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商業模式PK技術創新:誰在推動手機行業進步?

    【IT時代網編者按】在互聯網商業模式可以被廣泛抄襲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似乎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通過互聯網發聲“博眼球”,而資本的助力也放大了這一現象和預期。但我們似乎忘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不可替代性,是一種無法被他人輕易Copy的東西,把時間抽拉長來看,這也許會讓問題的答案變得清晰起來。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近日致全球用戶的一封信引發了行業爭論。在題為《從搏傻到硬件免費:414約你進入生態消費時代》的信件中,賈躍亭表示,工業時代企業幾乎掌控了一切,特別是S、H、I、V、0等硬件企業利用、甚至不惜透支消費者信任和期待,用“博傻”式消費誘導不夠理性的用戶為品牌、渠道、硬件支付天量溢價。

    這番言論賺足了眼球,也引來了非議。

    分析師潘九堂隨后發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商業模式只解決做事的方向性問題,并不構成任何競爭門檻和護城河,很多時候它只是發現一個新方向,新機會,新點子,新玩法而已。更重要的是:哪些東西是自己比較獨特的,不能輕易模仿和抄襲?文章也引用了華為高層的評論,“真正的創新是科技,不是嘩眾取寵的商業模式。”

    那么,商業的創新到底倚賴的是什么?在口水戰彌漫的當今中國商業社會中,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問題的答案。在《壹觀察》看來,在互聯網商業模式可以被廣泛抄襲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似乎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通過互聯網發聲“博眼球”,而資本的助力也放大了這一現象和預期。但我們似乎忘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不可替代性,是一種無法被他人輕易Copy的東西,把時間抽拉長來看,這也許會讓問題的答案變得清晰起來。

    商業模式PK技術創新

    潘九堂提出了一個好問題,商業模式對了,只表示方向對了,并不意味著可以走得最遠。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優秀企業,更多還是靠技術積累而構筑的“護城河”。所謂競爭力,就是不可替代性,無法被他人甚至巨頭企業輕易Copy的。

    核心問題是,商業模式可以學習,但業務能否盈利?何時盈利?

    不盈利的業務靠資本市場長期輸血,是不可持續的。

    幾年間,在大多數中國企業中,“互聯網思維”是個被過度消費的詞,仿佛互聯網思維成為拯救各行各業的萬能鑰匙,互聯網思維一度被捧上了神壇,而小米在前幾年的成功更是將這一模式推向了“臺風口”。

    簡單來說,小米模式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工具,改造傳統銷售和營銷方式,通過優質低價做口碑,獲得用戶,之后通過運營將移動互聯網服務做大,并“借勢”到平臺其他硬件產品的模式。也就是說,小米手機在售出了大規模的產品以后,營銷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這時候需要用一個體系,把售出的這些產品聯結起來,讓這些產品以及背后的人變成一個社群或者體系。這也就是小米模式跟傳統制造業不同的地方。

    但從去年開始,形式有了變化,手機行業對互聯網思維的“快速反應”使得幾乎每家手機品牌都衍生出了一個互聯網子品牌。華為的榮耀,酷派的大神,聯想的ZUK,中興的努比亞,甚至一加手機和錘子手機,這種“群毆”讓小米所主張的“性價比”和“發燒”路線遭遇到了很大市場壓力。

    以華為榮耀為例,在《壹觀察》看來,榮耀出現以前,可以這么評價:華為在B2C領域的轉型算不上快。但華為是一家“競爭對手驅動型”公司,在B2B方面,愛立信、諾基亞等都扮演了“對手即能量”的角色,最終華為用長跑的姿態耗盡了對手,成功“登頂”。因此,即使余承東很早就看到了互聯網做手機的巨大能量,但華為決策鏈太長,不能迅速反應,是小米的出現讓華為在組織上快速突破。

    商業的本質是盈利

    在商業模式的討論中,華為的一名董事會高管對《壹觀察》說了這么一句話:商業模式不存在過時不過時的問題,業務的本質是必須盈利。

    “這是因為信息越來越透明和聰明人越來越多,商業模式很容易復制——投資人常常要求創業者用幾句話或一頁紙說清楚商業模式,一頁紙能說清楚的東西,一般抄起來也并不難。一個好方向,常常幾個月甚至幾周后,就是一堆的競爭對手涌現出來?!迸司盘靡苍谖恼轮斜磉_了上述觀點。

    在他看來,商業模式對了,只表示方向對了,并不意味著可以走得最遠。誰走得遠,更多還是靠團隊的技術投入和行業積累。

    谷歌、Facebook這些互聯網公司本質上都是一流的技術公司,都在拼命收購或投資前沿技術開發,從而達到盈利的正循環。例如谷歌收購了很多頂尖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公司,facebook收購了VR領域的先驅oculus—VR/AR,目的是掌握下一代社交的基礎技術。

    在代表全球科技企業技術實力的2015年美國專利排名榜中,谷歌排名第5位,亞馬遜排名第26位,華為排名第44位,而大多數中國企業榜上無名。數據顯示,華為基礎研發投入費用從2014年的400億人民幣增至今年的500億人民幣,公司共有76000名員工在研發部工作,在近十年中,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1900億元人民幣。

    如此大的研發費用也使華為手握眾多專利,而如今品質、口碑、專利成為衡量一個手機品牌未來發展之路的砝碼。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全球市場手機均價已經達到306美元,而三星的均價則為190美元。在全球市場,華為也是唯一在重點成熟市場的中高端價位取得成功的中國手機品牌。如在西歐市場300歐元—500歐元智能手機檔位,華為市場份額已達第二位,意大利市場400-500歐元檔位市場份額甚至超越三星(2016年1月 GFK 數據)。

    談及技術創新,榮耀總裁趙明認為:“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石,榮耀作為面向年輕人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創新更是榮耀的生命”。只有具備科技創新的實力和家底,才能抓住機會逆勢而起。比如意大利的美學和工業設計、俄羅斯的數學算法、美國的芯片設計,使榮耀有了全球最優秀的DNA,同時榮耀有很多全球首創的技術,如平行仿生雙攝像頭技術,可以媲美單反相機。擁有了這些技術的積累,才能建立真正的商業“護城河”,這也是榮耀成立兩年就已經布局全球74個國家,而小米、樂視等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依舊謹慎的原因。

    綜合以上信息,《壹觀察》認為,從工業時代開始,科技創新就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商業模式只是在一個時期的企業經營方向,但離開了科技投入與扎實積累,無法形成企業真正的核心能力和商業“護城河”,也無法給用戶創造穩定的價值和利益。【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壹觀察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商業模式PK技術創新:誰在推動手機行業進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