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前段時間的對郭美美私生活的各種報道登上媒體頭條,風頭甚至蓋過云南地震。反觀《紐約時報》對類似事件的報道,幾千字中沒有提過當事人的任何個人信息,焦點全部集中在對腐敗的揭露之上。作為一個傳媒人,不得不為同行的做法感到慚愧。
美國也有個“郭美美”,她富豪親爸真的在公益組織。
《紐約時報》曾于2011年8月2日在頭版刊發了標題為《濫用和常用:醫藥非盈利組織為殘疾人募集的百萬元》的報道,而報道中所述即為美國版“郭美美”事件。富豪菲利普·萊維的女兒在紐約大學上研究生期間,曾以“學費補償”的名義從“青少年研究網絡”報銷了5.04萬美元,這筆錢甚至不是為了支付她的大學宿舍租金,而是用于支付其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購買的一套公寓的部分費用。當年6月底,也就是新聞刊發前兩個月,《紐約時報》記者就此事質詢萊維兄弟。兩天后,60歲的菲利普辭去了該機構執行總裁的職務。他的哥哥,67歲的喬爾·萊維也在6月匆匆卸下機構顧問一職。
同樣是慈善機構,同樣和“公為私用”,類似的題材在中美媒體的報道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筆者總結對《紐約時報》對該事件的報道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美國版“郭美美”的真實姓名從頭到尾都沒出現,足見對采訪對象的隱私保護的非常到位,對新聞倫理問題的處理也比較恰當。
《紐約時報》的相關報道于2011年8月2日在頭版發布,全文共計16973個英文字符,英文字數3226個,中文譯文的字數為5527個。可見《紐約時報》當時對這一事件的重視程度。報道中詳細記錄了菲利普·萊維挪用公款支付豪華轎車、幫女兒在格林威治村購買公寓的腐敗行為。更多的筆墨用于描述像“青少年研究網絡”類型的私營慈善機構,存在募集資金的使用幾乎不受到監管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對菲利普·萊維任職的YAI公益組織如何成立、如何運作描寫的十分詳細。然而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菲利普·萊維女兒的真實姓名,全部以菲利普·萊維女兒來替代。可以滿足公眾窺私欲、引燃輿論爆點的菲利普·萊維及其女兒的家庭生活也沒有出現。報道中使用了三張圖片,主圖是一個女孩拿著手機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說明:“在過去的十年里,YAI慈善機構募集到超過10億美元的醫療補助”,其他兩張則是菲利普·萊維和喬爾·萊維的證件照。
其次,報道直擊腐敗現象全過程,,就事論事,直接戳中問題要害,焦點直指存在貓膩行為的YAI公益組織。
《紐約時報》相關報道的全文有三個小標題,分別為“填補真空”、“虛增的成本”和“醫療巨頭”。文章分三部分,首先講述萊維兄弟經營的私營慈善機構是如何抓住機遇做大做強的。“這對兄弟菲利普·萊維和喬爾·萊維兩兄弟從留著小胡子、衣著寒酸的普通社工做起,艱難地維持著一個慈善服務項目照顧15名智障人士。”文章稱,受益于記者對這類慈善機構的報道,慈善機構受到了國家的重視。菲利普·萊維也因此進入YAI并在1979年執行董事,哥哥喬爾為執行董事。其次記錄了萊維兄弟多次挪用公款的操作手法;最后對“醫療巨頭”的斂財方式做了詳細披露。報道有理有據,大量的數據支撐令人信服。例如,文中提到,萊維兄弟每年能拿到近百萬美元年薪。萊維兄弟運營YAI期間,十年內收到來自聯邦政府超過10億美元的醫療補助、700張病床以及為殘疾人專用的學校和交通運輸等。筆者注意到,在該報道下的網友評論,也大都關注同類非盈利慈善機構的高管薪資,并沒有對萊維兄弟及菲利普·萊維女兒的私生活顯現出特別的興趣。
最后,多個消息源互為佐證提供證據。
在揭黑報道中,證據是最重要的要素。《紐約時報》的相關報道中,采用了多個身份確定的消息來源互相印證。一位長期在YAI慈善機構擔任預算主任的理查德·費登爆料稱,“多年來,這家非營利機構一直在年度財政報告中摻水,不斷抬高開支項目,以獲得更多來自聯邦醫療補助計劃的資金。”紐約州“護理服務質量監督委員會”也提供了證據,“出現問題的不僅是財政報告。2009年,在審查該機構財務狀況時發現,YAI慈善機構多位高管通過機構為子女報銷學費,其中就包括萊維兄弟。”馬塞拉·法瓦證實,其中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福利:該機構旗下的“紐約早期學習聯盟”在2007年到2009年期間,每年向萊維兄弟支付約5萬美元的顧問費;菲利普·萊維2008年在貝佛利山莊酒店住了兩個晚上,花費了1468美元,他聲稱自己是要會見一個潛在的善款捐贈客戶;兩兄弟和其他高管還能選擇用機構的資金租用雷克薩斯、沃爾沃之類的高檔車作為私人或工作用途。
反觀國內媒體對“郭美美”事件的報道,其關注點多集中在郭美美是如何炫富、如何炒作上。許多媒體都推出新聞專題,挖掘郭美美的各種家庭背景及生活細節。甚至在云南昭通地震的緊要關頭,有報紙忽視地震的新聞價值,以“郭美美事件”為頭版頭條。
那些曾過度報道郭美美丑聞的媒體,如今是否會感到一絲悔意?一個女孩的“炫富”成長史,成為個別媒體迎合民眾窺私欲的“爆料”,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IT時代周刊編后】當一個社會的法則只剩下了逐利,沒有法律的威懾、制度的制約、道德的規勸、情感的潤滑,我們有再多的錢,也不會感到幸福。【責任編輯/賈茹】
本文作者喻賢璐,原載于九個頭條。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