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手機品牌憑借激進的定價和市場營銷席卷印度市場,使得印度本土廠商市場份額急劇下滑。印度手機界開始尋求政府幫助以挽回局面。
一直以來,印度是智能手機增長最快的市場。根據 IDC 的統計,去年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 1.09億部,是三年前的兩倍還要多。根據研究機構IHS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數量將突破60億部,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數量為40億部。僅2020年一年的智能手機銷售額即將超過3550億美元。
在中國本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增長需求趨緩的背景下,中國手機品牌前幾年就開始向印度擴張。2016年,小米、聯想、藍綠兄弟等國內一線手機制造商開始大舉開拓印度市場。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統計,中國廠商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印度市場份額從14% 提升到46%,幾乎奪取了印度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與此同時,這個結果使得許多印度本土手機商叫苦不堪。
據悉,Micromax和Intex等本土廠商曾一度統治印度手機市場,打造了強大的本土品牌,但諷刺的是,這些廠商十分依賴中國的產品設計師和部件供應商。因此,在小米、聯想等中國廠商的夾攻下,印度品牌的市場份額同期從54%跌至了20%。
“政府應該更支持本國人。”印度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Intex Technologies 創始人 Narendra Bansal 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的扶持。”
Bansal 呼吁對中國手機征收“反傾銷稅”,就像對從該國進口廉價鋼材所做的那樣。他認為即便中國品牌在印度生產手機,仍然有理由征稅,以平衡中國廠商從北京政府那里得到的補貼。
“他們(中國廠商)花錢太厲害了。”Karbonn Mobile 的創始人 Pradeep Jain 說。他的公司曾在本國市場排名第三,現在已被擠出前五名。“政府應該出面做點什么,否則這不僅是行業的損失,也是政府的損失。”
除了激進的低價策略,中國廠商的廣告運作同樣讓印度友商們難以承接。印度各地的廣告牌上隨處可見寶萊塢明星和板球明星為中國品牌代言的廣告。
知情人士稱,印度手機業界領袖在最近幾周將同政府官員會面,傳達這一訴求。
印度最大手機品牌 Micromax 首席營銷官 Shubhajit Sen 認為中國品牌生態憑借著北京政府的大量補貼來勢兇猛。既然印度政府無法照搬中國模式,Sen 認為本國政府應該通過提高征稅來縮小印度品牌和中國競品之間的差距。
不過 Counterpoint 分析師 Neil Shah 卻提到中國企業大幅增加在印度本土組裝手機這一點。據估計,中國品牌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有 75% 實與印度品牌無異。這意味著對進口的任何打擊同樣會傷及本土企業。
“事實上印度品牌很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說。【責任編輯/劉凱】
文章整合自網易科技、一財網等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