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一個企業之所以偉大,或者說,一個企業之所以能走在時代的前列,是因為操控它的CEO們有先進的思想和遠見卓識,例如,美國的微軟,facebook,google,中國的阿里巴巴等等。早年的歐洲工業革命為整個世界帶來了物質的空前繁榮,而眼下正在進行中的信息革命在無孔不入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無疑是革命中的浪潮始作俑者。在昨晚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滴滴CEO程維為分享經濟做了很好的詮釋。可以預見,未來交通領域的分享經濟,滴滴會始終占領先機。
3月23日晚上,在博鰲亞洲論壇“新浪財經之夜-正和島夜話”活動上,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發表了題為“共享經濟的'狼圖騰'”的主題演講。程維在演講中表示,無人駕駛的到來會讓用車成本進一步降低60%,十年后人們買一輛車,就像今天買一匹馬一樣奇怪。據他判斷,無人駕駛時代到來還有6年時間,前3年是技術的演進,后3年是實現商業化。
以下內容根據程維演講摘要編輯:
在滴滴發展過程之中我們碰到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大家提出到底什么是分享經濟?為什么我們就變成了一個分享經濟的代表和排頭兵?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行業和企業?這是最近半年我們開始思考的。
只有資源最緊缺的領域才會孕育出分享經濟
首先我們認為,在上一個時代,工業時代,更多的是物權的私有化,更多的是所有權,更多的是我要擁有一樣東西,因為在之前連所有權都是沒有的,一切都是公家的,或者是封建地主他們的。工業時代以后,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所以商品極大的豐富,全世界所有人的夢想都變成了中產階級,美國夢是我要變成一個有房子、有車子里面有很多的商品,有一個院子、有一條狗,大規模的生產使得商品過剩也滿足了這種私有化需求,所以有了幾百年特別大的繁榮。但是直到工業時代的晚期,也就是最近的十年,在很多的領域開始出現了資源的緊缺,開始發現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夠擁有這么多的東西,地球、空氣、交通很多的領域能源都是瓶頸,并不支持每個人欲望無限的索取,這是第一個大背景。
只有在那些最瓶頸的、資源最緊缺的領域,才會孕育出最先鋒的分享經濟,比如說交通。為什么今天中國還沒有Airbnb,大家還不習慣說把自己的房子分享出去,中國也沒有說把衣服分享出去,而順風車快車成為了發展最快的,因為交通資源、路面資源是最大的瓶頸。過去的十幾年,中國的汽車增量在非常快速的發展,但是路的發展是跟不上車的發展的,所以前段時間還有一些提案,建議把小區圍墻拆了,增加路的供給。
中國的車到底多不多?好像已經很多了,我老家在一個縣城里面,我回家到縣城里面感覺那條路都已經堵的要死了,北京、上海更不用說。實際上中國只有1.5億的私家車、機動車,中國大概有8億的城鎮人口,大概只有15%左右的人均汽車擁有量,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里面有3千萬的人口只有500萬輛的機動車,也是15%,美國是50%,美國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有1—2輛的小汽車,所以在中國只有美國1/3汽車擁有量的情況下面,中國的城市已經不堪重負了,這與中國的城市路網建設和公共交通有關系,所以逼著今天在出行的行業里面,中國不可能走美國的老路。
我們把機動車從1.3億輛漲到5億輛不現實,沒有那么多資源讓你漲,各地都在限制讓大家買車,買車以后限制出行,提高各種各樣的費用,但是并沒有一個替代性的方案去讓大家能夠很好的出行。我想這個替代性的方案,就是在不增加汽車總量的情況下面,通過更好的分享提高汽車的使用率。
分享是相對于擁有的,相對于獨有的、獨食的,說你這輛車平常是你用的,但是在你上下班的過程中可不可以把它的使用權分享出來,變成你們兩個人共用,這樣就不需要每個人都買一輛了。一輛車如果坐4個人,就省了4個車的位置,不僅僅是緩解擁堵、緩解污染,而且讓這個城市依然可以可持續的發展。
所以,分享經濟一定是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孕育出來的新業態,一定是在一些行業發展碰到了一些瓶頸的時候,因為人性還是自私的,如果在資源并不緊缺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有一個市場讓你分享出來的。Airbnb在美國在歐洲的南美發展,也是因為世界杯,那些地方大量的人擠進去,但是酒店供應不夠,所以逼著家庭旅館分享出來,因為有人愿意付錢買你家里面的床鋪,在資源緊缺下,形成了交易市場,開始形成了這樣新的業態。所以第一個,是在發展瓶頸的行業里面會孕育分享經濟。
