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曾經兵敗日本的百度,如今又重啟了海外戰略,這背后重燃的自信源自哪里?Alter認為,沒有公關優勢的百度,技術已成為其最好的護城河和開拓者。一個月兩次隨同最高國家領導人出訪的李彥宏,已經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連東風都不欠了,還有什么不去揚帆起航的理由?那么,目前的百度在海外已經步下了哪些棋子,又意在何方?看本文的分析,全方面對百度的戰略部署有一個系統的認知。
李彥宏在巴西簽署的一系列合作協議正式向外界傳遞出百度進軍海外市場的信號,一直深耕于技術的百度在屯兵牧馬之后開始部署海外戰略。
多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可以說是美國的拷貝品,技術上沒有優勢,概念又缺乏新意,在騰訊和百度紛紛折戟海外市場后,國內互聯網公司似乎安于國內現狀,滿足于國內的人口紅利。這次百度重整旗鼓,再次發力海外市場,又有哪些原因呢?
萬事俱備,當乘東風前行——百度的國際化優勢
2001年李彥宏回國創立百度,2006年在百度羽翼初滿便試水日本,隨后李彥宏更是多次提及百度的海外戰略。可以說李彥宏比國內同類互聯網創業者更具有國際化眼光。不同于其他公司靠產品和概念取勝,科班出身的李彥宏更注重百度在技術領域的探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度想要在海外市場占領一席之地,在公關和人才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技術是最好的護城河和開拓者,李彥宏深諳這個道理。同樣這也是谷歌和蘋果擴展海外市場的用兵之道。
百度的首位天使投資人是Robert E. King夫婦,納斯達克上市后除了百度幾位創始人之外,百度的部分股權在美國的風投公司的手里。從一定程度上說美國的投資人比國內投資者更具有國際化眼光,百度的股權分配幾乎掃清了影響其國際化戰略的障礙。
說到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2005年便登陸納斯達克,雖然股價不斷飆升,但至今沒有突破700億美元。相比于阿里和騰訊千億的估值,在國內行為低調的百度市值明顯被低估了。在國內牢牢占據搜索市場的百度,不得不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像投資者和評級機構展示自己的真正實力。
在互聯網上有句流行的話叫“臺風來了豬都會飛”,百度這所即將遠航的巨輪迎來了出海的東風。政府一直強調國內企業要走出去,在傳統企業紛紛踏足國外市場之后,終于向IT行業吹響了進軍的號角。習主席出訪韓國邀請多為互聯網大佬隨行,更是和巴西總統一道啟動了百度葡語搜索。與出口勞動力和廉價商品相比,出口技術更能展示中國的實力。
在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情況下,百度這艘巨輪正當乘著東風前行。
農村包圍城市——百度的海外戰略
折戟日本之后,百度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海外碰壁后領悟出來的,那就是“農村包圍城市”。
最早采用“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當屬華為,同樣華為也是中國海外市場發展最好的企業之一。對比百度的海外戰略,兩者不乏很多相似之處。1996年華為進入香港,1997年開拓俄羅斯市場,同年在巴西建立合資企業,接下來侵入東南亞和非洲,2001年后才開始發力歐美市場。華為先弱后強,避開強大對手的海外策略,成為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典范。
同樣百度在兵敗日本后開始吸取教訓,把海外市場轉向互聯網欠發達的東南亞和南美地區。正如李彥宏在給百度員工的公開信中所說:在百度啟動葡語搜索之前,百度的好123導航以及殺毒、安全衛士類產品在巴西已經頗受歡迎,超過30%的用戶滲透率,在泰國更是超過40%。在移動端,百度的產品已經開始服務于印尼、巴西、泰國、印度、美國和菲律賓的廣大用戶。
