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當騰訊微視擠下微博上位成為新寵后,短視頻的春天是否真的來了?本文的作者認為,短視頻市場的春天還需等待時日。微視和騰訊微博的誕生之處一樣,都充斥著“攪屎棍思維”,是一款卡位和防御性產品。另外,目前4G流量的高資費門檻也直接隔絕了大部分用戶對于音視頻即時社交的渴望。縱然短視頻前景再為廣闊,微視也難掩當下“半死不活”的尷尬局面。如今,互聯網群雄嗅到了“短視頻”新金礦,但這塊市場已成一片紅海。
近日,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確實在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微視單獨成立了事業部,而騰訊微博被整合到騰訊新聞。騰訊微博死后,微視上位,瞬間成為企鵝新寵。騰訊的考慮是:在社交網絡領域,短視頻產品正在成為主流,并隨著4G網絡的發展迎來爆發,短視頻將成為媒體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業內人士也紛紛認為,騰訊將借用強關系鏈優勢,迅速聚集起一批用戶,實現短視頻應用市場的迅速占領。
但是強關系鏈優勢真的能讓微視在短視頻應用市場占據先機嗎?在筆者看來,微視的上位和當初騰訊微博誕生一樣,都充斥著“攪屎棍思維”,最終的下場只會和騰訊微博一樣,在悄無聲息中低調死亡。而微視的困境也折射出了短視頻應用目前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的困局。
騰訊產品的“攪屎棍思維”
騰訊當時開拓騰訊微博,本就沒什么雄心,是一款針對新浪微博的防御性產品,誕生之初就沒有建立統治地位的戰略。只是想充當一根攪屎棍,擾亂別人分寸,盡量圈住點兒對類似產品感興趣的現有用戶。在企鵝看來,用戶比產品重要,只要能防止一點用戶外流,做扯皮的產品也沒關系。我們在拍拍、易迅、搜搜身上都可以看出騰訊的這一種“攪屎棍思維”。
“攪屎棍思維”下誕生的產品最終結局都很慘,例如搜搜被并入搜狗,拍拍、易迅被并入京東。騰訊微博最后死也就死在和前幾款產品一樣的棄子地位。騰訊微博和QQ空間功能高度重合,加上之后微信大量搶占用戶,最后騰訊微博淪為被吞并結局。
4G牌照第一槍打響,互聯網群雄嗅到了“短視頻”新金礦,紛紛出手,打破頭也要搶灘短視頻。現在,主要玩家除了微視以外,還有新浪秒拍、美拍、微拍、啪啪奇、微可拍、微錄客等,短視頻市場已成一片紅海。但是在這些產品中,微視只能稱作是一個小玩家,并不像騰訊想象的一樣可以憑借QQ和微信上積累的強關系鏈占據優勢。
2013年微視就已經誕生,微視原本是騰訊開發的視頻通話應用,當時微視宣傳的功能時可實現跨終端、平臺的視頻通話,甚至小馬哥也曾親自為這款產品造勢。但有趣的是,此后微視一直不溫不火,微視只開發了一版,整個項目就廢棄了,直至被叫停。后來被廢棄的微視回爐再造,由視頻通話變成了短視頻分享,并且在今年年初找來了大量美女明星大肆炒作。春晚上,騰訊不僅大手筆推出“微視傳情”的廣告,還邀請了李敏鎬、范冰冰等大牌明星作為代言人,一時間風頭無兩。然而這么長時間過去了,微視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卻始終沒有形成爆發式增長。
微視僅僅是防御性產品
為什么微視始終像扶不上墻的爛泥?說白了,騰訊也沒有真正將微視扶上墻。騰訊的重點在微信,微視也是騰訊的一款“攪屎棍產品”。我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內看到好友分享其他工具拍攝的短視頻,極少看見微視拍攝的短視頻被分享出來。這一問題一直讓不少用戶感到困惑,手握微信6億用戶,騰訊為何不在微信中直接開辟出短視頻拍攝和分享的功能,要開發另外一款產品,導致如今的雞肋局面。
雞肋局面的出現,完全是微視尷尬的地位造成的。微信的地位高于短視頻,微信已經極為臃腫,不可能為了一個未來的產品加入一個可能遭致用戶反感的功能。此外,筆者了解到,微視這款產品并不歸屬于微信所在的騰訊廣州研發部,即使單獨成立事業部,也很難成為親兒子。微博平臺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微視與同類產品的差距,截止6月24日,某同類產品話題已經有了70億閱讀,而微視的話題#微視,本來就很美#僅有8000多萬。另外,微視的官網相當簡陋,顯然不是騰訊的重點產品。
