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對于樂視做生鮮電商一事,近來業內鬧得沸沸揚揚,視頻網站出生的樂視這一跨度顯然是有些令眾人“大跌眼鏡”。那么,生鮮電商的標配,樂視都準備好了嗎?本文就從電商團隊建設、產品產地以及冷鏈物流這三個方面,向樂視提出了質疑。雖說樂生活一誕生似乎就不走尋常路,但擺在其面前的挑戰不是以“另類”的方式就可以避開的。對于沒有自身物流體系的樂視來說,生鮮配送上的高要求,真的能依靠第三方來應對嗎?
最近幾周,樂視的處境簡直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一方面,半路殺出的廣電總局用一紙機頂盒禁令讓樂視的股價兩度跌停,另一方面,8月25日樂視高調宣布旗下“樂生活”已于8月18日上線測試,標志著樂視正式進軍生鮮電商行業。
在主營業務遭遇重挫的關口,樂視在生鮮電商上的新舉動多少轉移了些公眾及媒體的注意力,然而,樂視布局電商進入門檻較高的生鮮領域,首先就面臨不少問題的考驗。
樂視生鮮電商團隊的搭建是否完成?
在25日之前的十幾天里,相繼爆出了本來生活網副總經理蔣政文,當當網CMO郭鶴加盟樂視的新聞,顯然樂視在為它的電商管理層補鈣。其中,蔣政文出任樂視農業副總裁,負責樂視生鮮平臺的運營管理工作。蔣政文此前曾在因褚橙而紅極一時的本來生活網擔任副總經理,褚橙的成功得益于媒體出生的本來生活網團隊在媒介方面得天獨厚的資源,以及運作媒體話題的功底,跨界創業的媒體人在電商營銷上確實有他的天然優勢。
除了引入高層領導外,樂視農業的招聘也同步開展。可見的樂視農業招聘信息顯示,已經上線的樂生活,招聘的中層領導中仍有生鮮采購經理、市場運營經理和SEM經理在列。三個經理級的崗位幾乎涵蓋了從生鮮電商命門的產品采購,到運營統籌,再到流量獲取環節。也就是說,初步定于10月全品類上線的樂生活,其主要的中層隊伍卻仍在組建中。樂生活上線后,零星能在電商門戶網站看到相關報道,除此之外尚無大的營銷動作。而在樂視大本營,樂視網首頁及旅游、親子等相關子欄目中均未有生鮮電商的推廣信息,樂生活主頁上,也只是簡單的產品介紹和預訂入口。營銷上過于安靜,不得不讓人懷疑很大程度上是否與骨干團隊尚未搭建完成有關。
樂生活在產品產地上的爭奪能否經受住考驗?
已經上線的樂生活平臺主打的首個單品是大閘蟹,但樂生活大閘蟹的產地卻自遼寧的盤錦,到蘇南的陽澄湖,縱貫大半個中國,囊括6個不同產區,為此樂生活喊出了“六大中華絨螯蟹核心產區,聯手破除陽澄(huang)湖(yan)”的口號。有意思的是,樂視想要革命的神話對象,陽澄湖大閘蟹也在自己的產地名錄下。
提起大閘蟹人們自然會想到陽澄湖,陽澄湖大閘蟹“蟹中之王”的美譽早已名揚天下。反觀樂生活大閘蟹其他幾個產地,名不見經傳的安徽沱湖,以咸鴨蛋聞名于世的高郵等諸如此類,消費者買不買賬還是大問題。畢竟,為什么消費者要吃大閘蟹?除了大閘蟹味道好外,更重要的是人們對陽澄湖大閘蟹盛名由來已久的仰慕,各地消費者品嘗的不止是味,也是名。數百年來文人騷客與食客們的歌詠,再加上當代營銷人的推廣,陽澄湖大閘蟹已然成為大閘蟹的代名詞。樂生活想要扭轉人們已有的“大閘蟹就認陽澄湖”的認知,先要改變消費者心目中給陽澄湖大閘蟹的定位,需要額外付出的營銷成本代價很高。再者,其他以陽澄湖大閘蟹為主要賣點的生鮮電商會坐視攪局者樂生活不管么?輿論戰一起,陽澄湖大閘蟹多少年來積累的口碑豈是輕易能被顛覆的。
樂生活之所以在宣傳中弱化最好的大閘蟹產自陽澄湖的固有認知,個人認為除有擴大產地范圍,縮減各地配送成本的考慮外,也是產地爭奪上的無奈。既有的陽澄湖大閘蟹優質產地資源已經被先期進入的1號店、中糧我買網等生鮮電商掃蕩得差不多了,樂生活作為的空間不大。同樣的問題在樂生活品類擴大后,仍將繼續面臨。生鮮電商對產地和產品的依賴眾所周知,前期進入生鮮電商領域的企業,要么直接從海外進口特色生鮮,要么自建農場搞有機農業,要么全國各地遴選采購。海外進口需要資質和相關特殊人才、資源,自建農場樂生活早就開始著手,全國各地遴選采購樂生活也已在路上。
我倒不擔心樂生活找不到優質產品產地,然而,經過1號店、中糧我買、順豐優選、京東等生鮮電商輪番過濾后,還能輕易找到產品品質和物流條件均比較適合的新產地么?中國雖物產豐富,但各地的物流發展水平不一,尤其是生鮮電商最為倚重的冷鏈物流。如果沒有較好的物流條件,物流成本勢必會上漲,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價格端沒有優勢的樂生活將寸步難行。
樂生活的冷鏈物流如何解決?
