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如何看待谷歌市值超越蘋果?這真的能證明一個新科技時代的到來嗎?

    【IT時代網編者按】 我們認為,此次Alphabet市值超越蘋果,并非是兩家企業真正實力的反映,而是雙方所處產業、競爭方式和程度、針對市值策略等不同的結果,而業內據此得出蘋果衰落、谷歌成為產業代表的論斷難免言過其實。

    日前,隨著蘋果和Alphabet最新財報的發布,谷歌市值反超蘋果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甚至是爭論的焦點。有的認為,Alphabet市值超越蘋果證明一個新的科技時代的到來;有的認為蘋果缺乏創新衰落已成必然。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和客觀看待此次Alphabet市值超越蘋果?

    實際上市值在諸多企業,尤其是科技巨頭企業在發布財報后的增減已經是家常便飯,而且通常有悖于該企業當季度或者某段時間的業績表現。遠得不說,在之前亞馬遜的最新財季中,盡管其業績創下了其近20年歷史的最佳紀錄,但因低于分析師的預期,股價反而暴跌13%,為此,其市值反而被之前落后自己的Facebook反超(因為Facebook的當季業績超過分析師預期,市值上漲)。回到此次谷歌市值超越蘋果也是如此。此前,蘋果的股價一直處在下滑中,而谷歌(之后重組為Alphabet)卻是在緩慢增長中,而此季財報終成市值的賽末點。

    諸多的分析人士,將此次Alphabet市值超越蘋果歸咎于蘋果,尤其是蘋果營收和利潤主要支撐的iPhone缺乏創新和銷售乏力。有這方面的原因,但再加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事情遠非目前是個所謂業內評論人就能看出的如此表面的原因。

    這里我們不妨看看Alphabet當季財報的表現,其營收213億美元,凈利潤49.2億美元,其旗下的谷歌廣告收入為190.8億美元,同比上漲接近18%,占當季Alphabet總營收的90%左右,即Alphabet的核心仍是之前的谷歌,確切地說,是谷歌傳統的搜索廣告業務,而縱觀其2015年全年的表現,搜索業務同樣占據90%左右看,盡管谷歌在去年重組成立了新的Alphabet(將之前的谷歌與其他所謂創新型項目分離開來,且財報單獨發布),但從本季發布的業績表現,其營收、利潤、市值的主要支撐點依然是原來的谷歌。那么問題來了,曾經被看衰的谷歌搜索廣告業務為何還在增長呢?

    業內知道,在搜索市場,谷歌目前依然占據著70%左右的市場份額,并且是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其間盡管在傳統互聯網領域有雅虎、微軟等競爭對手,但直到今天二者合計的市場份額也鮮有突破30%的時候,尤其雅虎自從與微軟在搜索市場合作后,其競爭力大幅下滑,可以說,雅虎與微軟的合作,間接幫助谷歌消除了在傳統互聯網搜索市場一個主要的競爭對手,至于微軟的搜索業務,雖然通過與雅虎的合作,市場份額曾一度接近30%,但其通過搜索的盈利能力遠不如谷歌,這也是為何后來雅虎決定終止與微軟在搜索領域的合作的主要原因。


    在移動市場,盡管業內經常稱在移動市場,搜索與App的移動應用模式相比已經不重要,且會面臨Facebook等新銳(之前一度傳聞Facebook要做搜索業務)的挑戰,但時值今日,鑒于谷歌Android龐大的移動用戶基數,其在移動搜索市場依然無人能敵,這從蘋果iPhone都將谷歌搜索默認為其Safari瀏覽器的搜索工具可見一斑。也就是說在移動搜索市場,雖說盈利能力遠不及傳統互聯網搜索,但谷歌依舊是不二之選,并為其未來的盈利奠定了基礎。據eMarketer的報告顯示,即便是在移動市場面臨Facebook等的強烈競爭,到2017年,谷歌依然會占據移動廣告市場營收32.4%的份額,是排名第二的Facebook的2倍(Facebook為15.1%),而這個比例,在2013年分別為37.7%和14.4%,也就是說在4年間,谷歌移動廣告營收的市場份額將下滑5個百分點,Facebook僅增長0.7個百分點,與谷歌并未實現零和效應,谷歌損失的市場份額,被諸如Twitter、雅虎、蘋果、Pandora等廠商瓜分,即移動廣告市場,形成了初谷歌和Facebook之外的“長尾效應”,而這種“長尾效應”決定了未來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可以對谷歌形成真正的威脅,相反還會延遲惟一可以稱得上競爭對手的Facebook的增長。


