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先有高通,現有微軟,猜測未來還會有哪些公司遭調查?

    【IT時代周刊編者按】對于IT巨頭微軟在中國遭到反壟斷調查的事件,中國媒體和歐美媒體都在短期內進行了大范圍報道,中國媒體大部分偏向于必定的一個過程,歐美媒體則認為是中國對美科技公司的打擊報復。究竟怎樣并不重要,因為當事人微軟已經坦然應對,對于微軟來說,其在世界各地多次遭受過壟斷指控,這次應該也早有心理準備??墒窃趪鴥榷?,這突發掀起的科技外企反壟斷調查風,或許還僅僅是開頭,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公司會遭調查?讓我們隨作者一起來猜測一下。

    微軟中國被工商局突擊檢查了!一時之間,這條爆炸性消息迅速流傳坊間,而其被調查原因依然是從90年代就一直被貼上的壟斷標簽。從處亂不驚的應對和從調查開始就有律師全程跟看的步驟來看,很顯然身經百戰的微軟也不是第一次接受“突查待遇”。而在國內這突發掀起的科技外企反壟斷調查風,或許還僅僅是開頭……

    從很久以前說起

    回顧這場聲勢浩大的調查,其實早就有先兆。讓我們把時間從7月28日推回到去年6月份,實際上,就在那時工商總局就接到國內相關企業對微軟中國的舉報,反應微軟中國存在多個問題,其中就有涉嫌壟斷。隨后,工商總局開始對微軟中國進行核查。核查的結果自然是微軟中國依然具有較大的壟斷嫌疑,于是在近日正式開始對微軟中國涉嫌壟斷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此外,在今年5月份,中央政府采購網貼出《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重要通知》上就表明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 8操作系統。這說明和微軟中國關系良好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對微軟中國有所戒備,并準備著手展開反壟斷調查。

    一直到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才正式召集9省市的近百名工商執法人員對微軟中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四個經營場所——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但從突檢的陣容上看,可謂龐大,甚至其規模在國內反壟斷調查史中也算得上屈指可數。

    為華為、中興出氣?

    事實上,剛聽到微軟中國因涉嫌壟斷被調查時,我第一時間想起的卻是華為、中興在美國的遭遇。作為老對手,華為和思科長達近十年的戰爭讓人印象深刻。從2003年被思科起訴侵犯知識產權,到最近被美國政府多次以“數據安全”、“壟斷”等理由為名進行調查。而中興在今年年初甚至還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進行了“337調查”。美國接二連三的對中國科技企業施以強壓,或許早讓中國有關部門看在眼里。

    以至于從去年11月底,發改委就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其被調查原因和微軟中國類似,也是因為涉嫌利用壟斷地位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高額利潤,并對國內市場造成破壞。有了小伙伴的遭遇,微軟中國被查事件也顯得不那么“耀眼”。

    實際上,從兩家企業的壟斷危害來看,微軟中國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視。據數據公司Net Applications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份的報告顯示:在中國區桌面平臺操作系統市場仍維持著90%以上的占有率。而其變本加厲地提高系統價格,早已讓國內用戶怨聲載道。聯系、華碩、宏碁等PC廠商也因為微軟中國的壟斷地位,敢怒不敢言,大部分利潤都被微軟中國攫取。

    而高通的壟斷也并不“小規模”,據統計在2013年高通芯片和許可費收入243億美元,其中近50%來自中國市場,其利潤占比達到70%。尤其是在4G芯片方面,高通幾乎是唯一的選擇,這讓中國手機廠商利潤大減,掙的錢幾乎一多半都是交給高通的專利許可費。這自然是涉嫌利用自身壟斷地位獲取高額利潤,并對國內手機市場有著破壞性的傷害。無外乎發改委會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實在是里面的水太深了。

    調查結果直接決定未來走向

    長久以來,國內用戶及企業似乎已經習慣、默認壟斷企業對自己利益的損害。一方面是因為維權、反壟斷意識淡??;另一方面是雖然已經有些許嘗試性的反抗舉動,卻最終限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包括科技企業在內的外企利用其數量繁多的專利、雄厚的技術及資金實力、完善的渠道等取得市場的絕對支配權,進而攫取不正當的高額利潤,進而對國內的市場造成破壞,并影響國內用戶的切身利益。

    對高通、微軟中國的調查,不在乎有兩個結果:1.讓某些外企放低身價與國內廠商互贏。2.如果失敗,國內市場或將進一步走向低潮,在很長一段時間仍將處于外企的壟斷陰影中。不管結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它們都決定著未來國內市場的走勢。

    下一個 又將是誰?

