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說到脈脈,通常我們就會想到是不是又有一些“知情人”帶來了爆炸性新聞,在匿名的保護下,脈脈帶給我們很多真真假假的辦公室八卦和職場“秘密”,每次都能讓脈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當然被爆料的公司,也成了漩渦中心的突出點。
但這次脈脈算是給自己卯足了勁:11月15日上午,脈脈宣布獲得了7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DCM領投,IDG資本、晨興資本持續跟投,除了機構投資人,智聯招聘也成為戰略投資方,并與其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時也創造了行業的最高紀錄。
此外,脈脈還計劃于2019年IPO,目標市值為100億美元。
脈脈從2013年10月開始正式推出,當時的主要標簽是職場社交和私密跳槽,CEO林凡也承認成立之初是復制LinkedIn的企業社交模式,招聘與跳槽都需要可信的個人公開信息,然后脈脈圍繞它建立了個人實名和人工認證體系加V,并以此作為社交包括匿名社交的基礎。
其中的匿名爆料,也是脈脈在上線之初就已經確定的功能,也正是因為這一功能,給脈脈帶來了許多的用戶增長,也獲得了由晨興資本A輪共計500萬美元融資;2014年IDG和晨興創投2000萬美元的B輪資。
但是匿名爆料同樣也給脈脈惹了一身“騷”。
去年“脈脈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戶信息”的案件讓脈脈吃了官司,今年5月一位自稱“ofo員工”爆料了內部腐敗也讓脈脈接到了法院的傳票。
當然還有許多的“小道消息”,例如百度貼吧如果發帖管理量不到多少就要撤職、華為員工為了完成工作連家庭都不顧上了,類似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
匿名爆料甚至成了部分職場人士的樂趣所在,因為有匿名這個擋箭牌,每個人都想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看法,每天在里面尋找樂趣的更是大有人在。
當然,如果你想要使用脈脈,還得付出上傳通訊錄的慘重代價。即使你沒有注冊過,他人也可以為你建立“職場形象”,填寫你的電話號碼和就職信息,導致你的隱私莫名被泄漏。而脈脈則會不停給你發騷擾短信,以你的隱私為人質要挾你注冊。這也是很多人罵脈脈是垃圾軟件的一個主要原因。
雖然脈脈在剛上線時宣稱自己是以職場社交為基礎的軟件,但是,許多人知道脈脈就是因為用戶在上面爆料大公司的管理層內幕,用戶更多的把重點放在了匿名爆料上。
而隨著脈脈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不主打招聘的脈脈如今獲得了新一輪的融資,到底有沒有可能把職場社交做起來?明年又能靠什么支撐著自己上市之路?
在整個國內的職場社交領域,脈脈可以說是為數不多還活躍著的玩家。
中國的職場社交向來發育不全,早前優士、若鄰等效仿領英的產品一批批地死在沙灘上,領英雖然在國外發展迅猛,但對中國的許多公司人來說,也只是使用頻率不高的一款產品。
其實對于國內的職場用戶來說,真正的需求可以歸類為四個方面:尋找商業機會、尋找工作機會、尋找人才、尋找人脈。其中尋找商業機會、工作機會和人才我們都可以歸為商務活動,剩下的尋求人脈才是社交的部分。
但就現在的脈脈而言,最大的難題就是讓用戶意識到職場社交的價值所在,進而接受這個品類,而不是一提到脈脈映入眼前的只有”八卦“二字。
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將用戶需求整合并快速發展用戶,脈脈還要面臨著幾大問題。
缺乏有價值的用戶
在脈脈上,一般活躍的用戶大多數為自由職業者、創業者、公司小職員及一些求職者和獵頭,CEO雖然多,但是人家有這個空閑在脈脈跟你閑聊?會愿意公開自己的聯系方式被閑雜人等騷擾?顯然這很不符合實際。
對于大多數普通職員來說,其實他們對人脈的需求并不高,但是不管是脈脈中的二度人脈還是三四度人脈,對他們來說很少發展到有價值的。
缺少與微信爭奪用戶的優勢
可能很多人會說,職場社交都用微信哪里輪的上脈脈?確實,目前國內最大的職場社交群體還是在微信里面,由于國內職場的社交應用發展緩慢,微信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在很多企業中,大家都普遍使用微信、QQ進行職場社交,所以對脈脈而言,如何與微信爭奪用戶也成了一個難題。
但是換一種角度來看,一款好的職場社交軟件對于大部分職場人士來說還是極度渴望的,因為大家都不愿意把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一款被大家所接受的職場社交產品至少能讓用戶愿意將過往的人脈移至這款新社交產品,并且保證那些過往的人脈也會使用這款新的社交產品。只是人們愿意去體驗脈脈還是被其中的爆料八卦所吸引,至于職場社交的方面,脈脈自身也并沒有什么創新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職場社交
其實對于中國的整個環境而言,中國職場上還不存在鄭重的社交文化,只存在”速食文化“,加你大多都是為了做一錘子買賣。
獵頭、HR、銷售等人員太隨意的加好友和大眾太隨意的接受,就會使得普通人的社交圈子迅速變成90%的人不認識,然后便失去了更新和訪問的興趣。
所以對于剛剛拿到融資的脈脈來說,想要在職場社交上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還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說到職場社交上的商業價值,對于任何營銷人來說,社交平臺都是一座金山,尤其是這種做垂直社交的平臺,可以圍繞特定人群里設計變現方式。
目前,脈脈的變現模式集中在兩點:會員和廣告。根據虎嗅今年二月的報道,在脈脈的收入構成中,80%來自品牌廣告,其中包括開屏廣告、Feed流廣告、直播廣告等、20%來自會員服務,而林凡將招聘業務收入歸結到品牌廣告中,只占10%。
很明顯,目前脈脈的盈利模式還是比較單一。雖然招聘在職場社交中并不是唯一確認的場景,但作為一個職場社交的產品并沒有將招聘的業務凸顯出來,這又體現了脈脈在職場社交又一大問題——社交和招聘無法有效的權衡。
其實國內大多數職場社交產品普遍存在的弱社交屬性的問題,往往會導致用戶社交深度淺、活躍度不穩定、用戶黏性低,本質上就與傳統招聘網站并無太大區別。
但是脈脈在所有的職場社交產品上算的上是比較活躍的一位了,只是并沒有把這種優勢顯現出來也是有點遺憾。
而就品牌廣告而言,當大量的廣告充斥在產品當中的時候,這是否符合用戶的社交習慣?是否影響到用戶的體驗?這些都是脈脈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講,可能更看中的是脈脈背后的關系鏈,只是前有在微博上非法獲取微博用戶數據,后有現在強制用戶上傳通訊錄的”蠻橫“,再加上如今都對互聯網公司的用戶安全越來越重視,免費用數據獲得增量的時代已經結束,脈脈這樣的”流氓“行為還能撐到明年上市嗎?【責任編輯/劉曉娟】
(原標題:李書福、雷軍等11名企業家獲提名全國工商聯兼職副主席)
來源:古都科技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