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中國手機五強呈現“T型”競爭 海外市場成下一主戰場

    熙攘的上海淮海路大街上,OPPO近期開出了自己在全球第一家“超級旗艦店”,在智能手機增量天花板效應愈加明顯的今天,OPPO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鞏固當下市場并開始一場關于品牌升級的探索。

    “目前的手機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金字塔形態轉變為T型形態,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占有率超過了整體市場的80%,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家廠商希望吃掉他人的份額都是非常困難的。”OPPO副總裁吳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頭部企業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競爭會更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手機企業不能犯錯。他強調,OPPO希望超級旗艦店成為品牌升級的一個起點。

    互聯網手機榮耀也開起了線下店

    事實上,全渠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距離OPPO超級旗艦店15分鐘的路程里,還有蘋果以及華為的店面。不僅如此,線上品牌向線下的滲透早已開始,小米之家以及榮耀的線下店鋪已在去年得到了爆發。以小米為例,截至去年年底,小米之家全國門店有五十余家,以一周開一家店的速度推進。今年年初雷軍給團隊定下的目標是全年開200家,平均一兩天就要開一家。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市場整體處于略微收縮的狀態,領先廠商的市場份額逐步增加,規模優勢更加明顯(大規模所帶來的渠道議價,供應鏈議價能力等)。“從渠道來講我們看到在小米、華為大舉進攻之后,在前三線城市呈現出更加膠著的狀態。隨著末線城市紅利的逐漸消失,給線下渠道為主的ov和金立等廠商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所以又呈現出ov加大投入發展線上渠道的趨勢。同時在線下進行品牌升級。”賈沫對記者說。

    不管怎樣,手機行業爆發性增長期臨近尾聲,是守住當下市場還是激進地向市場發出進攻,攻守之間,每家廠商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T型”競爭

    智能手機的增速在下半年大幅放緩。

    根據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325.1萬部,同比下降20.7%;上市新機型77款,同比下降22.2%。

    “智能手機行業不像往年那么快速地增長,原因在于大半年沒有技術創新的產品,刺激用戶的換機因素沒有那么強烈,并且,消費者的被動換機意愿也在下降。”吳強對記者表示,這種趨勢仍然會持續,2018年的挑戰甚至會強于2017年,整體市場依然會略有下降。

    調研機構GFK將目前的手機市場情況稱為T型格局。GFK稱,從某種意義上看,進入2016年下半年,中國手機市場資源快速集中,由原來的“倒三角”演變為“T”型格局,即頭部品牌繼續擴張產品線,高中低價位全線洗牌,腰部品牌空間大幅壓縮,規模受限,小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形成斷層,渠道難以滲透,市場活力大幅減弱。

    吳強認同T型結構的形成,并表示改變這種格局每一家都不能犯錯,并且需要再推陳出新做出些應對策略。

    對于OPPO來說,強勢的線下市場是優勢,而如何實現品牌升級成為過去一年多時間吳強思索最多的問題。在小米和華為等品牌的激進市場戰略下,OPPO希望探索一種“超級旗艦店”的模式,來更好地樹立OPPO的品牌形象。

    吳強說,比如不設KPI考核,引入頂級設計師進行店面設計,并且開設更多的分享課程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摒棄”過去OPPO店鋪銷售“拉人”的“套路”,進行升級。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這是一個開始。

    在龐大的銷售店鋪面前,OPPO希望保持一定的節奏進行“加減法”,優化店面形象,但小米和榮耀等新興品牌卻在去年打響了一場關于渠道的爭奪戰。

    “小米之家全年營收預計在60億人民幣左右,五年之內做到100億美元,還要增長10倍,是有機會的。”雷軍在深圳小米之家旗艦店開業后說。

    經過兩年的打磨,團隊做出一套復雜的模型來考量門店的表現,坪效、費用率、轉化率等。坪效是每平方米的效率,小米之家目前可以做到27萬元,在消費電子領域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名是蘋果,可以達到40萬元。

    榮耀在線下的比例也開始穩增,根據賽諾之前公布的數據,今年前八個月,榮耀線下與線上渠道占比已接近1:1。

    向海外出發

    海外市場也是頭部手機廠商爭奪的另一個市場。

    在榮耀四周年慶典上,榮耀總裁趙明公開表示,三年進入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其中海外市場銷售占比從15%提高至50%。

    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每一個出貨量都超過億級,榮耀50%的海外銷售占比,意味著榮耀未來三年海外出貨量將增長4000萬部以上,達到5000萬部的出貨規模,這顯然對任何一家手機企業而言都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挑戰。但趙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外市場是坑還是蛋糕,都要親身去試試才知道,海外市場是未來榮耀增長的基礎。

    印度成了中國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

    小米也在加快國際市場的布局。雷軍對記者說,2017年小米的國際業務成長了300%,而預計明年也會達到100%。

    “這幾年我們的國際化之路突出了重點,比如印度一定要拿到第一,我們用了三年做到了,并且也進入了歐洲等市場,我們在東歐已經排到了第四位。”雷軍對記者表示,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這個月的下旬他會在印尼待一段時間,而在9月份他已經在那個市場待了一周時間。

    對于“蛋糕”很大卻競爭尤為激烈的美國市場,雷軍透露目前內部已經開始有相應的時間表。他表示希望在北美市場一舉成功,目前已經有一些小的產品在渠道、市場等多個方面進行實驗。

    對于是否會采用同樣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吳強表示目前海外市場的比例占OPPO的30%,擴張的節奏仍然會穩步進行,不會貿然突進。

    賈沫對記者表示,從海外來講,其實OPPO和vivo在東南亞和印度的發展一直可圈可點。但依舊像小米一樣集中在低端系列。在國內渠道成本高漲,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出海成為企業擴大規模,維持增長的必經之路。但如何選擇進入的市場是廠商需要去權衡的。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可以帶來更好的margin但是公開渠道占比有限。如果不能很好地與運營商展開合作,會入不敷出。選擇更切合自身渠道策略和產品的市場去嘗試最為穩妥,比如小米ov在印度的發展,直接奪取了本土廠商份額。

    CounterpointResearch智能設備及生態系統研究總監閆占孟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每一家廠商都需要在衡量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后作出一定的選擇,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都是如此,激發更多的市場需求成為眼下國產手機廠商們的新挑戰。【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中國手機五強“T型”競爭 海外成下一戰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江蘇一公司強制員工換國產手機,勞動監察部門:公司無權約束
    【周四早報】Gartner: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降20%至2.95億部
    【封面故事】中國智能手機新戰局:華為承壓,OV謀變,小米再造
    非典疫情走勢 手機廠商在“戰疫”期等待拐點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