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就像巴菲特的經典名言,“在別人貪婪時要保持警惕,而在別人警惕時就要貪婪。”對目前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來說,已經到了需要冷靜思考一下的時候了。
近日,在絲絨智業主辦一場關于“區塊鏈”技術的閉門會議上,多位專家就“區塊鏈如何應用在實體經濟”展開激烈討論,其中一位機器人領域的創業者坦言,對區塊鏈技術還是需要冷靜思考。就“是否值得創業公司去涉及?”他提出了三個觀點:
首先,看經濟體是否足夠大。區塊鏈是基于“共識機制”的一項技術,很多情況下,一個區塊鏈數據庫的好壞取決于構成其基礎的數據和商業流程。如果出于商業流程或商業矛盾的原因,各方之間不能達成共識,那么區塊鏈的應用將極大地受到阻礙,甚至停滯不前。
自2012年以來,全球區塊鏈企業數量以超過65.2%的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2016年區塊鏈領域完成139次累計規模超過4.33億美元的融資。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20年,基于區塊鏈的業務將達到1000億美元。其實,這樣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并沒有想象中夸張。
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在《華盛頓郵報》采訪中指出,“在20年后,我們就會像討論今天的互聯網一樣討論區塊鏈”。高盛也曾在報告中預測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在接下來的2年中見到早期技術原型,2-5年后見到有限度的市場應用,而5-10年內會有更大范圍的市場接受度。
“區塊鏈”技術顯然并不像“互聯網”一樣具有足夠的規模和體量。而且,在創業公司平均壽命小于2年的今天,如何依靠一項技術堅守20年等待市場成熟也是一個問題。
其次,看所服務行業范圍。區塊鏈以“數字貨幣”亮相,應用圍繞交易各方有相互建立信任的需求,但又不容易建立信任關系的領域切入,如金融、證券、保險等。雖然目前,物聯網、公共服務、社會公益等領域逐步也在開始嘗試,但并沒有形成像金融一樣的規模效應。
若真像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所言,“區塊鏈作為繼蒸汽機、電氣化、計算機之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果”,那區塊鏈更大的價值是在于生產力的改變或者是生產效率的提高,也應該是涉及各個行業的,而不應僅局限在金融領域。
目前,在區塊鏈技術所涉及的行業中,銀行、證券業和保險業所占市場份額最高。國外的德勤、畢馬威、高盛等眾多知名的研究、分析機構的報告,也多是圍繞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而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則是明顯的“資本壟斷”行業,留給創業者的空間有相當有限,能像支付寶這樣借助互聯網迅速崛起的“金融科技”公司少之又少,并且支付寶也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創業者。
最后,則是區塊鏈、比特幣,乃至ICO的立場問題。貨幣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而像現在比特幣這樣的數字貨幣,打著“匿名”、“避稅”等口號挑戰主權貨幣,又如何談論“金融安全”?2017年,監管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下定論“全部關停,并于近期退出市場”后,比特幣中國率先停止所有交易業務,火幣網等跟進,也就是因為于此。
當ICO (虛擬貨幣融資)被正式叫停,其作為區塊鏈項目的主要融資方式,顯然在國內已經行不通,那么如果一家創業公司想進入這個技術門檻并不算低的行業,而且需要面對“每家公司都說自己是區塊鏈公司”的市場環境時,如何籌措資金也就成了問題。
最后這位創業者笑言,要做這個事情,必須先想清楚,企業的生命周期有多長?【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區塊鏈熱潮下,一個創業者的冷思考)
來源:一條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