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在通信行業持續了十多年的“價格歧視”終于得到了監管重視。近日,多位運營商人士告知記者:“現在老用戶不能轉套餐的投訴比較多,工信部不斷要求運營商整改,要放開對老用戶的限制?!?/span>
日前,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向三大運營商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老用戶選擇新資費套餐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運營商保障用戶自主選擇權,保證同一歸屬地用戶能夠在不變更號碼的情況下,自主選擇企業所有資費套餐。該文件2017年10月16日印發,湖北省通信管理局要求三大運營商在一個月內完成自查整改。
自2016年底中國聯通與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推出“王卡”以來,全國各省運營商為吸引新用戶推出的廉價互聯網套餐已多達數百款。不過,此類廉價套餐僅面向新用戶開放,老用戶如果想使用此類套餐,只能開通新號碼。
此類互聯網套餐與老用戶普遍使用的統一套餐之間存在極大的價格差異。以北京移動最新推出的U卡業務為例,其1G本地流量僅需1元,1G全國流量僅4元。而老用戶的集團統一套餐中,含1G流量的和4G套餐需支付128元/月。
同樣的流量在不同的用戶群體中出現巨大的價格差異,這一“價格歧視”行為在多地引起大量消費者的投訴。此舉違反工信部《關于保障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的要求,部分消費者在向工信部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12300)投訴后成功攜號轉套餐,并在多個論壇、平臺上傳授經驗,更多消費者正在按照這一經驗嘗試申訴。按照工信部要求,電信行業每百萬用戶投訴率應低于70人/年。
北方某省聯通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工信部介入,集團已經發文要求放開限制,目前正在進行系統整改?!?br>
競爭的避風港
“老用戶不得辦理”,一直是運營商價格戰的避風港。
事實上,早在2G時代,“老用戶不得辦理”條款就曾引發大量投訴。以移動為例,當時全球通套餐與神州行、動感地帶等套餐之間存在價格差異。
根據中國移動2003年財報,全球通類用戶每月平均消費171元,而神州行、動感地帶類用戶月均消費約58元。到2006年,全球通用戶月均消費者漲至207元,而動感地帶類用戶月均消費已降至55元。但全球通用戶并不能轉至其他套餐。
2006年,信息產業部發布《關于保障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要求“在同一移動電話歸屬地內,移動通信企業應保證本企業同一網絡的原有用戶,可以在不改變號碼的情況下,自主選擇使用本企業的所有資費方案”。該方案旨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電信市場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自2007年1月1日起已經正式實施。該文件頒布之后,各省運營商開始陸續出臺了“攜號轉套餐”政策。
然而,3G、4G時代之后,“老用戶不得辦理”的價格歧視重現,而且,出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成熟期。
每一代技術商用初期,運營商均會制定適當的價格,吸引新老用戶迅速使用新的通信技術,此時,運營商相互之間存在技術差異,且充分享受用戶紅利,相互之間競爭并不激烈。
以4G為例,2013年底4G牌照發放,聯通、電信受限于網絡制式、資金,難以與移動抗衡,整個2014年中移動在4G領域一騎絕塵。2015之后,電信、聯通開始嘗試更有利的網絡制式,基站數量進一步提升,2016年,電信、聯通又開始從網絡、渠道、產業鏈等方面全面合作,正式與移動競爭。但此時,市場已經飽和。在2016上半年,中國移動以4.29億用戶,在總計7.24億的4G市場中占比72.5%。
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價格戰。2016年底,中國聯通開始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互聯網套餐,以王卡為例,其流量價格為移動集團統一套餐流量價格的1%-2%。為了避免新增用戶流失,電信、移動隨后也推出了類似的低價套餐。在目前主流互聯網套餐中,流量價格已低至1元/G。
而2016年上半年,中國聯通以5952億MB,產生收入349.1億元,流量單價為58.65元/GB,同期中國移動流量單價59.37元/G。禁止老用戶使用新套餐,是避免收入下滑的唯一手段。
“價格決定市場,如果沒有限制的話,老用戶肯定全面轉向互聯網套餐,哪個運營商也承受不了這么大的收入滑坡,”多位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限制老用戶就成了價格競爭的避風港,這也成了行業默契?!?/p>
流量價格下降
在互聯網套餐的推動下,中國聯通的流量價格迅速下滑。2017上半年,中國聯通用戶流量總計25333億MB,創造收入429億元,流量單價降至16.93元/G,同比2016上半年的58.65元降幅71%。而中國移動也從59.37元/G降至38.3元/G,降幅36%。
顯然,隨著競爭加劇,流量的價格仍將繼續下降。
以移動、聯通2013年財報計算,中國移動流量價格為200元/G,聯通則為112元/G。其后的4G時代,中國移動每G流量價格則在2014、2015年降至140元、70元。如果對比2013年的3G時代,流量價格已經下降了超過80%。
“基本是為了KPI,三家公司都是不計代價去完成新增任務,”一位北方某省聯通管理人士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公司應該補貼老用戶,老用戶才是利潤的貢獻來源?!?/p>
但是,由于用戶換號成本較高,大部分用戶幾乎不會離網,上述人士介紹:“所以運營商基本對老用戶的維護力度都不大,反而重視不怎么能貢獻利潤的新用戶?!?/p>
以中國聯通為例,2016年346億元的銷售費用中,用戶保有成本為34.98億元,占比約10%。2017年上半年,161億元銷售費用中,用戶保有成本15億元,占比下降為9%。
不過,目前攜號轉套餐的整改仍未在全國范圍內規模推廣?!拔覀冞@還沒有任何通知,”一位河北省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很難改。如果老用戶都用互聯網套餐,運營商肯定大幅虧損,如果強制執行的話,運營商只能改變商業模式?!?/p>
記者撥打北京移動10086咨詢,客服也告知記者,1元/G的U卡業務,也僅限于新用戶,“只能辦理新號碼開通,一般新業務至少半年內都不會對老用戶開放,現在暫時也沒有文件許可老用戶辦理這些業務?!薄矩熑尉庉?衛安】
(原標題:運營商資費套餐整改 向老用戶進一步開放互聯網套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