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比特幣正在吞噬魁北克,挖礦狂潮會毀滅世界嗎?


    蒙特利爾以東60英里處有個叫圣亞森特的地方,乍看一眼,這老舊的工業園區并沒有特別頂尖的技術。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烤可可味,因為附近有一座大型巧克力工廠,這種味道飄著飄著,滲透進嘟嘟響的運貨卡車和被遺棄的辦公室里。

    不遠處,有一家視聽設備維修店和專門從事畜禽病原體檢測的農業實驗室,正在和一家大型廢棄乳品加工廠爭奪空間。 在它們后面,有一座破舊低矮的建筑物,過去是湯料公司的倉庫,在那之前,還是一家生產尿布的工廠。你可能會以為這個地方老早之前就被忘卻了。但塑料薄膜暗示,這里面要建新房子了。

    不過,最大線索是,站在樓房外面的小轎車旁邊,你可以聽到里面正在搞些高科技——而這些聲音,就是上千臺計算機發出來的。

    這些計算機是北美最大的挖礦公司Bitfarms的財產,在這座曾被廢棄的工廠里,7000臺鞋盒大小的機器緊緊的排在一起,從地板堆砌到了天花板那么高。機器的背面,是雜亂的電線和路由器,暴露在加拿大的冷風中。忙碌的員工穿著T恤和牛仔褲,在計算機兩邊走走停停,即便天氣陰冷,房子里的熱氣也足以讓他們臉色泛紅。

    這些計算機通常被叫做rig,都是為特定目的制造的。它們能夠承受溫度和濕度的劇烈變化。它們每秒能夠計算數萬億次,24小時不間斷。強大的能力自然也格外消耗能量,這7000臺計算機的耗電量堪比附近的冰球館。

    在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這樣的計算機正在日夜開工,一切都要歸因于2009年加密貨幣的興起。自從10年前比特幣誕生以來,中國和羅馬尼亞承擔了大部分的挖礦工作,因為這兩個國家電力充足,監管寬松。2016年,魁北克電力公司正式宣布一項計劃,將大力吸引數據中心在魁北克建立,比如說微軟和亞馬遜的數據中心。礦工們聽聞消息也來了,從2017年9月開始遞交申請書。很快,礦工們的申請書越遞越多,店里公司已經無法承受。如果魁北克接受一小部分進駐,那么這個生將成為全球新的挖礦中心。于是問題開始產生,魁北克電力公司的電力網的承受力有多強,尤其是冬天的時候。與此同時,環境學家和社會公平認識也擔心,這項計劃對生態和文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不僅如此,對虛擬貨幣真實價值的道德問題,也在人們當中激起了廣泛討論。

    無價值的拼圖

    加密貨幣天生就是耗能的。作為去中心化的賬本系統,大多數加密貨幣依靠叫做“工作量證明”的方式保證安全。大約每隔10分鐘,比特幣就會發布新貨幣,以換取成功解決驗證交易“塊”的計算問題。參與者通過將表示這些交易的數據轉換為“散列”的代碼序列來完成,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直到符合某些標準。雖然它不是太復雜——內行人將這個過程比作猜測彩票號碼——但確實會產生大量錯誤的猜測。

    麻省理工技術創新副教授,同時也是該學院虛擬貨幣經濟實驗室創始人的Christian Catalini表示,“我們解決的其實是無法通過數學方法解決的拼圖問題。你只能憑暴力闖進去,而這個暴力,就是礦工們的電腦所需的超高電力。”

    百萬瓦特

    Catalini說,在去中心化系統中,資源密集的特點是天生的,因為這些系統的參與人缺乏基礎的信任。一般的貨幣都有中央銀行在背后拖著——比方說美國聯邦儲蓄,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打擊欺詐的方式,是實現所有交易的透明與可驗證性。

    “說簡單點,在用戶和攻擊者之間,你是要承擔經濟成本的。”Catalini說,“如果一個人想要通過假冒交易來顛覆系統,或者恢復合法交易,那么必須進行大量計算,消耗大量能量,從經濟成本上看是不合算的,也就是說,顛覆系統的成本要高于帶來的好處。”

    但那也意味著,合法交易必須消耗大量能量,才能證明它們的可驗證性。

    David Malone是愛爾蘭梅努斯大學的高級講師,專門研究網絡系統的數學模型。目前,全球比特幣每秒計算散列的數量,是2500萬萬億,而在數月、數年里,這個數字預計還會繼續增長。在不久的未來,用于冷卻這些計算機(這些計算機一旦超過40°C就不能正常運作)的電力,將等同于整個愛爾蘭的電力消耗。還要注意的是,比特幣作為最大的加密貨幣為大多數人所知,但其實目前還有1500種正在使用的加密貨幣,它們每一種對電力的要求都極高。

