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國內創業熱情太高 中國500億美元風投融資額逼近美國

     【IT時代網編者按】10月17日消息,硅谷銀行中國合資公司浦發硅谷銀行的企業銀行主管蒂姆·哈丁(Tim Hardin)近日在VentureBeat發布文章指出,現在中國的VC投資已經能夠與美國相提并論。2016年,中國風投融資額超過500億美元,幾乎首次達到美國的水平;其中75%來自國內資本。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20年前,中國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只有美國經濟的十分之一。這一差距如今已經大大縮小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處于移動互聯生活的中產階級的爆炸式增長。

    那種爆炸力有多強呢?即便是在中國生活和工作,有時候也很難體會它的創新生態圈的增長速度。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風險投資市場,在政府的國際抱負、企業家和投資者的驅動下,風投融資額過去兩年翻了一倍多。

    硅谷銀行8月份對來自PitchBook和清科的數據的一項分析顯示,已持續十年的中國風投熱潮2016年呈現爆發,推升風投融資額超過500億美元,幾乎首次達到美國的水平。該數字相比2007年的水平大約增長了10倍之多。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的風投基金如今主要從國內資本籌資:2016年人民幣基金占中國風投融資額的75%,而10年前這一比例只有25%——2014年也只有50%。

    增長為何如此迅猛?

    目前,中國蓬勃的風投資產由多方提供資金,包括支持性質的政府引導資金、財力雄厚的企業、高資產凈值人士以及將再投資來自中國第一波成功退出的所得的連續創業家。雖然該國備受期待的經濟轉型還遠未完成,但在人才和資本獲取方面,它如今已經能夠與美國匹敵,而且它也在加速進行創新——從共享經濟到機器人,再到人工智能。

    美國科技巨頭大約在1980年至2000年崛起,在PC革命的鼎盛時期為企業市場提供服務。而中國的第一波創新者則大約是在2000年出現,主要聚焦日漸壯大的中產階級,當中很多人都屬于移動為先的消費者。隨著移動應用的到來,中國的科技行業先驅們(主要是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快速擴大觸角,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服務,進而僅僅在過去十年里便擴張到令人驚嘆的程度。這促使大量的風投資本流向移動創業公司,幫助它們迎合中國和其它地區的消費者的需求。

    雖然部分中國消費互聯網公司最初是通過抄襲美國成功企業的模式來站穩陣腳,但如今那種思維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在迎合年輕的城市用戶和日漸富裕的中產階級的需求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打造出了不少針對中國文化和消費者品味的新產品和服務。在該擁有全球最多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國家,移動支付的興起更是進一步驅動那些產品服務的普及。

    創新巨頭之戰

    并非巧合的是,中國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資本熱潮,正引發一場圍繞未來的全球爭斗。從消費級通訊應用到無人駕駛汽車等前沿技術,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巨頭高度重疊的戰略投資和并購凸顯了未來平臺的激烈爭奪戰。

    消費級市場投資自然而然仍是中美公司的關注焦點。例如,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在角逐無縫的按需式新商業的控制權。另外,BAT悉數入股了打車服務Uber或者它的頭號競爭對手Lyft。與此同時,谷歌和微軟均希望在云計算領域擴大各自在全球企業市場的統治。

    中國的風投融資水平已經幾乎追趕上了美國,將中國創新推升到新的高度,同時也促使企業家和投資者紛紛著眼于國際市場。從我對中國創新生態圈的觀察來看,無法不覺得這股勢頭只會持續下去。【責任編輯/何維宗】

    (原標題:創業熱情太高,去年中國風投融資額已逼近美國)

    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國內創業熱情太高 中國500億美元風投融資額逼近美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