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為期3天的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舉行,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會上發表題為《共創智能新高度》的演講。華為在會上首次發布了計算戰略,基于架構創新、投資全場景處理器族、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構建開放生態進行布局。同時,華為發布了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加速科學研究與商業創新的智能化進程。
發布計算戰略 投入15億美元構建開放生態
華為此前提出了新的愿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胡厚崑表示,智能世界的構建有兩大關鍵技術:聯接與計算。華為對計算的投入已經超過10年,未來也必須持續投入。
從大型機、PC、手機、可穿戴設備,計算已經成為人類能力的延伸,計算能力的提升成為人類能力提升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計算模式不斷演進:從基于規則的計算(CPU),到基于統計的計算(NPU)。
胡厚崑認為,未來基于統計的計算將成為主流,未來五年其算力將占社會算力的80%以上。這意味著計算已經進入智能時代:暴力計算、計算無處不在、端邊云協同。而未來十年也將是計算產業的黃金十年,他援引Gartner數據稱,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
在會上,華為也首次發布了計算產業戰略:
一是架構創新。華為已經自研了達芬奇架構,一方面是摩爾定律走向瓶頸,計算產業需要新的架構;另一方面是華為業務已經覆蓋了端邊云全場景,本身也需要新的架構;
二是投資全場景處理器族。包括通用計算鯤鵬、智能計算昇騰、終端麒麟和智慧大屏鴻鵠;
三是商業策略有所為有所不為。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應用開發和遷移。華為不對外銷售獨立的芯片,而是以服務器、板卡的方式開放;
四是構建開放生態。華為四年前發布沃土計劃,現在已經幫助了130萬開發者。胡厚崑此次發布了新一輪的沃土計劃,將投資15億美元,匯聚500萬開發者。
發布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胡厚崑表示,在通用計算上,華為已經發布了鯤鵬芯片,未來還會在主板、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和工具上持續投入。同時華為也在打造鯤鵬產業生態基地:聚合生態伙伴、開展應用示范、培養產業人才、孵化產業標準。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眾多城市落地。
在AI計算上,2018年全聯接大會上發布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已經全面落地,昇騰芯片覆蓋了消費終端、公有云、私有云、邊緣計算、IoT行業終端。
在此次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Atlas 900 AI訓練集群。胡厚崑介紹,這款產品匯聚了華為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是當前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可以應用在天文探索、石油勘探等領域。
他表示,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金標準ResNet-50模型訓練中,Atlas 900只用了59.8秒就完成了訓練,這比原來的世界記錄還快了10秒。“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短跑冠軍跑完終點,喝完一瓶水才等到第二名。”
胡厚崑舉了一個天文探索的案例,是華為聯合上海天文臺與SKA共同打造。在一張有20萬顆星星的星空圖上,當前條件下,天文學家要從這20萬顆星星中找出某種特征的星體,需要169天的工作量。現在用上Atlas 900,只用10秒,就從20萬顆星星中檢索出了相應特征的星體。
目前Atlas 900已經部署到華為云上,將向全球科研機構和大學開放。【責任編輯/林羽】
以下為胡厚崑演講要點:
兩年前,華為發布了新的愿景使命,就是要“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我們認為智能世界有三個特征,就是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要支撐這樣一個智能世界,有兩個關鍵的技術需要持續創新和投資:聯接和計算。
智能世界的兩大關鍵技術
大家印象中的華為一直是做聯接的,在過去三十多年里,華為在聯接領域持續不斷地投資,從有線到無線,從2G、3G、4G,到今天熱門的5G,華為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然而華為并不只是一家做聯接的公司。在我們看來,要支撐未來的智能世界,聯接和計算缺一不可。事實上,聯接和計算這兩大技術,就象一對孿生兄弟,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可以說,在未來的智能世界里,聯接到哪里,計算就到哪里,哪里有計算,哪里就有聯接。過去我們聯接談得比較多,其實華為對計算的投資已有十年,今天重點向大家分享一下華為在計算方面的洞察與戰略。
