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華為被美國運營商拒絕,互聯網時代直銷模式會取代運營商

    今年的CES大會對于華為來說,原本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華為旗艦級手機Mate 10 Pro將借此正式進入美國。為此,華為還邀請了全球人氣頗高的女星蓋爾·加朵,作為其在美國市場的產品代言人。大會開始前,華為已與美國電信運營商AT&T達成合作計劃,當時的說法是AT&T已初步同意,今年上半年開始在美國銷售華為即將推出的旗艦款智能手機。

    華為被美國運營商拒絕,誰的損失更大?

    即將破冰美國市場,無疑是多年來令華為最為振奮的消息,但是,萬事俱備的前一刻,AT&T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在CES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主題演講中透露出了這一消息。余承東坦誠地說:“可能很多人已經讀了今天的報紙,發生了一些事情,很不幸,我們不能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華為的產品。”他表示,這是華為的損失,是美國運營商的損失,更是美國消費者的損失。國外媒體的數據顯示,目前,Verizon、AT&T、Sprint和T-Mobile四大運營商掌控了美國80%的智能手機銷售市場,其中AT&T的市場份額大約在27%。因此,如果能夠進入運營商的合作體系,就意味著華為拿到了打開美國手機市場大門的鑰匙,而這條路堵死后,華為計劃通過百思買等公開渠道銷售手機。

    在華為全球化發展的道路上,美國一直都是最難啃的骨頭。2010年,華為試圖收購摩托羅拉的無線網絡業務,但美國政府最終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這筆交易。2011年,華為與服務器技術公司3Leaf Systems達成協議,準備以200萬美元收購對方,但這筆交易同樣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以擔憂“技術輸出”為名干預,最終以流產告終。2012年,華為曾表示要將重心從美國轉移至歐洲,但是2016年,華為再次宣布要打開美國市場。此次合作最終遇挫的原因,同樣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美國18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艾吉特·帕伊(Ajit Pai),要求FCC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展開調查,理由是擔心國家安全。這有可能只是一個借口,實質上,特朗普上臺之后,希望通過實體經濟回歸來拯救美國的經濟,此外,華為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點在于設備價格很便宜,美國擔心其運營商經受不住華為的低價競爭。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手機廠商的成長非常迅速,產品競爭力日益提升。在市場統計公司 Counterpoint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統計數據中,三星與蘋果分別以21%、12%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的前兩名,華為以10%緊隨其后,華為身后還有OPPO、VIVO、小米與聯想——除了前兩位,其余都是中國手機廠商。而北美銷售數據顯示,那里依然是蘋果與三星的天下,第三名則是LG,中興緊隨其后。

    從這次進軍美國市場再次折戟可以看出,華為想沖擊高端市場,一步到位很難,最好還是低調點。此次與AT&T合作泡湯原因之一,就在于華為沒有掌握好宣傳策略,大肆地宣傳預熱合作消息,實質上會帶來負面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美國政府之所以對華為如此強勢,也可以說明美國并不十分需要華為,在智能手機方面,蘋果和三星很難超越,在通信設備方面,則有諾基亞和愛立信的競爭。要進入美國市場,除了價格優勢之外,華為真正需要的,還是在產品上作出突破。【責任編輯/孟亮】

    來源:時代周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一早報】高端手機市場,華為份額超過蘋果!
    排除華為再無隱患?日本暫不參與美國“干凈網絡”倡議
    華為余承東: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 首發5nm麒麟芯片
    華為斷供一個月,經銷商無奈“反叛”,他們不賣華為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