    而且站在用戶最終應用場景的角度去用區塊鏈技術的王鵬飛,在溯源鏈相關的環節里邊,引入了中心化相關的專業機構,由他們出具的有公信力的證明,來保證每個結點數據的真實性。

    早期區塊鏈技術只是少數技術狂熱者的玩具,但隨著代幣融資手段的創新,越來越多的技術團隊加入研發行業。多數人的普遍認知是,區塊鏈技術距離成熟至少還要3-5年,但當前資本泡沫必定在2018年遭遇破滅。

    “但泡沫與我無關。”

    QA

    Q:為什么新三板會失敗?

    A:新三板是個新生事物,國家不可能一下子把它開放成無門檻,像A股一樣隨便開個戶就能去交易。

    這樣的話,因為新三板里面風險還是挺多的。因為我們也知道,很多公司他可能只是一個概念,或者有點營收就上來了。

    所以,即使在老百姓不懂的情況下,新三板也有一些騙局。買老股,說要上IPO了,趕快買,最后發現年報一發,公司沒怎么掙錢。好在新三板有門檻,門檻對那種散戶的保護還是有的,同時,它也會限制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Q:您看到的區塊鏈市場是怎么樣的?

    A:區塊鏈會熱起來,主要是大家看到了兩點:一個是區塊鏈未來可能會引發的很多產業重構,另外一個是這種數字貨幣的增值。

    現在入場的,一般都是沖著后者來的,先賺錢再說。但說實話,數字貨幣這種熱潮,對資本的這種吸引、對技術的普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至于區塊鏈項目,主要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有幾家站出來講要做,但實際上,很多都沒有真正落地。

    1.2017年,暴熱的區塊鏈編造了一個美到極致的夢,也硬生生地劃出了一片不容忽視的名利場。為了一覺醒來賬戶里能多幾千萬甚至是幾個億,期貨大佬、上市公司董事長、頂級風險投資人爭相入局,紛紛表態 All in 區塊鏈。貪婪和無止盡的欲望也讓無知者蒙著眼睛、帶著全身家當闖進來,又家財散盡、一臉狼狽地滾出去。

    2.正是這樣一幫騙子、假先知和雇傭兵,哄抬著區塊鏈的價值,也不斷削弱著革命的潛在力量。一旦被愚蠢、無知主導的故事被廣泛地證偽后,他們將面臨的是萬丈懸崖,是泡沫一破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的空氣項目,以及資源過剩、價格下降為整個行業帶來的巨大發展紅利。【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第一批互聯網人:區塊鏈就像2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一定會破滅)

    來源:鋅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區塊鏈】半年報探營262只區塊鏈概念股成色:集體避談相關收入
    【觀點】區塊鏈是不是偽命題?未來何在
    中國第一批區塊鏈科班學生將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畢業
    【區塊鏈】爭搶“頭名”身份 區塊鏈服務商跑馬圈地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