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國內一大批眾籌平臺的倒閉、跑路、歇業、轉型,也讓外界對眾籌行業整體的信任感受挫。據了解,某P2P理財平臺創始人甚至公開表示不看好互聯網+房地產眾籌。民宿眾籌究竟是不是一樁靠譜生意?看似對立零散的信息背后,是投資者、項目方、平臺方怎樣的利益博弈?
葛女士是一名金融行業從業者,她從大約兩年前開始投資民宿眾籌項目。
現在,她已經在某眾籌平臺上投入兩百多萬,預期收益20多萬。
民宿眾籌似乎并不缺少擁躉。
然而前不久,有關莫干山民宿的一系列報道卻讓人生起了疑竇。據報道稱,資本的熱捧導致近兩年莫干山民宿數量激增,如今平均入駐率僅為50%,差一點的只有20%,回本周期也自14年之前的2-3年上升到5-6年。
一、民宿眾籌平臺如何賺錢?
在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眾籌的分類以及各自的營盈利方式。按照咨詢公司Massolution的分類,眾籌可以分為股權眾籌、債權眾籌、回報眾籌以及公益眾籌。
根據模式的不同,民宿眾籌可以劃歸股權眾籌,也可劃歸債權眾籌。
國內民宿眾籌平臺大多屬于債權眾籌。滿足一定資質的用戶在平臺上注冊成為投資者后,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投資,并獲得分紅(經營不善時按保底比例補足)和消費權益。
股權眾籌則主要盛行于海外。采用股權眾籌模式的平臺,相當于幫投資者建立了一個有限合伙公司,有限合伙公司由平臺全權管理,投資者在房產賣出時回收本息。
而在實際操作中,平臺所得分成也會因項目不同而上下浮動。國內民宿眾籌平臺多彩投的CEO趙耕乾告訴記者,平臺會與項目方預先談好項目的最高回報率,并在此基礎上商定項目給到投資者的最終回報率,兩者差價加上服務費,就構成了平臺的收益。
舉例來說,一個項目給到平臺的回報率是12%,而平臺能夠以10%的回報率發出去,加上項目方每年5%的基礎服務費,平臺的收取的總服務費則為5%+(12-10%)。
二、民宿眾籌是怎樣火起來的?
眾籌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美國Kickstarter平臺的興起。2011年,“點名時間”將Kickstarter模式搬進中國,此后國內便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眾籌平臺。這里面當然不乏一時間傳為佳話的眾籌項目,但更多項目,都是在博取了最初的一波注意力后銷聲匿跡,甚至負面消息頻傳。
為什么民宿眾籌以外的很多項目都失敗了?
2015年被許多人稱作“眾籌元年”。這一年,從影視到創投,從公益到圖書出版,眾籌幾乎遍地開花,但問題也不斷暴露。
其實早在2014年底,隨著國內眾籌平臺“鼻祖”點名時間宣布放棄眾籌業務,實物類眾籌已經開始出現衰敗跡象。實物類眾籌屬于回報眾籌,點名時間CEO張佑在談到這類眾籌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時,總結了以下三點原因:
1、并非所有投資者都愿意當“小白鼠”。不可否認,平臺上的確有一批“極客”愿意充當“小白鼠”,幫助項目方完善產品;但更多的投資者是抱著消費的心態,認為自己花了錢,卻買來了次品,于是心存不滿,甚至遷怒平臺。
2、眾籌類型不明確。如果沒有界定眾籌的類型,不同人對眾籌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是捐助,有人認為是股權投資,也有人認為是預售,這就容易在回報形式上引起爭議。
3、眾籌保護機制失衡。平臺為了鼓勵創新,往往對產品質量、發貨時間沒有太過嚴苛的限制,但這也招來了一批不靠譜的項目,這使得平臺很難對用戶承諾,上線的項目能在一定時間內拿出成熟的產品。
另一類正在衰敗的是創投類眾籌,這類眾籌大多屬于股權眾籌。在眾籌平臺多彩投上,創投類眾籌只占很小一部分。多彩投CEO趙耕乾告訴記者,創投類眾籌平臺做不起來也有兩點原因:項目本身風險大;散戶不理性。
他表示,創投類眾籌本身就屬于高風險項目,對投資人要求很高,但國內散戶大多缺乏理性,鬧事的很多。“創業公司哪那么多帳是完全規范的,所以都禁不住鬧事,就會影響到平臺的口碑,所以36氪和京東也不太做了。”
已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葛女士也告訴記者,“(投資者)差異非常大,有投資老手,也有小白,大家投資的想法也不一樣。”不乏一些對眾籌行業了解不深的新手,在項目失敗后,認為平臺應該擔責。
民宿眾籌有什么優勢?
從上面兩類眾籌項目的失敗經驗中,可以總結出目前國內眾籌行業的幾個特征:首先,項目方的質量難以保證,不排除有人渾水摸魚;其次,投資者的風險承擔能力偏弱,很多人甚至不理解投資眾籌項目的風險。
那么,相比其他類型的眾籌,民宿眾籌何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到立足之地呢?