相比于騰訊靠微信的孤軍深入,百度借助“百度貼吧”和“百度知道”建立“護城河”,同時依靠百度搜索攻城略地,用百度殺毒和安全類產品抓牢用戶,百度多管齊下的戰略更加保險有效。作為國內互聯網龍頭的BAT,同時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切入海外市場,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互聯網走向世界的希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百度的籌謀
一個月兩次隨同最高國家領導人出訪,李彥宏不僅成了外交新貴,更是中國互聯網的形象大使,而這對于百度來說既樹立了不錯的形象,又和官方建立了聯系。恐是其他公司埋頭打拼多年才能起到的效果,百度在一定程度上向南美網民秀了下軟實力。
當然百度的實力不只是李彥宏帶來的影響,百度多年在技術上的探索,才給了李彥宏說話的底氣。今年5月份百度在硅谷建立其美國研發中心,招納世界頂級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為負責人,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與硅谷里的其他IT巨頭進行技術競爭。去年年初李彥宏便鼓勵狼性、淘汰小資,等待百度的二次騰飛。同時百度的少帥技術更可以看做百度的人才儲備。現在看來百度的海外戰略謀劃已久,這也正是百度一系列快動作的原因所在。
李彥宏和巴西科技和創新部部長簽署的人才培養計劃為百度深入發展南美市場打下了基礎,南美作為互聯網欠發達地區,技術人才緊缺。不解決人的問題,再宏偉的規劃也是紙上談兵。百度可以依靠自己的儲備人才開拓前期市場,若是后續人才跟不上,前期的努力也是功虧一簣,百度的人才培養計劃正是對自己實力的保障。盡可能地使用當地人才一則有利于產品的推廣,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兵家常言:不打無準備之仗。百度這么多年的深耕和積累,使得進軍海外水到渠成。
拔劍海外,意在金融——百度海外戰略的使命
回到國內市場,互聯網巨頭們在金融領域激戰正酣,與有電商性質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相比,百度更多的是基于技術和中小企業資源來運行。作為一個企業,一切的投入和努力都是為了最終的變現。百度的海外戰略,完成了國際化的品牌、資本、技術的三位一體,可以說為百度金融進入國際市場鋪就了一條相對平坦的路。無論是谷歌還是華為,無不是在品牌、技術上的不斷積累沉淀,再加上資金的支持,用更多的產品全面占領市場從而實現盈利。
金融市場如何走出去一直是國內諸多金融機構頭疼的難題,在互聯網金融前景一片光明的時候,百度布局海外戰略為百度金融的國際化開道不愧是一步好棋。百度的海外戰略目前主要針對于東南亞、南美等欠發達國家,而這些地區恰處于快速發展的前期,隨著當地中小企業的崛起,金融市場勢必有個很大的缺口,這對互聯網金融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百度海外戰略中的本地化策略也能幫助其更好地與本地的銀行、保險等機構合作,一則維護了當地金融機構的利益,二則對自己產品的推廣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百度金融的國際化并非紙上談兵,百度的一系列舉措有望在金融市場掀起“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又一輪浪潮。
二度出征的百度擺脫了初次試水的失利,反而有著更多的自信與成熟,百度若能借力打力一路凱歌,將對國內互聯網產生不小的啟發。但不得不承認百度的海外戰略只是走了一小步,雄關漫道真如鐵,等待百度的還有更多的挑戰。
【IT時代周刊編后】根據百度最新公布的財報,今年第二季度,百度總營收119億元,相比去年同比增長58%。除了移動端的營收對百度業績回報了震驚外界的貢獻率,百度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張麗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二季度研發投入17億元,激增84%,我們加強了對深度學習等前沿科技的投入,這些技術,對于提升用戶體驗和客戶投資回報率,成效顯著,并且將長期持續推動變革。”相比BAT的其他兩巨頭,無論在移動格局還是技術研發上,百度似乎領先了一個身位。而這大半年看起來在投資并購上靜如止水的百度,原來正在暗自發力,穩扎穩打。【責任編輯/周冬樂】
本文由作者Alter授權IT時代周刊發布。微信公眾號:手機那點事(spnews)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