    毫無疑問,對于任何挖礦工作來說,電力都是最大的成本。因此,為了追求利潤,礦工們必須找到廉價的能源。這也是為什么在挖礦的熱潮中,中國遙遙領先:中國的電每千瓦時只需要9美分。然而,隨著政府逐漸加強監管,電力系統承擔的壓力越來越多,許多礦工開始在全球各地尋找挖礦點。

    幾年來,中國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果位列世界前茅。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另一方面,中國的大部分電力靠燒煤,這也是最“臟”的能源之一。美國——全球第二大的挖礦所在地,大部分的電力供應靠石油。加上世界其他地方的挖礦中心,這個行業每年會產生29000千噸溫室氣體,比阿富汗、克羅地亞、肯尼亞或巴拿馬等國一年產生的都多。

    這也是Bitfarms創始人Pierre-Luc Quimper把他的5個挖礦中心放在魁北克的重要原因,在這里他的2萬臺計算機可以依靠水力發電。Quimper和他在Bitfarms的同事2009年久開始進入加密貨幣行業。他們在2017年晚些時候創辦公司,并把相關設備搭建了起來——當時正趕上魁北克的挖礦浪潮。

    “我們消耗了大量能源,”Quimper說,“所以必須清潔。如果對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那就不好了。”

    魁北克電力公司聲稱,他們的水力發電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可以大量供應的清潔、可循環能源。

    不過,有人也對水力發電的清潔問題產生了懷疑,尤其是保守的生態學家。他們表示,這個影響放在任何行業都太高了,更別說一個只挖比特幣的行業。

    百萬英畝的水下溫室氣體儲備所

    電力發電使用流動水來轉動發電的渦輪機,不可否認,它確實比煤和化石燃料發電更清潔。盡管如此,它對環境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建造水庫對水源造成的破壞。在像魁北克這樣的地方,建設水庫需要砍伐森林,而森林是這個星球上最高效的溫室氣體轉換者,也是二氧化碳的存儲地。樹木在水中腐爛后,會釋放出比二氧化碳影響更大的甲烷。

    康奈爾大學保守生態學家兼研究員Jeff Wells表示:“你其實是把數百萬英畝的溫室氣體放在水底下。”2011年,Wells參與了一項名為工業化對北方森林影響的研究。“你把溫室氣體排進環境中,以至于這個地區無法再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于是你失去了一整個生態系統。”

    研究人員計算了全球水力發電的碳排放影響。他們的估計顯示,如果所有加密貨幣礦業都轉向這種能源,那么該行業每年仍將產生9000多噸二氧化碳,另外還會產生超過150千噸的甲烷。

    雖然較涼爽氣候條件下的水力發電會比熱帶地區的碳排放和甲烷排放量更少,但也要付出一定的環境代價。被稱為北方森林的北部生態系統不只能隔離碳。這里河流供應的水構成北冰洋的大部分,并被認為是負責水遷移和確定全球天氣模式的關鍵洋流。因為魁北克水電等的水壩往往離人口中心很遠,因此需要大量的輸電線路和變壓器。而這些,可以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殺死鳥類,引入入侵物種。

    魁北克電力公司的發言人Marc-Antoine Pouliot保證說,在建設一個新的水壩之前,他們會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研究。公司會對所有新的區塊鏈中心進行分析,如果需要升級電力網,他們會負責所需的費用。唯一的問題,他說,是如何在電力使用高峰——比如加拿大的冬天——維持供應。

    “在魁北克,普通住宅靠電取暖。因此,當氣溫低于零下20°C時,電力需求會達到高峰。”Pouliot說,“我們正在分析冬季高峰期區塊鏈的影響。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要求區塊鏈公司在冬季期間暫停活動。”

    在一個每天產出數萬美元的行業,這樣的解決方案能否為業內人士所接受還要靜待觀察。

    Wells希望少些大型水壩綜合體,而不是多建。 “我已經開始意識到,摧毀一個實際上是支持地球生命的系統不是一個好主意。”他說。 “剩下的地方越來越少了。為了加密貨幣或者一些投機技術,這是一種魯莽的行為。”【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比特幣正在吞噬魁北克,挖礦狂潮會毀滅世界嗎?)

    來源:獵云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觀點】區塊鏈終于擺脫了比特幣的陰影
    【周二早報】崩潰恐才剛開始!彭博社:比特幣可能跌至1500美元?
    比特幣價格今日重挫9% 日本6家交易所曝洗錢漏洞
    比特幣再遭血洗:因為韓國一交易所失竊、美國調查市場操縱

    TA的最新文章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