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有多少孵化器真正“身懷絕技”? 倒閉潮或在所難免

    【IT時代網編者按】孵化器如雨后春筍般扎根落戶,越來越多的孵化器成立的同時也飽受質疑。孵化器究竟能孵化出哪些成果?為什么現狀是孵化器去找創業者,而不是創業者找孵化器?什么樣的孵化器才是真正可以服務創業者的?現在孵化器倒閉潮開始,是因為在孵化器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一批本身并不具備經營能力、不了解創業者真實需求、無法實現良性運轉的孵化器理應被剔除出局,體現出正常的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

    2015年當全國各地政府機構、房地產商、創業機構等相關組織及人員,在全國掀起了一場“眾創空間”浪潮。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國內新增各類創業孵化器4000多家。而在2015年之前,28年來的孵化器數量總計還不到1600家。通過相關數據對比足以讓很多孵化器從業者目瞪口呆了,大量的孵化器如潮水般興起,某種形式上千家孵化器做的都是大同小異,為眾多創業者和團隊提供了各類價值級別的創業服務,但是大躍進式的擴張也讓孵化器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很多孵化器靠政府補貼度日,有的孵化器靠微薄的收取房租及第三方機構返點生存,更多的孵化器在一片迷茫中艱難前進。而創業者也變得越來越聰明,在北京有的創業者今天在這個孵化器免費三個月,明天到另外一個孵化器免費三個月。對于創業者而言各家孵化器最大的福利就是免費場地,關于其他導師及培訓都是市場上各家都在做的天方夜譚活動。就在近日有媒體曝光深圳某孵化器倒閉,無疑給正在做孵化器來了重重的一拳。關于2016年孵化器從業者有很多期盼和擔憂,更多的圈內人士表示2016年將會出現大面積孵化器倒閉,而孵化器最終將淪落為創業者的福利院而不是創業中心,2016年國內孵化器將何去何從?

    大量孵化器將哄搶創業者

    如果是2015年是孵化器發展年,那2016年孵化器指標年,由于政府紅利、地產紅利、市場紅利等因素。各家孵化器需要爭先恐后的抓取創業者及創業項目,有的孵化器甚至跟相關政府簽訂了對賭協議,每年必須完成多少創業團隊入駐,必須多少創業團隊拿到投資等等。如果未完成相關對賭協議將無法繼續享有未來的紅利及還需返還相應的補貼費用。在圈里甚至有某孵化器打出了為創業者提供三年的房屋使用權,對于這樣的惡性競爭,很多孵化器從業人士都表示相當不能理解。而創業者將成為各個孵化器的香饃饃,只要你來我就給的市場環境。

    對于創業者而言,這樣的環境讓原本嚴苛的項目評審變成了走馬觀花,創業者無需再擔心自己的項目是否符合孵化器要求,是否能夠完美的回答評審員的問題等等。創業者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逛街一樣去各家孵化器挑選,而不是被選。

    對于創業者而言你需要的是通過孵化器開拓你的資源及人脈,幫忙你完善你的項目及商業模式。而不是為了免費房租去折騰團隊,在現有的創業環境下面,個人認為場地只是臨時的居所,更重要的把握項目窗口期,因為你是在中國創業,你隨時面臨著強大的BAT及成千上萬的同質化產品。

    沒有基金孵化器將重新洗牌

    在國內常常聽到某某孵化器高呼我要做中國版的“YC”,我要做全球頂級的創業孵化器。口號是可以高呼的但是落到現實,很多孵化器還是只能提供免費的場地及所謂的導師服務。面對國內嚴酷的競爭環境,大多數孵化器都在提供同質化的場地及服務。如果沒有創業基金的支持,這類孵化器更像是地產商而不是孵化器。筆者通過研究國外眾多孵化器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本身自己就帶有投資屬性,能夠幫忙所謂的草根創業者完成第一次造血,再看國內眾多創業者很多時候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次造血,例如在成都很多創業者自己可以蝸居住所或者租憑廉價的房屋,但是對于項目開發是除了本身的技術開發實力以外,還需要外部的支持,例如UI的設計、團隊人員的添加等等,這些在草根創業者面前都是需要實實在在的資本而不是空蕩蕩的場地。

    接下來那些沒有投資基金的孵化器將面臨更大的沖擊,面對外部上千家孵化器的廝殺,他們能做的只能是免費,免費,再免費。而當下的市場環境是免費已經成為很多孵化器的標配。

    孵化器等于投行,不等于福利院

    不管是一線的北上廣深,還是二線的成杭武。大多數孵化器還停留在地產商模式,大家比拼的還是誰的地理位置好、裝修好、資源廣等等。甚至很多孵化器的從業人員基本上沒有相關的互聯網經驗及創業經驗,對于這樣的孵化器不知道應該為創業者高興還是悲哀。對于真正意義的孵化器圈內人一致的認為應該跟像是投資機構,創業者面試孵化器就如同面見投資機構一樣,孵化器對面試的創業團隊及項目都有自己的認識及主觀判斷及分析。通過細致的了解對創業項目及團隊、市場、股權等等初步的盡職調查書。而不是我感覺這個項目可以,我覺得這個項目行,我看好這個項目等等評判。

    孵化器把創業者招募進來以后就如同投資機構的投后管理,通過投資機構對接相應的市場及資本、培訓。相對于市場上普通的孵化器,這樣的孵化器管理模式也更加的專業,更加讓創業者受益。

    其次是孵化器在創業者眼中演變成為了社會福利院,很多創業者只要是做了一點點事情就到處找孵化器要場地、要資源、要資金等等,對于孵化器而言創業者沒有絲毫的價值,對于創業者而言更顯得無理取鬧。

    創業是一件嚴肅的市場,需要創業者極大的勇氣與實力。在這個全民創業的熱潮中,作為孵化器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只有孵化器做的好,創業者才能獲得更多的福利及機遇。才能大大提升創業的成功率。【責任編輯/于德浩】

    來源:瘋言鋒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有多少孵化器真正“身懷絕技”? 倒閉潮或在所難免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