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小米出新聞不奇怪,這次新聞出到央視去性質就不同了。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測試發現小米移動電源存在容量嚴重虛標問題,容量偏差超過50%。雖然小米立即回應稱央視測試的小米移動電源并非從官方指定銷售渠道購買,央視測試的是“山寨貨”,可依然阻止不了業界的聯想猜測。本文作者由此出發,深入探討小米的危機公關、饑餓營銷與法律界限以及互聯網思維的真正含義三方面。
8月25日的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再次將小米置于聚光燈下。因為央視測試發現小米移動電源存在容量嚴重虛標問題,容量偏差超過50%。
小米對央視報道所做的危機公關著實不錯
對此,小米立即回應稱,央視測試的小米移動電源并非從官方指定銷售渠道購買,央視測試的是“山寨貨”,并借此機會提醒消費者謹防山寨小米移動電源。
但是小米又稱,并未對央視測試的小米移動電源進行真偽鑒定,而且還表示“臺灣BMSI移動電源強制認證委托SGS對小米移動電源5200mAh產品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小米移動電源5200mAh在5.1V/600mA狀態輸出時實際輸出容量為3206mAh,在5.1V/1.5A狀態輸出時實際輸出容量為3050mAh以上。”
從這組數據上看,小米移動電源的輸出容量確實只有標注容量的60%多一點。雖然與央視測試的結果有一定偏差,但是確實與標注的容量5200mAh并不相符。對此,有網友就質疑,小米沒有測試央視所購的小米移動電源為何直接就認定其是“山寨貨”?還有網友說:“連質監部門都買不到真正的小米移動電源,我們普通老百姓何德何能買到真的?!?/p>
對于小米的危機公關速度和技巧,確實非常值得稱贊。立即將危機轉變為向消費者提供鑒定真偽的方法,并且還通過這一事件從側面告訴外界:小米品牌很值錢。因為一直有仿冒蘋果的各類產品,現在仿冒小米的也很多。但是小米移動電源目前是無需搶購的,在官方網站、天貓旗艦店有售,不需要預約搶購,可以隨時上網購買,不知道央視為何能買到“山寨貨”?
再談饑渴營銷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假如央視買到的真的是“山寨貨”,這恰恰說明幾個問題,首先,小米產品的銷售渠道十分混亂,并非只有他們官方宣稱的渠道,還有很多線下渠道也在銷售;其次,小米產品一直采取“饑渴營銷”導致了大量的黃牛黨,讓各種價格的小米產品充斥網店、線下店鋪。特別是小米手機每次搶購的時候,到底每次設置多少臺供用戶搶購,每次是否真的搶購完成,這些消費者都無法獲知,這也是外界一直質疑的“饑渴營銷”模式。
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而第二十八條還對經營者進行了規定:“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以及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信息。”
小米手機的每次搶購數量并不對外公布,這應該有?!断M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有權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真實情況享有知情權要求”。但是利用“饑渴營銷”方式,可以制造熱銷的新聞,從而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產生跟風購買效應,是否有鉆法律空子的嫌疑?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法律界去討論。
再談互聯網營銷的意義
而聯想CEO楊元慶在參加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上的發言中表示:“不誠信的行為必然帶來不公平的競爭,試想,能用虛假數字輕松從投資人那里圈到錢的廠商,還會在乎產品掙不掙錢,業務健不健康嗎?這對那些踏實做業務,注重產品品質的企業來說,當然是不公平的?!?/p>
其實,楊元慶所講的“虛假數字”問題,也確實值得我們關注。雖然互聯網作為先進的生產力,可以帶來很多效率的提升,但是這絕對不是助長“虛假數字”游戲的催化劑和保護傘。因為只有誠信經營才屬于正當競爭和公平競爭,才能真正的促進產業發展。
此前,我在《警惕互聯網思維的負面影響》一文中也曾對這個方面進行過探討,因為通過互聯網營銷手段人為的制造熱銷,同時也給消費者制造了另一種信息不對稱,讓消費者產生嚴重的從眾心理與跟風購買,這會讓經營者感覺靠互聯網營銷手段而非產品實際創新帶來的銷售業績如此簡單,這也必然會給整個產業帶來惡風壞習,整個產業都去追逐互聯網營銷,而不再投入資金、精力關注產品創新、售后服務等更加費錢的事情,這自然會損害整個產業的長遠發展。