微視擁有強關系鏈和戰略支持,但缺乏具體的業務投入,這是微視面臨的重大問題。例如微視MV和濾鏡效果直到今年6月份才加入,直接影響了用戶體驗。微視體驗不佳,還未完全解決短視頻拍攝優化的問題,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微視的拍攝優化做的真的非常一般。騰訊強調的社交分享只是引導,最終的社交分享都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能夠讓應用拍攝出來的短視頻效果質量更好的任務,才是他們當前發展最重要的任務。騰訊卻沒有在基礎的視頻拍攝上實現更多的產品差異化。
對于騰訊來說,微視目前存在的意義僅僅在于卡位和防御,真正的重點產品依舊是微信。微視重金推廣效果不大,且又遭遇同類產品強敵,微視在騰訊內部早已面臨危機。知情人士透露,微視這類短視頻產品在騰訊高層的認知中,其實是瞄準4G時代和穿戴式設備時代提前布局的產品,因此初期遭遇失利也算可以接受。由于微視耗費重金還遭受失利,微視的地位和資源也在弱化,雖然并不會被廢棄,但和騰訊微博地位一樣,成為一款防御性產品,默默等待機會和爆發期到來。
【IT時代周刊批注】微視準確意義上說并不是一款防御性產品,縱觀整個短視頻市場,還沒有較為成功的產品出爐,微視更為準確的說應該是騰訊的一款戰略性布局產品。不過,從2014年初,微視微視重金出擊,請來眾多明星及美女代言大肆炒作,到如今依舊在用戶基數上沒有明顯的改觀,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即巨額資費的投入和用戶數量增長的不匹配。如果微視不加緊在產品功能差異化創新上下功夫,未來或許難逃騰訊微博的厄運。
4G到來,短視頻春天依舊遙遠
騰訊內部支持力度不夠還不能稱作微視失利的根本原因。對于微視來說,4G到來,短視頻也無出頭之日。業內人士對4G期待過于樂觀喧囂過后,短視頻應用在國內并沒有真正迎來春天。短視頻目前只能算作一個現象級產品,而遠遠夠不上“大蛋糕”的標準。這不由得讓人對短視頻應用在國內外的巨大落差感到訝異。
在國內4G網絡建設初期,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都是關于4G到來將會為在線視頻和音視頻社交帶來巨大機遇,但首先這其中存在一個誤區,4G網絡只是降低了視頻拍攝、分享和觀看的門檻,卻無法在本質上幫助用戶把視頻做的更好。而就目前來說,4G網絡的覆蓋和速率較差以及資費過高仍舊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筆者實驗發現,使用美拍錄制一段10秒鐘視頻,微博的秒拍錄制一段10秒視頻,以及微視錄制一段8秒視頻。并且無任何背景音樂也無添加任何濾鏡效果,錄制完成后直接上傳分享至社交網絡,最終查看流量消耗情況。結果發現三款應用使用上傳視頻都消耗了10MB以上的4G流量。
這樣的流量消耗實在是讓筆者汗顏,在國內流量資費標準下,不得不說,流量門檻直接隔絕了大部分用戶對于音視頻即時社交的渴望,這也正是短視頻應用在國內難以形成規模的首要外部原因。
此外短視頻拍攝對大眾用戶來說門檻較高,短視頻自身缺少應用場景,用戶習慣也沒有培養完全,短視頻市場一直呈現出不溫不火的狀態。社交的入口級流量產品,被重視是很值得,很正常,但短視頻應用只能稱作是部分女性用戶的娛樂應用,談不上工具性、基礎性、平臺性地位。大市場如此,微視又怎能規避?不僅僅是微視正在靜待花開,整個短視頻市場都在等待春天。
微視半死不活折射出短視頻困局
在國內流量資費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下,不僅僅是微視、其他短視頻應用都難以構成平臺級的應用。短視頻在國內想要取得爆發還需要一些別的催化劑,例如像Google Glass可更方便進行拍照的穿戴設備的普及或者流量資費的大幅下降。
加上微視誕生之初就是一款卡位產品,是騰訊的一款“攪屎棍產品”,誕生目的就在于跑馬圈地,加上缺乏具體的業務投入,微視體驗不佳。微視即使得到成立事業部的支持也難以匹敵微信這個寵兒,并不具備形成大規模用戶粘性的基因。所以,當微視的產品上線推廣期的推廣放緩之后,微視火一波也漸漸變得“半死不活”。 短視頻縱然其前景再為廣闊,微視也難掩當下的尷尬局面。
可以預見,微視將來也會和騰訊微博一樣,低調死亡。或許在騰訊下一次聯姻之時,微視成為棄子,這樣才能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
【IT時代周刊編后】目前擺在短視頻行業面前的一塊巨石仍是流量問題,雖然8秒的視頻時間不長,但上傳每個視頻需要耗費10兆的流量,對用戶而言還是有一定壓力,不過隨著4G資費的價格逐漸的下調,當流量資費變得越來越親民的時候,短視頻的春天也就不遠了!【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吳俊宇,新媒體磚家,資深媒體人、香港星空衛視記者。微信公眾號:科技也瘋狂(techfeng)。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