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據媒體報道,多位消費者在優信二手車平臺買到諸如泡過水或者修改過里程的二手車。有車主花13萬買來的汽車,光修車就花費超過兩萬,且修車頻繁。
對于國內二手車電商的2017,國際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在去年11月發布的一份《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報告》中,用“百花齊放”一詞來形容行業的盛況,除了以人人車、瓜子二手車為代表的C2C模式和以優信二手車為代表的B2B2C模式外,整個行業還出現了諸如C2B賣車及B2C信息平臺等多種模式的電商平臺。
對此,資深互聯網分析師宗寧向藍鯨TMT記者表示,中國的二手車市場仍然處在發展時期,市場規模之大以至于這三家平臺加起來都只占很小一塊。他以汽車后市場為例說道,目前處于汽車后市場的途虎、汽車超人等比較有名的三家平臺的業務,在這一行業的占比可能連1%都不到。
然而,即便市場為各參與者留下了足夠寬廣的想象空間,這些平臺的“吃相”卻不大好看,尤其是行業內一直都備受關注的兩家企業:優信二手車與瓜子二手車。
優信、瓜子、人人車均存在事故車現象
中國網汽車曾報道有多位消費者在優信二手車平臺買到諸如泡過水或者修改過里程的二手車,在報道中提到,有車主花13萬買來的汽車,光修車就花費超過兩萬,且修車頻繁。
在一篇題為《優信變“憂心”:問題車泛濫遭投訴 158項檢測被指形同虛設》文章中,詳細報道了陜西西安消費者宋先生家人從優信平臺買到了“問題車”。匪夷所思的是,維權期間,其家人優信賬戶內有關涉事車輛保時捷Panamera 4的交易記錄被無故刪除,目前僅剩下該車輛的分期還款入口。
不過,優信方面強調,從未出現過刪除交易記錄的情況,且未來也不會出現。
實際上,類似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優信一家二手車平臺上。瓜子二手車、人人車也在網絡上曝出過類似問題,諸如事故車輛、低配版本高配賣等。
競爭激烈背后另有強手,面臨兩方面挑戰
在互聯網分析師宗寧看來,優信與瓜子雖然都是二手車電商領域的知名企業,但商業模式上存在著差異,“瓜子二手車出身于58同城,會掌握58的一些資源和版塊,所以滲透得比較深,相比較而言,優信在2C端就沒有那么深,而是擁有自己的核心”,因此總體來說,由于二者擅長的方向不同,很難將優信與瓜子進行橫向對比,“如果是要將瓜子二手車與人人車相比那還有可比性,因為二者都是采用的C2C模式。”
既然二家平臺的模式不同,為什么在廣告投入、口號上都寸步不讓?宗寧認為,或許能夠從中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來尋找原因。
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在宗寧看來已經不是商業模式,而是獲客模式。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手段,推出保賣業務也好,喊出無中間商賺差價的口號也好,核心還是獲取用戶,其盈利模式也不在于二手車的買賣,而是更深層次的汽車金融,車貸,車險一類。“就比如說中間商。中間商當然有存在的意義,它們是提供服務的,但是國內消費者的習慣是不愿意為服務付費,所以會讓用戶產生他們家的車便宜的想法,像其他的電商平臺喊得‘直接銷售’,‘廠家供貨’這類口號,其實都是電商的邏輯,少了層層的環節自然感覺便宜,但本質上還是一種噱頭。”
宗寧認為,無論是瓜子,還是優信,當下最大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互聯網在二手車領域內的薄弱性。二手車行業本身是極其復雜的,而其中一個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車源,車源又涉及到收車的車商,再加上涉及到地域性的調車等因素,使得在一二線城市為主的優信二手車與瓜子二手車很難再繼續滲透到三四線以下的城市之中去。
其次,行業真正的主宰者其實并不是這兩家平臺,而是背后的車商。這兩家平臺之所以做二手車而不是新車,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新車涉及的4S店體系被汽車廠家極其看重,難以動搖。所以無論二手車平臺怎么去運營,誰都沒有統治市場的能力,他們目前所做的,還是盡量將這一行業實現互聯網化。【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 優信等二手車平臺頻曝問題車 車源成最大不確定因素)
來源:藍鯨TM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