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梅花創投吳世春:人口紅利消散,消費、技術、國運三大紅利將成創投行業新支撐

    12月15日,2017 WeMedia第四屆中國自媒體年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參會的企業領袖覆蓋新零售、新消費、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商業時代的潮流領域,既有成功轉型的老牌巨頭,更有乘勢而上的新生力量,各行業精英共同描繪出未來的藍圖。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作為本次大會嘉賓,從投資人的角度出發,解讀了目前中國商業化環境下的新方向、新紅利。

    人口紅利之后是消費、技術、國運紅利

    吳世春認為,在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流量集中于BAT的大背景下,創投圈涌現出了新三大紅利——消費紅利、技術紅利與國運紅利。

    首先是消費紅利。目前,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斷升級,這推動了中國的產品升級、服務升級、品牌升級,智能手機、迷你KTV都是鮮明的例子。“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會誕生中國的高品質品牌”,吳世春說。

    第二,是技術紅利。吳世春指出,共享經濟、無人值守設備在國內的爆發,有賴于移動支付這一技術的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規模巨大,推動了技術的升級。“一旦有新的技術創新,規模效應和節點效應非常大。當人口紅利下降后,更多公司會有動力去做技術創新。”

    第三,是國運紅利。中國目前已經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向第一大經濟體,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頂層設計出現,都將推動中國產品、品牌走出去,帶來較高的溢價。

    演講結束后,吳世春接受了Bianews專訪。

    吳世春是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伙人,梅花天使創投成立于2014年,投資領域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現代服務游戲等,投資項目有:趣分期、唱吧、云醫、小牛電動等。

    企業合并定律:品牌型公司不太可能合并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規律幾乎千篇一律,從誕生到高潮,最后兩家頭部公司合并。對于這一現象,吳世春認為在模式創新里,贏家會拿走一切,這是不可避免新的問題。

    吳世春表示,中國有大量的創業者,在新的模式創新下,肯定蜂擁而上,但最后剩下的頭部一家會拿走絕大部分的費用,基本占據市場。

    而品牌型的公司和一些技術創新的公司就可以多家并存,它們不需要合并也可以很好的生存。“有技術基因背景的公司,這種贏家不是要拿走一切的”,吳世春說。

    同時,他認為,多家品牌也會并存,并拿手機品牌舉例道,“華為和小米可能會并存很久,誰也不會說華為必須合并小米,或者小米必須合并華為才能生存下來”。

    ofo和摩拜:弱者談合并

    在談及ofo和摩拜的合并問題時,吳世春表示“我覺得先著急合并的肯定是示弱的一方,誰先提出合并誰吃虧”。在合并這件情上,雙方各有訴求,弱的一方希望早點套現,強的一方希望能夠贏個大的,這種必須到某個時間達到一個平衡點的時候,價格合適了,談的各種障礙也排除了,就會合并。

    同時,吳世春認為ofo和摩拜也有可能不會合并,如果把對手打死的成本低于合并的成本,就不會合并,但比起打不死對方而一直消耗自身,合并更有價值。

    投資趣店回報千倍,企業難免有風波

    作為趣店投資方,梅花創投在趣店上市時刻獲得了1000倍回報率,但隨著趣店羅敏宣稱不催收的公眾發言、相關輿論熱議、以及現金貸監管的收緊等,趣店引來一場風波。

    對此,吳世春表示,一個企業難免有風波,企業如果沒被風波打死會更強壯,但同時,吳世春也坦誠,如今回報率跌下來了,后期情況未知。但他仍然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回報。

    而對于投資方應該在所投企業遇到困境時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吳世春表示,投資人只能從董事會方面影響。他認為,趣店應該走向合規化合法化的經營,但還是要靠公司本身治理結構的完善。

    未來人工智能值得持續下注

    吳世春指出人工智能未來會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像當時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一樣,未來可能沒有哪個公司不是人工智能公司,所以我覺得哪怕有泡沫,這種對于社會的意義也是非常正面的。

    他判斷人工智能是個值得持續下注的領域,“在我們看來,有大量的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現在會逐步走向盈利。像我們投了一些醫療的AI、教育的AI、電網的AI等等行業的AI就能夠賺到錢”。【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專訪吳世春:人口紅利消散,消費、技術、國運三大紅利將成創投行業新支撐)

    以下是專訪全文:

    Bianews:創業都會有一個經歷,創業到高潮期、很多競爭對手,最后在資本的推動下合并,您覺得這是一個天然的規律嗎?

    吳世春:在模式創新里面,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贏家應該會拿走一切,大家一個機會,中國的創業者又這么多,肯定是蜂擁而上,從千團大戰到百波大戰,到現在的單車。最后肯定是頭部的一家會拿走

    絕大部分的費用包括像打車滴滴基本上已經占據這個市場了,像單車這個領域也會走歷史的道路。但是未來像品牌型的公司,可能一些技術創新的公司就不太這種路,多家品牌也會并存,像手機品牌里面,華為和小米可能會并存很久,誰也不會說華為必須合并小米或者小米必須合并華為才能生存下來。

    Bianews:就是因為他們有技術基因背景嗎?