    從上述Alphabet核心業務及其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的簡單描述不知業內看到了什么?我們認為,除去創新的因素,就是其核心業務可以說根本沒有對手。既是產業和用戶的剛需,又沒有對手(難有可替代性),無疑大大緩解了Alphabet在核心業務的創新和盈利壓力,這點與同是蘋果核心業務的iPhone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在蘋果iPhone所處的智能手機產業對手眾多,且時時面臨強可替代性導致的創新和業績增長的壓力,即便如此,蘋果iPhone依然以不到20%的市場份額拿走了該產業接近90%的利潤,且獲得的營收和利潤要遠遠高于Alphabet。僅以雙方最新財報為例,同是核心業務,iPhone營收為516.35億美元,谷歌為(僅指傳統搜索和移動搜索廣告)190.8億美元,iPhone營收是谷歌搜索廣告業務營收的2.7倍,至于利潤,由于雙方均未公布,我們只好以兩家企業公布的整體利潤作為比較,即蘋果為184億美元,Alphabet為49.23億美元,蘋果是其3.7倍。由此可見,所處產業不同、競爭環境迥異,我們應理性看待谷歌與蘋果市值中究竟有多少真實的價值,又包含多少的水分。

    除了上述實打實的對比外,在所謂虛的方面,谷歌也是煞費苦心。其實早在去年谷歌重組成立Alphabet時,我們就做過詳細的分析,在此不再贅述。而從本財季看,谷歌獨立發布財報的隸屬于創新的部門(例如Alphabet的“登月項目”中的業內共知的無人駕駛汽車、用于網絡傳輸的高空熱氣球、可檢測血糖含量的隱形眼鏡以及智能城市計劃等)營收僅為4.48億美元(大部分收入來自谷歌高速寬帶業務Fiber和智能家電業務Nest),雖然比前一年3.27億美元有所增加,但仍處在虧損狀態,且2015年的全年虧損達到36億美元左右,比2014年的虧損19億美元,增加接近1倍。

    與之相比,蘋果并沒有,或者說并未像Alphabet這樣單獨列舉所謂創新性項目的投入與營收。不過此舉也被業內認為谷歌在未來比蘋果更具創新力的關鍵。不過就像業內之前所言,蘋果從來不是在某個產業“吃螃蟹”的人(之前的音樂播放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而是待產業確有機會,勢在必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廠商。而我們這里想說的是,此前業內對于谷歌的這種前瞻性投資一直頗有微辭,且對之前谷歌的股價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谷歌恰好為了迎合或者說讓自己的虧損更加理所當然而將其在去年重組時獨立出來。試想一下,如果谷歌去年不重組,而還是在今年將這部分計入谷歌整體業績,其肯定不會有本財季這般亮麗的財報表現和博得投資人的認可,這里,谷歌以創新之名,巧妙地掩飾了可能是無謂的虧損計入,雖然這未必會給Alphabet的市值增加多少加分,但肯定沒有拖后腿。實際上,按照蘋果的實力,完全可以從增加市值的角度像谷歌那樣投入前瞻性的項目,以證明自己仍具產業的前瞻性和創新性,而不考慮未來是否真的可以給市場和股東帶來實際的價值和利益,這也是我們認為谷歌市值超越蘋果“虛”的部分。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次Alphabet市值超越蘋果,并非是兩家企業真正實力的反映,而是雙方所處產業、競爭方式和程度、針對市值策略等不同的結果,而業內據此得出蘋果衰落、谷歌成為產業代表的論斷難免言過其實。其實,針對谷歌市值超越蘋果,已有國外分析提出了質疑,并認為,蘋果在未來將很快會反超。就像我們文中開頭所說的,市值多變已是常態,千萬別太當真,更要分清其中的實與虛。【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班門弄斧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如何看待谷歌市值超越蘋果?這真的能證明一個新科技時代的到來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