生鮮電商之所以還算是國內電商的藍海,冷鏈物流的先天不足是重要因素。農產品屬于易腐品,目前我國糧食流通領域損耗率在15%左右,水果蔬菜25%-30%,如此高的損耗率,不僅增大了采購成本,同時也極易影響產品品質。縱觀國內生鮮電商的物流解決之道無非兩條,一則自建,如中糧我買網、順豐優選,一則與第三方合作,如本來生活。早前的本來生活網,靠褚橙打出名頭后,乘勝追擊,不斷拓展品類擴大配送城市,近來卻遭遇了資金鏈斷裂、高管出走的窘境,本來生活網承諾的冷鏈物流也被媒體曝光“生鮮服裝一起送”。更有業內人士表示,現有的第三方冷鏈物流,為節省運輸成本,要么采用普通車廂塞冰塊運輸,要么運輸過程中關閉溫控系統,快到目的地時才又重新開啟,忽悠發貨方。而生鮮電商冷鏈物流除冷凍基礎設施建設費用較高,冷鏈運輸設備昂貴等難點外,更考驗最后50米的配送。生鮮電商重在“鮮”字,顧客的開箱驗貨,消費反饋,退單維權,都需要配送員當面處理。配送員在生鮮物流的體系里,已不再只是送貨的載體,也是企業的流動形象代言人與客戶關系處理專員。因此,第三方物流自然不是生鮮電商企業的最佳選擇。就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樂生活將采用第三方冷鏈物流,具體的合作方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在現有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起步階段,自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用第三方合作物流,短期內未為不可,長期來說樂視肯定需要花巨資投入冷鏈物流。
問題是,指望樂生活依靠自有盈利能力推動冷鏈物流建設顯然不現實,目前存活的生鮮電商除極少數能有微弱盈利外,基本都因為高企的冷鏈物流及包裝配送成本處于虧損狀態。冷鏈物流行業在國內本屬小眾行業,行業技術和人才儲備存在先天不足,自建冷鏈物流投入大。而現有業務太過零散,主營業務面臨困境的樂視,又將從哪里籌措大筆資金?
生鮮電商的肥肉,人人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究竟樂視的“不務正業”會為它的發展帶來新動力,或是把自己拖入更為艱難的處境,只有時間才能揭曉答案。互聯網江湖,從來都講究一個快字,快人一步,就很可能步步領先。樂視如能在團隊搭建、產品規劃上加快些節奏,或另辟蹊徑的在本地有機農業上做文章,再在經營領域上做減法,將資金向生鮮冷鏈物流上聚攏,說不定還能搭上生鮮電商的快班車。
【IT時代周刊編后】生鮮電商在樂視整體的戰略定位中,其實并不是一個核心的產品,而是在視頻內容所搭建的平臺上的一種增值服務產品,特別是在以樂視電視,手機以及PAD等綜合的家庭入口上,生鮮電商其實更多的是起到一個增加入口的流量與粘性的作用。誠然,樂視做生鮮,優勢是有的,樂視TV在移動端和電視屏都是App重要的入口,渠道的確不愁。不過,從綜文章所述,樂視進軍生鮮的劣勢遠遠大于優勢。【責任編輯/周冬樂】
本文由作者AlexLee授權IT時代周刊首發。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