    吳世春:技術基因背景,這種贏家不是要拿走一切的。

    Bianews:您覺得為什么前幾年都是模式創新,未來的紅利卻是技術創新呢?

    吳世春:我說了三大紅利,第一消費紅利,第二技術紅利,地三是國運紅利,在人口紅利過去的話,這三大紅利成為主要挖掘投資機會的點。

    Bianews:您覺得中國當前這個創業環境技術基因強大嗎?因為之前都是從別的地方拷貝來的。

    吳世春:其實技術從來都不是問題,需求和資金在的話,技術就會自然而然的爆發出來,只不過它有一個過程,為什么中國這幾年來會出現一種噴涌式的技術突破,像量子計算機、超算、國家一些大的產品,包括在民間創新領域出現很多創新,比如微信支付這種或者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都是技術創新,這種創新帶來的,它后面就是需求在推動,資金在推動。所以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已開發的能力資源庫,這個不存在中國技術人才不夠或者沒有創新基因的問題。創新都是需求才存在的,過去幾百幾千年推動技術創新最大的是戰爭,戰爭為了取勝,需求是推動國家給它投錢、給它制造武器,包括像車輛、原子彈、核能這種都是因為戰爭的需求拉動的。

    Bianews:您覺得當下人工智能有泡沫嗎?因為還沒有見到一個成型的產品出來。

    吳世春:人工智能的話未來可以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像當時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一樣,未來可能沒有哪個公司不是人工智能公司,所以我覺得哪怕有泡沫,這種對于社會的意義也是非常正面的,我們警惕的是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公司,沒有實際的行業需求就是為了去迎合,但是在我們看來,有大量的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現在會逐步走向盈利。像我們投了一些醫療的AI、教育的AI、電網的AI等等行業的AI就能夠賺到錢。

    Bianews:要垂直化都在應用層?

    吳世春:對。

    Bianews:您怎么判斷ofo和摩拜的合并?

    吳世春:我覺得先著急合并的肯定是示弱的一方,誰先提出合并誰吃虧,對于前一方來說肯定希望能夠主導,肯定不希望被滴滴又控制了,所以這個事情各有各的訴求,弱的一方希望早點套現,強的一方希望能夠贏個大的,這種必須到某個時間達到一個平衡點的時候,價格也合適了,談的各種戰略也排除了,就會合并。

    Bianews:但是它有可能不合并嗎?強的就是不收,弱的就死了。

    吳世春:也有可能,這種領域里面如果能夠把對手打死的成本低于合并的成本的話那就不合并嘛,如果打不死對方一直消耗你的話,合并應該就更有價值,如果能打死對方的話當然合并就沒有那么有價值。

    Bianews:您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您今年的成績嗎?

    吳世春:我覺得我們還是繼續做市場上最活躍的早期投資人,今年投了差不多70多家企業,而且在各個領域里都投到了一些頭部企業,我覺得總體我們還是能看到這個市場上的一些機會,今年因為有趣店上市的大的利好,明年我們有更多的企業會上市,明年有3-4家企業會上市,所以明年會有更多好消息。

    Bianews: 趣店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吳世春:它的股票是動態的,現在上市那一刻是一個回報率,到6月份賣的時候是一個回報率,中間說不好。

    Bianews:上市那天呢?

    吳世春:上市那天是1000倍,但是現在跌下來了,后期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這種回報率不好算,很多時候用最高點算,中間點還是最低點算都不對,反正是非常好的回報。

    Bianews:之前的風波怎么看?

    吳世春:我覺得一個企業難免有風波,去看阿里、騰訊有沒有經歷過風波,風波如果打不死它只能讓它更強壯,尼采有一句話“任何不能夠摧毀你的困難都是你的朋友”。

    Bianews:這場風波中,比如咱們投資的一個企業,它違反了什么法律,投資人這時候應該做點什么?

    吳世春:投資人其實只能從董事會方面影響,這個應該走向合規化合法化的經營,但是還是要靠公司本身治理結構的完善,這種沒有辦法說投資人有很大的影響。

    Bianews:您能判斷人工智能下一波的創業和投資趨勢嗎?

    吳世春:我覺得人工智能還是一個持續值得下注的領域,但是一定要在先變現的領域里面做投資會比較健康、比較可持續。像商業領域、一些工業領域可能能夠提升效率的領域,像醫療、自動駕駛這種領域。

    來源:Bianews BiaNews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梅花創投吳世春:人口紅利消散,消費、技術、國運三大紅利將成創投行業新支撐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