計算成為人類能力的延伸
首先談談我們對計算產業的一些觀察。從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誕生,70多年以來,從大型機到個人計算機,從臺式機到筆記本、到平板電腦,從智能手機到可穿戴設備,計算設備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離人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可以說,計算能力已經成為人的能力的一種延伸,沿著這樣的趨勢走下去,我們相信計算產業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計算模式不斷演進
過去70年來,計算模式本身也在不斷發展。我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是從大學開始的,那個時候學編程,老師教的就是,你給一個公式,它就給你一個結果,事實上這就是一種基于規則的計算模式。這樣一種計算模式,當初很好地解決了人口普查、彈道計算等問題。
然而,對于一些無法用確定規則描述的問題,比如說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實時翻譯等,基于規則的計算模式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很吃力。
可喜的是,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新的計算模式,就是基于統計的計算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提到的這些問題。并且,這種基于統計的計算模式,也成為了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基石。
我們認為,這種基于統計的計算模式將逐漸成為主流。預計5年后,AI計算所消耗的算力,將會占到全社會算力消耗總量的80%以上,基于這樣的變化,我們認為計算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智能時代。
計算進入智能時代
在計算的智能時代,我們認為有三個重要特征。
第一個特征,需要超強的算力。統計計算本身就是一種暴力計算,高度依賴于算力。舉個例子,為了讓計算機認識一只貓,就需要數百萬圖片的訓練,這對算力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面向自動駕駛、天文探索、氣象預測等更復雜場景,對算力的需求將會更大。
第二個特征,計算和智能將會無處不在,而不僅僅是分布在中心側。從中心節點的暴力計算,到邊緣側的專業計算,如基因測序,以及端側的個性計算,如耳機、手機,一起構成了未來智能時代的計算形態。
第三個特征,端邊云之間需要高效的協同。中心側負責通用模型的計算,為端側的個性化計算和邊緣側的專業化計算,提供協同支撐。
2萬億的計算產業大藍海
要實現這三個特征,我們依然面臨很多挑戰。比如,超強的算力,探索新的計算架構,面向全場景的處理器等等。
在華為看來,挑戰恰恰意味著機會,挑戰越大,機會就越大。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計算產業的大藍海,這里引用Gartner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
華為計算產業戰略
因此,華為堅定不移地投入計算產業,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布局,包括對架構創新的突破、對全場景處理器族的投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以及不遺余力地構建開放生態。
架構創新
從我們前面的洞察來看,未來計算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這其中算力是關鍵基礎。
而目前產業界算力供給卻是稀缺的,算力供給的關鍵在于處理器的效能,當前摩爾定律已經幾乎走到極限的時候,從產業發展角度,我們必須要在處理器架構上尋求突破,要用新的處理器架構來匹配算力的增速。
另一方面,從華為自身的業務布局來看,既有網絡業務,也有終端業務,又涉及公有云服務,全面覆蓋端、邊、云,所以全場景智能,本身就是華為業務智能化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們推出了達芬奇架構,以實現計算和智能的無處不在,這是華為自然而然的結果。到目前為止,達芬奇計算架構是業界唯一能夠覆蓋“端、邊、云”全場景的處理器架構,這也是華為打造計算產業的堅實基礎。
投資全場景處理器族
處理器是整個計算產業最基礎的部分,經過多年投資努力,華為已經發布了多個系列的處理器。
具體包括支持通用計算的鯤鵬系列,支持AI的昇騰系列,支持智能終端的麒麟系列,以及支持智慧屏的鴻鵠系列。未來將持續不斷地對處理器進行投資,將來還將推出一系列處理器,面向更多的場景。
商業策略