第二,沒有互聯網平臺是無法實現分享經濟的。所有的分享是在互聯網上的,在互聯網之前我想拼車,這個成本是很高的,要么在路上舉牌子,或者BBS上去認識人,這個成本太高了,交易成本非常高,使得原來有瓶頸、原來有困難的情況下,并沒有可行的平臺和組織方案。正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加上交通行業特別大的瓶頸,才使得整個分享經濟開始在這個領域里面快速的發展,所以我們慢慢發現原來交通領域的這種資源的緊張才開始促使像滴滴這樣的模式快速發展。
我們還發現,在中國跟美國有很大的不一樣,中國是買車非常貴,你要自駕開一次車也很貴,中國自駕開車是20美金,大概100塊錢,但是你打車是相對便宜的,滴滴而言。美國自己開一次車,10公里大概是7—8美金左右,他買車很便宜,開起來也很方便,但是如果打車是很貴的,出租車大概要20美金,Uber在美國是要14美金,他是比你自己開車是要貴的。造成美國的特點是,美國老百姓都自己開車的,打車的都是有錢人。中國反過來,中國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小白領都是打車,一旦有錢就要去買一輛車。這使得在中國這些自駕出行、擁有一輛車出行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需求流向像滴滴這樣的分享出行平臺,因為我們的成本和性價比有優勢。
所以我們也看到,為什么在北美,像Uber他們發展了五六年的時間,大概每天有100多萬單,但是滴滴每天有1000多萬單涌過來,是在分享經濟和擁有經濟之間的性價比使得用戶更快的遷移過來,所以我們相信中國有可能是分享經濟發展最快、發展最大的市場之一。
十年后買車就像今天買一匹馬一樣奇怪
今天滴滴所代表的用車方式的改變還僅僅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第二次革命,把城市交通由現在的1.0向未來的2.0發展這樣大的浪潮,今天用車方式的改變,還只是這個大浪潮里面的第一朵小浪花。很快,第二波是智能汽車,第三波是無人駕駛,它們會更加深刻的改變我們出行的方式,改變整個城市的交通。
智能汽車在中國還不是那么的熱,大多數人還在研究智能手機,但是整個美國所有最前沿、最頂尖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投入未來的智能汽車,蘋果有1500人的團隊在生產智能汽車,因為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已經碰到瓶頸了,現在的汽車還是功能汽車,像功能手機只能打電話發短信一樣只能駕駛。蘋果、特斯拉、谷歌,這些企業都在全力以赴投入未來智能汽車的制造。歐洲是汽車工業最發達的,他們非常擔心美國和硅谷代表的智能汽車,特斯拉、蘋果代表未來的智能汽車對整個汽車工業造成沖擊,我們覺得這個是工業文明走向互聯網文明的“最后一戰”,工業文明最后的堡壘就是整個汽車工業了,就像手機,諾基亞代表的傳統工業時代的手機,被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顛覆一樣。現在的汽車被未來的2.0的智能汽車顛覆,在我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在硅谷,所有人告訴我智能汽車是什么,特斯拉在做電動汽車,谷歌在做無人駕駛,蘋果在做智能汽車,他們對于硬件的理解,硬件、軟件之間誰輕誰重,和傳統汽車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面,所以這是第二波的浪潮。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還在研究智能手機,我覺得可能未來5到10年我們依然會錯過很大的一波產業浪潮和機會,就是智能汽車。
再往后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會使得第三方共享出行的網絡的成本再降低60%,今天滴滴平均出行一次大概是4美金,未來可能是2美金就可以用一次,無人駕駛時代到來之后,買一輛車會變成非常奇怪的一個事情,無人駕駛我們判斷還有6年的時間,前3年是技術的演進,后3年是實現商業化。
原來我們覺得這些好像離我們很遠,但是AlphaGO在歐洲誕生出來打敗李世石以后,我們突然覺得好像變天一樣,無人駕駛也是一樣,一定在未來5到10年成為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變革。在加州無人駕駛已經合法了,已經有無人駕駛的車在路上開,柳青告訴我,她在加州公路上開車,路上有一輛車是沒有駕駛員的,把她超過去了,她覺得很興奮。無人駕駛會使得用車成本進一步降低60%左右,那個時候為什么還要買一輛車呢?你買一輛車也是無人駕駛的,你坐進去跟坐滴滴的車一模一樣的,10年以后你買一輛車就像今天你買一匹馬一樣,會非常的奇怪。
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今天在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分享經濟是里面的一個浪潮,就像智能汽車,就像無人駕駛,就像今天互聯網在人工智能里面發生改變一樣,它其實是一個大的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革命的這樣一個開始、一個篇章。【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