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討論最多的事情,就是區塊鏈這個技術,到底如何應用,對現實世界有什么樣的進步意義,尤其是國內,可能問得最多的,是能給實體經濟帶來什么幫助。
其實這個邏輯可以反過來說,如果區塊鏈這個技術,是解決信任問題的一種原始機制,符合動物群居或人類社會運行的最根本需求,那么它就是歷史性和趨勢性的,從而就要提出一個反向的問題,人類能為區塊鏈做點什么,而不是區塊鏈能為人類做點什么。
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可以說地球上最有效的組織是“公司”, 時至今日,“公司”為全球80%以上的人口提供工作機會,“公司”占全球經濟力量的超過90%,“公司”創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超過90%。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幾百年來都是人在適應公司,而不是公司去適應人。
“公司”這個組織,在地球上出現,只有四百年的時間,但在這四百年的時間里,有了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等等。這個組織誕生至今,逐步解決了人們對物質、信息、交通等的需求,可以說全球大部分消費品,以及幾乎所有的現代信息傳輸和交通工具,都是在有了“公司”之后才得到本質性改變的。
每一家公司,每秒鐘都在研究市場需求,都在創造和改進產品,全世界90%以上的創新和產品供給,也都是由“公司”這個組織來完成的。
當然,“公司”雖然創造了世界的繁榮,但也存在過度激發人性貪婪的成分,使得人類不得不依靠“政府”這個組織,來制衡“公司”,并制定一些規則。當市場強大的時候,政府就“小”,當政府“小”的時候,市場就大,市場是什么,實際上就是“公司”。因此,才有了“大政府小市場”,或“小政府大市場”一說,但兩者確實實現了協調發展,解決了政治和經濟的融合問題,犧牲了一定的效率,以求達到某種平衡,也誕生了政治經濟學。
從歷史來看,“公司”這個組織,在生產有形的物質資料方面,有強大的自我推動力和極高的效率,以至于讓人類迅速擺脫了“馬爾薩斯人口陷阱”,人類的繁衍不再受制于食物和土地。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人類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貧困,但解決解饑餓這個事情,已經不是靠生產能力來解決的了,造成饑餓可能的原因是,發展失衡、分配不均、民族隔閡、信息流動受阻、慈善效率低、信任基礎差等等,而不是人類缺乏生產能力。全球還存在饑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因為現有相關“組織”的協調能力早已到達極限所致。
因此,未來真正缺乏的,肯定不是實體物質需求,而是一種可信任的分配機制,以及對物質之外,財富的認知和傳遞層面的需求,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需求,這種需求“公司”這個組織變成了資產本身,而不是一種可以發揮歷史性作用的推動力。
在現有財富市場,外匯(法幣)、信貸、保險、債券,實際上是帶有非常強的中心化主權色彩的,什么是中心化或主權色彩,最簡單的一個理解就是“強制性”,其履約,主要靠的是國家信用和國家法律,這種形態未來有很大的可能會被顛覆掉。反而股票的強制性會小一些,主要是背后是“公司”權益,因此股票可能會在很長時間里存在。黃金等不需要任何組織背書的財富載體,未來依然可能會受到很大的關注,因為其沒有強制性,跟區塊鏈一樣,是一種共識。
未來重要爭論,有可能是資產證券化和資產區塊鏈化的問題。
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元跟黃金脫鉤之后,全球資產進入到了“證券化”時代,黃金對全球資產定價貨幣美元失去了制衡,基于主權信用貨幣定價模型的“證券化”導致信用泡沫嚴重,衍生品越來越復雜,透明度越來越低,信用價值持續被透支等等。另外,每一種“證券化”的資產,都需要至少三、四個第三方審計或擔保機構參與,這就導致“證券化”本身容易形成系統性風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
在滿足人們對財富認知方面,有沒有比資產證券化更有效的辦法呢?我認為就是資產的“token化”,token被翻譯為“通證”。由于這是基于區塊鏈的一種資產形態,省去了諸多第三方機構的介入,而且保證了可信和更好的被交易的屬性。
如果說資產證券化,僅僅是基于貨幣、信貸、房產、公司資產等等,那么區塊鏈技術之下,可以把任何信用、技術、社交、榮譽、規則、社群、信仰、愛好等等,原來無法證券化的很多東西,token化。token無限的擴大了人們對資產和財富的認知,創造了新的需求點,財富的體現形式越來越多,財富的分配就會更加的公平,這是消滅貧困更有效的一種方法,符合人類從普遍性的物質社會,過度到財富認知社會的歷史趨勢。【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如果投資是認知的變現,我們應該如何認知區塊鏈?)
來源:巴比特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