互聯網思維與國家系統性風險
此外,對于一些互聯網公司進入傳統產業后,利用其“輕公司”模式,無資本負擔等優勢可以更快速的推出產品和服務,并以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參與競爭,特別是最近興起的“手機租車業務”,政府出面進行管制,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易到用車等企業表示不服,甚至發動輿論攻擊政府的這一監管政策,認為這是讓相關行業的利益尋租繼續有生長的土壤。
其實,對此我也非常不認同。我十分肯定互聯網公司的“輕公司”優勢,以及在思維上的體驗為先、近乎免費的價格,先有用戶再通過增值服務收益等理念。但是任何行業都有其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則,互聯網公司進入之后就要顛覆整個行業的規則,而且他們所建立的新規則并未經過市場的長期運作來驗證,并不能保證這種規則具有優越性和可持續性。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所帶來的破壞性,很可能會損害整個產業的創新能力和誠信經營,甚至帶來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和危機。比如,互聯網公司通過簡單的手機App軟件,而不像傳統企業那樣購置車輛資產,進行“空手套白狼”的運作,這從市場競爭角度來講就是一種非公平競爭。
另外,手機租車軟件通過這種輕模式迅速顛覆掉了傳統租車公司后,這些傳統租車公司都通過貸款等融資方式購置了資產,那么大量的銀行貸款將面臨違約,大量人員會失業,而且由于市場缺乏成熟的規則進行約束和監管,最終可能帶來嚴重的國家系統性風險和社會問題,而這些更為宏觀的問題,哪個互聯網公司會考慮,真正出現了問題誰來兜底?
所以,我一直認為互聯網只是工具,和蒸汽機、電力的誕生一樣,其主要作用在于推動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但是并不會改變傳統產業的核心業務。比如,打車軟件只是降低了司機的放空率,提高了出租車的效率,但是并未改變出租車行業規則,其本質還是便捷和安全;而互聯網金融,只是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實現了此前難以實現的眾籌、募資以及理財等,但是金融的核心仍然是風險防范;智能手機的核心價值仍然是耐用、可靠和優秀體驗以及出色的售后服務。
而我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任正非、馬化騰、楊元慶等大佬級人物的一致認可。經過3年多的瘋狂生長和發展,互聯網公司進入傳統產業的步伐越來越快,也是時候開始審視到底互聯網對于傳統產業帶來什么,到底如何防范其中可能發生的金融等系統性風險問題。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不進行規范和約束任何產業都無法走遠。
而且“顛覆思維”帶來的結果肯定是行業公敵,因為互聯網公司最沒有產業鏈思維,他們總是以自己利益為重,將所有風險都推給別人,這自然就會缺少合作伙伴。而缺少合作伙伴的企業能否長久立足?只知道牟取利益卻不知道分享與貢獻的互聯網模式,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向傳統產業學習。
正如馬云所講的那樣“阿里巴巴可能再過2年就超過沃爾瑪全球營業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巴巴比沃爾瑪好。只是我們在前面幾年,在這個時代(互聯網時代)做了一些容易做的事,而后面將遇到更多困難和問題,這兩年是舒服了,但是困難時期還沒到呢,關鍵是看企業要做多久?!?/p>
【IT時代周刊編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小米一直這么高調,估計央視已經注意好久了。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不僅僅是小米,所有的IT企業都應該注意,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來制造產品,低著頭慢慢走,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責任編輯/程海洋】
磐石之心,IT評論人,10年IT從業者,見證互聯網跨時代轉變,著有《融合時代》一書,關注產業融合的一切,微信公眾帳號panshizhixin18,微博@磐石之心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