從項目方角度來說,民宿眾籌其實是宣傳+籌款,曾在多彩投上成功運作過3個民宿眾籌項目的“山水間”CEO陳熙告訴記者,如果單單為了籌錢,眾籌其實并不劃算,一來耗費精力,二來所需支付給投資者的回報也要高于銀行貸款利息。
“山水間”民宿
“其實我認為,民宿眾籌更多還是為了提高市場認知度以及消費群體的參與度,比如我們剛剛做的池州山水間眾籌,我們把眾籌金額變成3萬,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大家對山水間有更多的了解,從而也讓他們有更多的親朋好友加入到消費圈子中來。”
陳熙也表示,如果眾籌做得好,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宣傳作用,眾籌期間,會有很多投資者、消費者持續不斷地關注項目。
而從投資者角度來說,參與民宿眾籌也有投資以外的目的。正如葛女士所說,很多投資者本身也是旅游愛好者,而許多眾籌項目在許諾投資者現金回報的同時,也會給予一些消費權益金,可以直接在入住酒店時抵扣消費。
趙耕乾做了這樣一個比較:投資創投類眾籌項目的,可能有1%能夠博得那1000%的收益,而民宿項目的投資人,有90-95%都是在博10-15%的收益,總體來說,民宿項目的風險會低很多,而風險和收益是匹配的。然而,由于民宿投資者中有大量旅游愛好者,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支出是在旅游上,因此,10-15%的回報+消費權益,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是很有吸引的一筆投資。
三、民宿眾籌究竟靠譜嗎?
趙耕乾對記者表示,目前在多彩投的所有150多個眾籌項目中(包括民宿眾籌),已經開始分紅的項目超過100個。
但對許多人來說,民宿眾籌恐怕還是一樁“最好不碰”的高風險投資。隨著民宿市場趨于飽和,加上高回報率可能帶來的天生的不信任感,唱衰民宿眾籌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而且從理論上說,民宿眾籌的確有血本無歸的可能,因為平臺只是中介,沒有為項目方承擔責任的義務。
那么,民宿眾籌究竟值得信任嗎?
項目失敗了怎么辦?
原則上,眾籌平臺并沒有向投資者賠付的義務,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平臺處于自身名譽的考慮,一旦項目出現問題,還是會主動協助處理回購等事宜。
趙耕乾告訴記者,多彩投上也的確有過兩個非正常退出的項目。其中一個是海南客棧項目,當時項目方租用了開發商的房子,但恰好遇上三亞房價暴漲,開發商于是違規收回了房子,導致項目方間接違約。這個項目當時籌集了一百多萬,項目方賠付了90%,多彩投也退回了五六萬的服務費,另外還補貼了一些消費券,才終于將投資人安撫好。
趙耕乾表示,投資人對處理方式總體比較滿意,“我們還是希望教育用戶風險自擔,還是有項目可能會血本無歸的。”
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
在知乎、百度貼吧、天涯等社交網站上,對眾籌平臺、眾籌項目的揭露、舉報并不少見。
注:打碼部分為具體公司或項目名稱
“這個行業有些做得還是挺爛的。”趙耕乾直言。
那么,作為投資者和平臺方,該如何去判斷某個項目是否靠譜?
有多年投資理財經驗的葛女士認為,首先可以看一個項目的擔保或抵押物,如果是高保值的實物抵押物,則穩妥系數較高;其次看項目過往經驗,過往成功經驗不僅證明項目方有同類項目的操作能力,同時原有項目本身也是一種擔保;此外,團隊架構、項目可復制性、民宿的地理位置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而對于平臺方來說,這一過程可能更為復雜。趙耕乾認為,房產項目主要就是看區位和團隊經驗;對于新店來說,主要看項目方提供的財務預測是否合理,老店就比較簡單了,可以直接參考過往現金流。當然除此以外,風控和盡調也是標準動作。
但在趙耕乾看來,專注也是平臺避免“貪多嚼不爛”的重要因素,很多平臺爛尾項目頻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攤子鋪得太大。“團隊精力是有限的,基本只能做一個行業……我們自己參與風控的人都分不出一點精力去做其他領域的風控模型和執行,所以我更不相信幾個人和幾十個人的團隊能做那么雜的業務了.”
結語:饑渴的民宿,褪色的情懷
莫干山的蕭條,在陳熙看來是一種必然。
他認為,這并非民宿整體的衰敗,而是很多民宿經營者對時代的變化不敏感,沒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目前,山水間在千島湖的分店,入住率達50%以上,這是包括淡旺季在內的平均,綜合排名也在當地擠入了前三。陳熙表示,目前,山水間眾籌項目的回本周期大約為4-5年。
“現在的客戶群體不會只單方面地關注所謂的故事、情懷,‘某人拋棄工作到鄉下去做民宿’,這種故事已經太多了,不足以吸引客戶,未來民宿經營還是要回歸到服務、體驗感、參與感。”他說。【責任編輯/楊雅倩】
(原標題:投資回報率10%,民宿眾籌到底靠譜嗎?)
來源:騰訊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