我們的商業策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總體而言,我們不直接對外銷售處理器,以云服務面向客戶,以部件為主面向合作伙伴,優先支持合作伙伴發展整機。具體來說,我們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硬件開放:我們把服務器主板、AI模組和板卡等硬件開放給伙伴,幫助伙伴做好整機和解決方案。
?軟件開源:我們把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AI開發框架等軟件開源,幫助伙伴做好商用版本,讓軟件開發更簡單。
?使能應用開發和遷移:我們不做應用,但我們提供工具和團隊,幫助伙伴更高效地做好應用開發和遷移。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有所為有所為不為”的商業策略,來更好地支持我們的伙伴。
構建開放生態
最后,計算產業是個開放的產業,高度依賴于生態,需要全球的協作。
2015年,華為首次發布了沃土計劃,在過去的四年以來,我們進展非常順利,已經發展了130多萬開發者和14000多家ISV。
今天,我們將升級沃土計劃,繼續投入15億美元,使開發者的規模擴大到500萬人,使能全球合作伙伴發展應用及解決方案,在本次大會的第三天,我的同事將會發布詳細的計劃。
通用計算業務策略
在通用計算領域,我們投資鯤鵬系列,打造有競爭力的通用計算處理器。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在持續不斷地對板卡、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投資,希望通過強力投資,打通生態全鏈條,讓我們的合作伙伴更有信心、更堅定地參與打造鯤鵬產業。
我們也正在聯合伙伴們打造鯤鵬產業生態基地。
我們與各地的政府、合作伙伴一起,結合當地的優勢,打造鯤鵬計算產業的創新基地和孵化平臺。以平臺為載體,聚合生態伙伴,開展應用示范,培養產業人才,孵化產業標準。
目前工作開展非常順利,我們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開始實施落地,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我們的行列。
AI計算: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全面落地
去年全聯接大會上,華為發布了全棧全場景的AI解決方案,坦率地講,當時我們只交付了用于推理的昇騰310處理器和ModelArts應用開發平臺。
今年,我們的用于訓練的昇騰處理器和AI計算框架MindSpore都已經發布了。至此,華為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全面落地,大家可以放心地和我們來開展合作。
發布Atlas 900: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
今天,我們將發布一款重量級的產品——Atlas 900,這款產品匯聚了華為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是當前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
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金標準ResNet-50模型訓練中,Atlas 900只用了59.8秒就完成了訓練,這比原來的世界記錄還快了10秒。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短跑冠軍跑完終點,喝完一瓶水才等到第二名。
我們相信Atlas 900的強大算力,可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和商業創新。比如天文探索、石油勘探等領域,都需要進行龐大的數據計算和處理,原來可能花費好幾個月的工作,現在交給Atlas 900,就是幾秒鐘的事情。
接下來分享一個天文探索的案例,是華為聯合上海天文臺與SKA共同打造的,天文研究高度依賴于海量的數據分析和計算,離不開超強的算力支持。
以下是一張南半球的星空圖,這張圖上有20萬顆星星,用人眼是看不見這么多星星的,這些畫面來自于SKA射電望遠鏡的數據。
當前條件下,天文學家要從這20萬顆星星中,找出某種特征的星體,相當困難,需要169天的工作量。現在用上Atlas 900,只用10秒,就從20萬顆星星中檢索出了相應特征的星體。
發布基于昇騰的華為云EI集群服務
為了讓大家馬上就能用上Atlas 900的超強算力,我們已經把它部署到華為云上,并以極優惠的價格向全球科研機構和大學開放,歡迎大家申請使用。
開拓計算產業大航海新時代
今天,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如火如荼,計算產業蓬勃發展。華為堅定不移地投入計算產業,從最難的架構突破做起,自研處理器,以此為基礎打造產業,構建生態。
我們堅信,只有克服最大的困難,才能真正構建起競爭力,才能為行業伙伴打開更大的產業空間,我們要用最好的技術,解決世界上最難的問題,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這是計算產業新的大航海時代,我們期待的是千帆競發,而不是獨舟奮進。我們期望和各行各業的伙伴共同努力,抓住歷史機遇,共創智能新高度。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