    只要有反壟斷的行為存在,反壟斷的腳步不會停止。尤其是具有壟斷地位和行為的外企,將是重點打擊對象。從互聯網、科技行業看來,下一個有可能被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備胎”還真不少。

    蘋果

    可能指數:★★★★★

    在我的眼中是最有可能被調查的對象,實際上此前就已經有諸多線索表明政府對蘋果的不滿。比如3·15曝光的蘋果保修政策國內外不一事件,最終迫使蘋果修改保修政策(不過修改后的保修政策反而不利于國內消費者);比如央視曝光蘋果深陷“后蓋門”;比如前些時間央視曝出蘋果擅自收集用戶位置信息……雖然這其中有些指責有失偏頗,但已經表明蘋果將是重點關注對象。

    單反相機廠商

    可能指數:★★★

    幾乎全球的攝友都明白一個事,全球的單反相機品牌超過60%以上的市場都被兩家日本公司所控制,他們就是——佳能和尼康。作為一家典型以其龐大的專利或者專利組合占據了一個產品市場的兩家公司,也牢牢的控制住中國市場。以至于使得國內包括海鷗、鳳凰等一系列改革開放初期的老牌子被擠出局,甚至后來者愛國者等國內品牌想滲透殺入時面對層層關卡般的專利門卡也舉步維艱。專利壟斷帶有的全面阻遏功能,使得后來者超越變成一件“極為不容易”的事情。

    顯示面板廠商

    可能指數:★★★

    另外被調查的對象,極有可能就是面板廠商。早在2013年年初的時候,中國政府部門就對韓國三星、LG、奇美、友達等液晶面板廠商做出反壟斷處罰,罰單總額達3億多人民幣。但這些主要是為了“安撫”國內電視廠商,并沒有解決國內智能手機屏幕被壟斷的現象。以康寧大猩猩玻璃為代表的屏幕絕對在國內占據了壟斷位置,使得國內手機廠商的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在蘋果使用藍寶石屏幕以后,藍寶石屏幕必將是國內手機廠商競相追逐的對象。而鑒于藍寶石屏幕制造的高難度,極有可能會出現壟斷局面,對國內手機廠商發展不利。

    國際大型市場調研機構

    可能指數:★★

    另外被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對象可能一般人并不熟知,但卻對國內經濟市場有著重要影響,那就是國際大型市場調研機構。市場調研是每家企業都必須要進行的事宜,尤其是互聯網及科技企業,必須通過市場調研,來掌握用戶消費習慣和市場形勢走向。但國內市場調研機構限于資金、技術等不足,并不足以承擔大型調研任務。于是國外大型市場調研機構趁虛而入,憑借自身強大實力哄抬價格,讓眾多互聯網及科技企業苦不堪言。如果有多個企業向工商總局或發改委舉報,進行反壟斷調查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從多年來外企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出,倘若切實損害正常的市場秩序及用戶利益及權益,那么被調查甚至突查就會出現。政府為外企劃上的紅線,絕不能碰。如果某些外企依然只顧自己利潤,冒著風險憑借自己的壟斷地位攫取不正當的高額利潤,那么其被中國法律之劍所刺中的時間就將不久了。

    【IT時代周刊編后】微軟壟斷了個人電腦操作系統有30年的時間,這是事實不容虛假,即便是為中國科技公司出氣,也沒什么不對。同時,這次的調查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內科技公司的反壟斷意識有所加強,維護自身利益的出發點漸顯。
     

    本文作者:康斯坦丁,微信公眾號:kejxfx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先有高通,現有微軟,猜測未來還會有哪些公司遭調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