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何況侯為貴的中興就像一頭老牛一樣勤勤懇懇,而任正非的華為就像狼一樣充滿攻擊性。中興的衰敗或許就是因為侯為貴的中庸之道,你也不能說這是錯的,只能說是科技發展的太快太快,快的中興已經追趕不上了。
侯為貴無疑是個好人,對員工也極其溫和,在中興的歷史上,侯為貴一共只免過三位高管,其中有兩位還被送到美國去學習。回國后,侯為貴給他們安排了新的工作。
最近看中興員工跳樓的新聞,刀哥就在想:
要是侯為貴還掌權的話,這件事,估計就不會發生了!
有他在,中興的離職溝通,絕對會更溫和一些!
可話說回來,要不是他,中興估計也落不到今天!
如今,華為的營收是中興的6倍,放在30年前,這個數據,是要倒過來的。
1985年,改革開放初期,作為航天691廠技術科長、技術專家的侯為貴,被派到深圳,做起了電子表、電子琴的加工業務,一年就賺了35萬元,這就是最初的中興通訊。第二年,他用做貿易掙來的錢成立研發小組,專攻交換機領域,3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程控交換機。
到1992年,中興合同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就此,中興進入通信領域,并一發不可收拾。
就在侯為貴專心研制交換機時,轉業軍人任正非乘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車。1988年,他和幾個人合伙湊了10萬元,在一棟居民樓里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最初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戶交換機產品,開始走上銷售電信設備的路子。
經過兩年的積累,華為在沿海區域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任正非也開始做研發,推出了自己生產的數字程控交換機。
同城創業的兩人,惺惺相惜,還多次聚在一起,討論民族通訊崛起的道路。
但商場哪有永遠的朋友?
1996年,侯為貴決定突破原來產品結構上的單一性,向多元化領域擴展;湊巧的是,任正非也在同一年為華為制定了發展計劃。兩家在產品結構上,至少有70%是重合的。
隨即,雙方開始緊鑼密鼓地排兵布陣。任正非靠極具攻擊性的銷售團隊,四處出擊,爭奪市場;而侯為貴則使出價格利器,用低價俘獲人心。
同城兄弟頭一回有了針鋒相對的苗頭!是繼續各自為戰,還是直接撕破臉皮兵刃相見?
任正非選擇了出手!
1998年,華為在湖南、河南項目的投標書中,加入了打擊中興的內容。第二天,中興開始反擊,如法炮制。結果,中興贏得了訂單。
任正非不甘示弱,隨后在法院起訴中興,指責對方作引人誤解的對比。很快,侯為貴便以相同的理由狀告華為。雙方的關系劍拔弩張。
以侯為貴的性格,他不太愿意大動干戈。據說,華為剛開始告中興時,他一直想不通對方為什么要起訴。后來,隨著競爭不斷加劇,他也就慢慢習慣了。
在這場“中華”大戰中,中興贏得了更多賠償,而華為則贏得了更多市場。
從1998年到2000年,中興年銷售額從41億元僅增至102億元,而華為年銷售額則從89億元增至220億元,一舉奠定自己的王者地位。
結下了梁子的“中華”,在此后的15年里,時常貼身肉搏,從國內打到國外。
競爭最激烈時,半路截住對方投標人員的事情時有發生,雙方員工以各種外號來“互罵”。例如,華為員工稱中興為26,暗喻對方是二流企業,中興員工則稱華為是28,比26還2。
打的激烈,差距也越拉越大,2016年華為營收是6000億元,中興只有1000億。
任正非跟侯為貴,同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兩人在很多事情上,有共通性!
例如和任正非一樣,侯為貴在生活中也非常節儉,常年穿一件“土里土氣”的夾克,出差也一切從簡,只坐經濟艙,不住豪華間,經常還自己帶鍋去酒店熬粥。
但兩人在經營企業上,處事風格截然不同。
當慣學霸、做過老師的侯為貴,一直喜歡四平八穩的處事風格,也很少有過激行為,做事永遠不緊不慢。
有一次,網絡事業部在南京開會,負責人請他去講話。不巧趕上飛機晚點,晚上7點的航班,到11點還沒起飛。侯為貴也不著急,一個人坐在候機廳里看書。后來,還是負責人覺得太晚了,打電話讓他回去,他才回去。
經營企業,他也講中庸之道。
在侯為貴看來,如果領導者只考慮五年以后怎么樣,現在就要賠著做五年,這肯定不行。這種事做多了,企業就活不下去了,能掌握好公司的長期戰略發展和當期經營的平衡,就是個比較好的經營者。
而任正非是典型的狼性進攻風格,雙方創始人不同的經營理念,導致兩家多次選擇不同!
首先是花錢的方向。前十年,兩家的營收基本在同一水平上,相差不過20億。
但是從2004年以后,中興與華為的差距越來越大,從1.5倍到2倍再到2.5倍……
因為兩家花錢的方向完全不對了!
2004年前后,中興靠小靈通的爆發,產生了不錯的業績,但它更加務實,重視現金流。而華為跑去拼未來了,變得更加重視技術研發投入。
“給的錢多了,不是人才的也變成了人才!”砸錢的華為,很快搞定了WCDMA!
后來的中華酷聯時期,中興也是走保守的價格戰路線,而華為則砸錢搞研發。
其次,判斷價值的方向。
中興前任總裁是南京郵電學院老師,身上的書卷氣很濃。因為CDMA技術要求更高,所以他強推研究CDMA。
但好技術在商業上卻不一定能成功。最簡單的例子是摩托羅拉的依星計劃,它計劃發射28顆衛星,就再也不用布網了,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成本太高了。
后來果不其然,CDMA的授權費各方面成本都很高,沒法進行大規模普及,后來被高通也放棄了,而WCDMA專利分散,方便大家形成交叉專利,很快成本就能降下來,華為就抓住了這個機會。
最后,還有投資布局。
軍旅生涯在任正非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他也把很強的軍人氣質植入到華為當中,無論建立是張牙舞爪進攻性極強的銷售團隊,還是賭賽道,他只求快求狠,絕不求穩!
為了讓這批一線戰士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代價搶奪市場,任正非制定了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激勵機制,傳聞其提成比例就高于行業平均水準5個點左右。
侯為貴絕對做不到這一點,他不喜歡高狼性銷售那一套,鐘意更穩妥的經營之道,就連投資,也是走的非常安全:
“我跟蹤了很多東西,一看到這個機會非常大,我就發力,一看到機會不大,漸漸就放棄了。”
“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不能只顧當期利潤而忽略長期發展。”
溫和的中興,在跟華為漫長撕逼戰里,也不是沒有贏過,小靈通、CDMA,以及早期的中華酷聯,都賺的盆滿缽滿!
但最后,這些優勢,不是被時代拋棄,就是被華為超越!
3、員工離職中興后,竟這樣說……
侯為貴無疑是個好人,對員工也極其溫和,在中興的歷史上,侯為貴一共只免過三位高管,其中有兩位還被送到美國去學習。回國后,侯為貴給他們安排了新的工作。
他對下屬也很親切,和員工溝通,從來不居高臨下,更多是一種咨詢式的交流:你覺得這個怎么樣?你有什么想法?只要不違反規定,什么都可以談。
2016侯為貴退休時,說,“我留給中興最有價值的并不是賬面上的財富,而是經過多年沉淀、并得到全體員工認可的一種企業文化。”
可離職的員工,卻在微博上說:
離開華為的的往往念華為的好,離開中興的,往往只記得中興的壞!【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任正非:我看不起中興的侯為貴)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